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离收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2221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8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离收集设备,包括旋流分离器、原液槽、集液槽,旋流分离器包括分离锥、尾管,尾管上端开口与分离锥下端开口连通,分离锥上端开口被一锥顶圆板封住,分离锥上设有切向进液管,集液槽处在尾管下方,还包括一原液抽取泵,原液抽取泵上设有进原液管、出原液管,进原液管的进口端伸入原液槽中,出原液管的出口端与切向进液管连通,旋流分离器内设有芯管,芯管上端通过集油管路连接至一集油罐,芯管上设有若干管进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油水的高效分离,且无需借助额外化学剂,设备也能重复利用,总体成本较低;处理过程十分连续,不需要暂停和切换工位,工作效率高;连续分离且自动收集油,处理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离收集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水分离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脱离收集设备。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石油开采、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经常会需要对大量含油水进行分离和后处理。目前,国内外对含油水分离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化学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和生化处理法。其中物理处理法无需额外的添加物质,且设备可以反复使用,总体成本较低,是使用较多的方法。而对于大批量的含油水处理,也会较多地采用离心分离法。不过,目前在对含油水进行处理时,在分离效率、分离成本、分离效果的综合考量上,仍有所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处理能力,能对大量含油水进行较快速有效的分离,整体成本较低且处理效果好的脱离收集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离收集设备,包括旋流分离器、原液槽、集液槽,所述旋流分离器包括分离锥、与分离锥同轴相连且竖直的尾管,分离锥上、下端均开口,尾管上、下端均开口,分离锥上端开口大于分离锥下端开口,尾管上端开口与分离锥下端开口连通,分离锥上端开口被一锥顶圆板封住,分离锥上设有与分离锥内部连通的主切向进液管、副切向进液管,集液槽处在尾管下方,还包括一原液抽取泵,原液抽取泵上设有进原液管、出原液管,进原液管的进口端伸入原液槽中,出原液管的出口端与主切向进液管连通,出原液管与主切向进液管之间设有进液通断阀,旋流分离器内设有与尾管同轴的芯管,芯管上端穿过锥顶圆板且伸出旋流分离器外,芯管上端通过集油管路连接至一集油罐,芯管上设有若干与芯管内部连通的管进油孔,还包括一循环泵,循环泵上设有进循环液管、出循环液管,进循环液管的进口端伸入集液槽中,出循环液管的出口端与副切向进液管连通,出循环液管上设有循环液通断阀,进原液管上设有防堵管,防堵管处在原液槽中,防堵管进口端设有过滤网,防堵管出口端与进原液管的进口端连通,防堵管进口端的口径为进原液管口径的2至5倍,所述分离锥内设有上、下端均开口的助旋筒,助旋筒与分离锥同轴,助旋筒上端与锥顶圆板之间密封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助旋筒的筒侧壁顶部设有若干回流孔。作为优选,所述主切向进液管轴线与分离锥的一个切向平行。作为优选,所述芯管内设有可相对芯管内上下滑动的自调节管,自调节管上、下端均开口,自调节管外侧壁与芯管内侧壁之间滑动密封配合,自调节管下端伸出芯管外,自调节管下端设有封住自调节管下端开口的管下封板,管下封板上设有浮体,浮体上设有浮基座,尾管中设有与尾管连接的导向竖杆,导向竖杆横截面呈矩形,导向竖杆与浮基座滑动连接,自调节管侧壁上设有若干与自调节管内部连通的管通油孔,管通油孔与管进油孔一一对应,在对应的管通油孔与管进油孔中:管通油孔孔径与管进油孔孔径相同,管通油孔轴线与管进油孔轴线重合。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竖杆通过架体与尾管连接,所述架体包括至少一根横连接杆,横连接杆一端与尾管内侧壁固定,导向竖杆下端与横连接杆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集油管路包括集油主管、过渡接管,集油主管一端与集油罐连通,集油主管另一端与过渡接管一端连通,过渡接管另一端与芯管上端连通。作为优选,所述集油主管上设有集油泵、集油单向阀,集油泵的抽液方向为由芯管至集油泵,集油泵的排液方向为由集油泵至集油罐,集油单向阀的可通过方向为由集油泵至集油罐。作为优选,所述芯管外套设有与芯管转动连接的配重套管,配重套管与芯管同轴,配重套管的转动中心为配重套管轴线,配重套管外侧壁上设有导流叶轮,导流叶轮的导流方向为由分离锥至尾管方向,导流叶轮包括若干导流叶片,配重套管上设有若干外通油孔,外通油孔与管进油孔一一对应,在对应的外通油孔与管进油孔中:外通油孔孔径与管进油孔孔径相同,外通油孔轴线与管进油孔轴线重合。