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气利用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及装置,属于环保设备
技术介绍
臭氧在水中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2.07V),常用来进行杀菌消毒、除臭、脱色等,在饮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臭氧氧化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强化,与物理、化学和生物科学组合成多种高新技术,不仅效果稳定,而且还具有氧化能力强,反应快,使用方便,不产生化学二次污染等优点,目前被较多地用在大城市污水厂的深度处理工艺中。然而,臭氧具有毒性,空气中臭氧浓度达到0.1mg/m3时就对人的眼睛、鼻、喉及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在0.01~0.02mg/m3时可闻到臭味,因此臭氧尾气一般都要经过臭氧尾气破坏器将残余的臭氧分解后再排放至大气。
目前,对于臭氧尾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尾气的分解,以防止臭氧造成二次污染。然而,由于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产生效率低,臭气尾气中氧气(尾氧)含量仍高达80%以上,并且利用率低,因其无害基本都直接排入大气,从而造成了能量的大量浪费。
此外,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生化曝气法主要采用空气曝气,空气曝气所需的曝气时间较长,且易发生污泥膨胀。而纯氧曝气与空气曝气相比较,它有以下特点:(1)氧传递速率快,活性污泥浓度高,因此可提高有机物去除率,使曝气池容积大大缩小;(2)剩余污泥量少,污泥具有良好沉降性,不易发生污泥膨胀;(3)曝气池中能保持高浓度的溶解氧,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但如果单纯利用纯氧曝气,则需要依靠污水处理场自身制备氧气,会导致纯氧曝气法的运行成本上升、增加管理难度。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臭氧尾气利用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能有效的降低能耗,此外臭氧尾气破坏后大部分的臭氧转化为O2,该气体通入曝气池,纯氧曝气的优势也得以充分体现,提高出水的水质。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尾气利用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其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进水流入曝气池并进行鼓风曝气,并在曝气池内停留时间为37小时;
2),曝气池出水进入沉淀池后进行泥水分离,并在沉淀池内停留6小时;
3),沉淀池出水进入纤维转盘滤池进一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4),纤维转盘滤池出水进入臭氧接触池,同时投加质量分数为27.5%的H2O2和O3并启动尾气破坏装置,将破坏后的尾气通入曝气池,臭氧接触池内停留时间为1小时;
5),臭氧接触池出水进入活性炭滤池,同时投加臭氧以及启动尾气破坏装置,将破坏后的尾气通入曝气池,活性炭滤池出水达标后直接外排。
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进一步为:进入曝气池废水的COD不高于500mg/L,进水电导率不高于7500μs/cm,pH在6-9之间。
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进一步为:臭氧接触池以及活性炭滤池投加O3的最大量为50ppm。
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还为:经尾气破坏装置破坏的尾气则通过射流器将气体通入曝气池。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臭氧尾气利用的装置,其包括曝气池、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尾气破坏装置I、尾气破坏装置II以及臭氧制备站;其中,所述曝气池、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臭氧接触池、活性炭滤池依次连接;所述尾气破坏装置I连接于臭氧接触池和曝气池之间;所述尾气破坏装置II连接于活性炭滤池和曝气池之间;所述臭氧制备站分别连接至臭氧接触池和活性炭滤池。
