排水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2431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9 09:56
排水软管(1)具备排水软管主体(10)和硬质部件(20)。在硬质部件(20)上设置有缺口部和棘爪部(21)。在排水软管主体(10)的外周面的、安装有硬质部件(20)的部分上设置有突出部(14),所述突出部(14)以位于缺口部内的方式突出,在排水软管主体(10)受到了将其从通孔抽去的方向的力时,所述突出部(14)向扩大硬质部件(20)的直径的方向按压缺口部的缘部(2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在将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凝水排出之际使用的排水软管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例如在车辆用空调装置上设置了排水软管,该排水软管用于将积存在壳体内的冷凝水排向车厢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排水管具有软质管部和硬质部,其中,所述软质管部由弹性体即橡胶材料形成,所述硬质部由聚丙烯等树脂材料形成。软质管部的上游端部与形成在壳体的底壁部上的排水口相连接。管部设置在硬质部上,软质管部的下游端部与硬质部的管部的上游端相连接。硬质部从车厢内侧组装在车身板上,在该状态下,管部的下游端从形成在车身板上的通孔向车厢外探出。此外,在硬质部的管部的下游端部与车身板上的通孔周缘部之间装设了止水密封件。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828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设置硬质部来将软质管部的下游端部定位在车身板上。由于该硬质部是不发生弹性变形的,因此不得不在与车身板上的通孔周缘部之间设置止水密封件。因此,至少需要软质管部、硬质部、止水密封件(packing)这三种部件,从而存在部件数量增多这样的问题。此外,在将排水软管组装到车身之后,需要做到:即使拉拽了排水软管,排水软管也难以脱离车身板。进而还有如下需求,即:在将排水软管组装在车身时,使作业人员能够明确地把握组装作业已结束这一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做到:既在将排水软管组装在车身板上之际使作业人员容易把握组装作业已结束这一情况,又使组装后的排水软管难以脱离车身板,而且还要减少部件数量。-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所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做到了:在由弹性部件形成的排水软管(drainhose)主体上安装具有棘爪部的硬质部件,使该棘爪部与车身板上的通孔周缘部卡合。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软管,其用于将冷凝水排向车厢外,所述冷凝水积存于搭载在车厢内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壳体内,所述排水软管的特征在于,具备:排水软管主体,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由弹性部件形成,所述排水软管主体以其上游侧与所述壳体的排水口连接、其下游侧从形成在车身板上的通孔向车厢外探出的方式装设而与该通孔的周缘部接触;以及硬质部件,所述硬质部件以围绕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的下游侧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且安装在该下游侧,并且所述硬质部件由比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硬的材料形成,在所述硬质部件上设置有缺口部和棘爪部,所述缺口部是通过将所述硬质部件的周向上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的,所述棘爪部从车厢外与所述车身板上的通孔的周缘部卡合,在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的、安装有所述硬质部件的部分上设置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以位于所述缺口部的方式突出,在所述排水软管主体受到了将该排水软管主体从所述通孔抽去的方向上的力之际,所述按压部向扩大所述硬质部件的直径的方向按压所述缺口部的缘部。根据该构成方式,通过扩大硬质部件的缺口部来将排水软管主体插入硬质部件的内侧,由此硬质部件安装在排水软管主体的下游侧。然后,将排水软管主体的下游侧插入车身板上的通孔内,则硬质部件的棘爪部从车厢外与通孔的周缘部卡合。此时,由于棘爪部是硬质部件的一部分,因此在其与车身板上的通孔的周缘部卡合的时候,会发出声音或发生振动。由此,作业人员能够把握棘爪部是否与通孔的周缘部卡合。在棘爪部与通孔的周缘部卡合后,例如在排水软管主体受到了将其从通孔抽去的方向上的力时,位于硬质部件的缺口部内的按压部向扩大硬质部件的直径的方向按压缺口部的缘部,因此棘爪部被按向通孔的周缘部上,从而棘爪部的卡合会进一步牢固。此外,由于排水软管主体由弹性部件形成,因此,在排水软管主体的下游侧接触到车身板上的通孔的周缘部的状态下,排水软管主体会发生弹性变形而与通孔的周缘部的形状相对应。由此,即使不设置如现有例那样的止水密封件,也能够确保通孔的周缘部的密封性。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越靠近车厢内侧,所述硬质部件的缺口部的宽度越窄。根据该构成方式,越靠近车厢内侧,硬质部件的缺口部的宽度就越窄,因此,在排水软管主体受到了朝向车厢内侧将其抽去的方向上的力时,位于缺口部内的按压部以扩大缺口部的宽度的方式按压该缺口部的缘部。由此,可靠地扩大硬质部件的直径。