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尾气利用的装置还为:所述沉淀池底部有污泥回流管以及污泥排放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及装置将臭氧的尾气转化为O2以及少量的O3通入曝气池,可为传统的鼓风曝气降低能耗,避免了尾气泄露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加了曝气池氧气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化处理效率,提高出水的安全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尾气利用的装置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及装置,其由曝气池1、沉淀池2、纤维转盘滤池3、臭氧接触池4、尾气破坏装置I7、活性炭滤池5、尾气破坏装置II8以及臭氧制备站6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曝气池1、沉淀池2、纤维转盘滤池3、臭氧接触池4、活性炭滤池5依次连接;所述沉淀池2底部有污泥回流管21以及污泥排放管22。
所述尾气破坏装置I7连接于臭氧接触池4和曝气池1之间;所述尾气破坏装置II8连接于活性炭滤池5和曝气池I之间。
所述臭氧制备站6分别连接至活性炭滤池5和臭氧接触池4。
采用上述装置对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如下:
1),进水流入曝气池1并进行鼓风曝气,并在曝气池1内停留时间为37小时;其中,进入曝气池废水的COD不高于500mg/L,进水电导率不高于7500μs/cm,pH在6-9之间。
2),曝气池1出水进入沉淀池2后进行泥水分离,并在沉淀池内停留6小时;沉淀池的污泥选择21和曝气池1内回流,或者通过污泥排放管22排出。
3),沉淀池2出水进入纤维转盘滤池进一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4),纤维转盘滤池3出水进入臭氧接触池4,同时投加质量分数为27.5%的H2O2和O3并启动尾气破坏装置I7,将破坏后的尾气通入曝气池1,臭氧接触池4内停留时间为1小时;
5),臭氧接触池4出水进入活性炭滤池5,同时投加O3以及启动尾气破坏装置II8,也将破坏后的尾气通入曝气池1,活性炭滤池5出水达标后直接外排。其中,臭氧接触池以及活性炭滤池投加O3的最大量为50ppm。经尾气破坏装置破坏的尾气则通过射流器将气体通入曝气池。
为了证明本专利技术的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及装置的处理效果,本申请人开展了两个实验。
实验一:在臭氧尾气没有利用前,污水进入曝气池,水质指标如下:CODCr:480mg/L,色度:130倍,pH:8.21;曝气池内气水比为:20:1,曝气停留时间为37h,沉淀池停留时间6小时,臭氧接触池停留时间1h,活性炭滤池停留时间30min,总臭氧投加量为50ppm,最终出水水质指标如下:CODCr:70-80mg/L,色度:10倍-15倍,pH:7.5-8.5。
实验二:在臭氧尾气利用后,污水进入曝气池,水质指标如下:CODCr:490mg/L,色度:140倍,pH:8.29;曝气池内气水比为:25:1,曝气停留时间为33h,沉淀池停留时间6小时,臭氧接触池停留时间1h,活性炭滤池停留时间30min,总臭氧投加量为50ppm,最终出水水质指标如下:CODCr:60-70mg/L,色度:10以下,pH:7.5-8.5。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通过该种臭氧尾气的利用方法,可有效降低鞥能耗,并提高出水水质。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进水流入曝气池并进行鼓风曝气,并在曝气池内停留时间为37小时;2),曝气池出水进入沉淀池后进行泥水分离,并在沉淀池内停留6小时;3),沉淀池出水进入纤维转盘滤池进一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4),纤维转盘滤池出水进入臭氧接触池,同时投加质量分数为27.5%的H2O2和O3并启动尾气破坏装置I,将破坏后的尾气通入曝气池,臭氧接触池内停留时间为1小时;5),臭氧接触池出水进入活性炭滤池,同时投加臭氧以及启动尾气破坏装置II,将破坏后的尾气通入曝气池,活性炭滤池出水达标后直接外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进水流入曝气池并进行鼓风曝气,并在曝气池内停留时间为37小时;
2),曝气池出水进入沉淀池后进行泥水分离,并在沉淀池内停留6小时;
3),沉淀池出水进入纤维转盘滤池进一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4),纤维转盘滤池出水进入臭氧接触池,同时投加质量分数为27.5%的H2O2和O3并启动尾气破坏装置I,将破坏后的尾气通入曝气池,臭氧接触池内停留时间为1小时;
5),臭氧接触池出水进入活性炭滤池,同时投加臭氧以及启动尾气破坏装置II,将破坏后的尾气通入曝气池,活性炭滤池出水达标后直接外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尾气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曝气池废水的COD不高于500mg/L,进水电导率不高于7500μs/cm,pH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静,王阳,王海云,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江滨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