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越靠近车厢外侧,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的所述按压部的宽度越宽。根据该构成方式,越靠近车厢外侧,排水软管主体的按压部的宽度就越宽,因此在排水软管主体受到了朝向车厢内侧将其抽去的方向上的力时,位于缺口部内的按压部起到如楔子的作用而使缺口部的宽度扩大。由此,可靠地扩大硬质部件的直径。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第一至第三中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绕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的下游侧整个一周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朝向该排水软管主体的径向外侧伸出而与所述车身板上的通孔的周缘部接触。根据该构成方式,如果将排水软管主体的下游侧插入车身板上的通孔内,则密封部在通孔周缘部的整个一周上与通孔的周缘部接触,因此能够得到高密封性。-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将具有棘爪部的硬质部件设置在排水软管主体的下游侧,因此在将排水软管组装在车身板上之际,作业人员容易把握组装作业已结束这一情况。此外,在排水软管主体受到了将其从通孔抽去的方向的力时,向扩大硬质部件的直径的方向按压硬质部件的缺口部的缘部,因此组装后的排水软管难以脱离车身板。进而,即使不设置止水密封件,也能够确保通孔的周缘部的密封性,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根据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使缺口部的宽度越靠近硬质部件的车厢内侧则越窄,因此在排水软管主体受到了将其从车身板上的通孔朝向车厢内侧抽去的方向的力时,能够可靠地使硬质部件的直径扩大。由此,能够使棘爪部进一步牢固地与通孔的周缘部卡合。根据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使排水软管主体的按压部的宽度越靠近车厢外侧则越宽,因此在排水软管主体受到了将其从车身板上的通孔朝向车厢内侧抽去的方向的力时,能够可靠地使硬质部件的直径扩大。由此,能够使棘爪部进一步牢固地与通孔的周缘部卡合。根据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在排水软管主体的下游侧整个一周上设置了与车身板上的通孔的周缘部接触的密封部,因此能够得到高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排水软管的右视图。图2是排水软管的左视图。...
排水软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水软管,其用于将冷凝水排向车厢外,所述冷凝水积存于搭载在车厢内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壳体内,所述排水软管的特征在于:具备:排水软管主体,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由弹性部件形成,所述排水软管主体以其上游侧与所述壳体的排水口连接、其下游侧从形成在车身板上的通孔向车厢外探出的方式装设而与该通孔的周缘部接触;以及硬质部件,所述硬质部件以围绕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的下游侧的外周面的方式形成且安装在该下游侧,并且所述硬质部件由比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硬的材料形成,在所述硬质部件上设置有缺口部和棘爪部,所述缺口部是通过将所述硬质部件的周向上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的,所述棘爪部从车厢外与所述车身板上的通孔的周缘部卡合,在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的、安装有所述硬质部件的部分上设置有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以位于所述缺口部的方式突出,在所述排水软管主体受到了将该排水软管主体从所述通孔抽去的方向上的力之际,所述按压部向扩大所述硬质部件的直径的方向按压所述缺口部的缘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27 JP 2013-2725311.一种排水软管,其用于将冷凝水排向车厢外,所述冷凝水积存于搭载在
车厢内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壳体内,所述排水软管的特征在于:具备:
排水软管主体,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由弹性部件形成,所述排水软管主体以
其上游侧与所述壳体的排水口连接、其下游侧从形成在车身板上的通孔向车厢
外探出的方式装设而与该通孔的周缘部接触;以及
硬质部件,所述硬质部件以围绕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的下游侧的外周面的方
式形成且安装在该下游侧,并且所述硬质部件由比所述排水软管主体硬的材料
形成,
在所述硬质部件上设置有缺口部和棘爪部,所述缺口部是通过将所述硬质
部件的周向上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的,所述棘爪部从车厢外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重松良辅伯方俊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空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