作为优选,所述芯管外壁上设有与芯管同轴的外环槽,配重套管外侧壁上设有与外环槽形状对应的转环,转环与配重套管固定,转环处在外环槽中,转环可在外环槽内转动,转环的转动中心为转环轴线,转环与外环槽槽内壁之间滑动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油水的高效分离,操作简单,且无需借助额外化学剂,设备也能重复利用,总体成本较低;处理过程十分连续,不需要暂停和切换工位,工作效率高;连续分离且自动收集油,处理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图中:原液槽1、原液抽取泵11、进原液管12、出原液管13、进液通断阀131、集液槽2、分离锥3、锥顶圆板31、主切向进液管32、助旋筒33、回流孔331、尾管4、横连接杆41、开闭门42、芯管5、集油罐51、管进油孔52、自调节管53、管下封板531、浮体532、浮基座533、导向竖杆534、管通油孔535、集油主管54、过渡接管55、集油泵56、集油单向阀57、循环泵61、进循环液管62、出循环液管63、循环液通断阀64、副切向进液管65、配重套管7、导流叶片71、外通油孔72、转环73、防堵管8、过滤网8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脱离收集设备,包括旋流分离器、原液槽1、集液槽2,所述旋流分离器包括外形呈圆台状的分离锥3、与分离锥同轴相连且竖直的尾管4,分离锥上、下端均开口,尾管上、下端均开口,分离锥上端开口大于分离锥下端开口,尾管上端开口与分离锥下端开口连通,分离锥上端开口被一锥顶圆板31封住,分离锥上设有与分离锥内部连通的主切向进液管32、副切向进液管65,集液槽处在尾管下方,还包括一原液抽取泵11,原液抽取泵上设有与原液抽取泵进口连通的进原液管12、与原液抽取泵出口连通的出原液管13,进原液管的进口端伸入原液槽中,出原液管的出口端与主切向进液管连通,出原液管的进口端与原液抽取泵出口连通,出原液管与主切向进液管之间设有进液通断阀131,旋流分离器内设有与尾管同轴的芯管5,芯管上端穿过锥顶圆板且伸出旋流分离器外,芯管上端通过集油管路连接至一集油罐51,芯管上设有若干与芯管内部连通的管进油孔52,还包括一循环泵61,循环泵上设有与循环泵进口连通的进循环液管62、与循环泵出口连通的出循环液管63,进循环液管的进口端伸入集液槽中,出循环液管的出口端与副切向进液管65连通,出循环液管上设有循环液通断阀64,进原液管上设有防堵管8,防堵管处在原液槽中,防堵管进口端设有过滤网81,防堵管出口端与进原液管的进口端连通,防堵管进口端的口径为进原液管口径的2至5倍。所述主切向进液管轴线与分离锥的一个切向平行。含油水被储置在原液槽中,原液抽取泵从原液槽中抽取(原液抽取泵工作时进液通断阀启通、循环液通断阀关闭)原液(含油水),含油水经进原液管、原液抽取泵、出原液管达到主切向进液管,并从主切向进液管以切向(或近似切向)送入分离锥内,由于分离锥上大下小,又由于重力的作用,含油水在分离锥内开始螺旋流动,整体趋势为螺旋向下流动。由于油水之间具有密度差,含油水高速旋流时,水会相对贴着分离锥内壁,而油珠(油)会相对移向中心(靠近分离锥轴线)。而随着流体的整体向下螺旋移动、截面不断缩小,油继续移向中心汇成油芯(芯管处在油芯内),油芯外层则为“水壁”(大量水少量油)。流体随后进入到收口部分(尾管),而流体会对上段产生回压,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脱离收集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离收集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旋流分离器、原液槽、集液槽,所述旋流分离器包括分离锥、与分离锥同轴相连且竖直的尾管,分离锥上、下端均开口,尾管上、下端均开口,分离锥上端开口大于分离锥下端开口,尾管上端开口与分离锥下端开口连通,分离锥上端开口被一锥顶圆板封住,分离锥上设有与分离锥内部连通的主切向进液管、副切向进液管,集液槽处在尾管下方,还包括一原液抽取泵,原液抽取泵上设有进原液管、出原液管,进原液管的进口端伸入原液槽中,出原液管的出口端与主切向进液管连通,出原液管与主切向进液管之间设有进液通断阀,旋流分离器内设有与尾管同轴的芯管,芯管上端穿过锥顶圆板且伸出旋流分离器外,芯管上端通过集油管路连接至一集油罐,芯管上设有若干与芯管内部连通的管进油孔,还包括一循环泵,循环泵上设有进循环液管、出循环液管,进循环液管的进口端伸入集液槽中,出循环液管的出口端与副切向进液管连通,出循环液管上设有循环液通断阀,进原液管上设有防堵管,防堵管处在原液槽中,防堵管进口端设有过滤网,防堵管出口端与进原液管的进口端连通,防堵管进口端的口径为进原液管口径的2至5倍,所述分离锥内设有上、下端均开口的助旋筒,助旋筒与分离锥同轴,助旋筒上端与锥顶圆板之间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离收集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旋流分离器、原液槽、集液槽,所述旋流分离器包括分离锥、与分离锥同轴相连且竖直的尾管,分离锥上、下端均开口,尾管上、下端均开口,分离锥上端开口大于分离锥下端开口,尾管上端开口与分离锥下端开口连通,分离锥上端开口被一锥顶圆板封住,分离锥上设有与分离锥内部连通的主切向进液管、副切向进液管,集液槽处在尾管下方,还包括一原液抽取泵,原液抽取泵上设有进原液管、出原液管,进原液管的进口端伸入原液槽中,出原液管的出口端与主切向进液管连通,出原液管与主切向进液管之间设有进液通断阀,旋流分离器内设有与尾管同轴的芯管,芯管上端穿过锥顶圆板且伸出旋流分离器外,芯管上端通过集油管路连接至一集油罐,芯管上设有若干与芯管内部连通的管进油孔,还包括一循环泵,循环泵上设有进循环液管、出循环液管,进循环液管的进口端伸入集液槽中,出循环液管的出口端与副切向进液管连通,出循环液管上设有循环液通断阀,进原液管上设有防堵管,防堵管处在原液槽中,防堵管进口端设有过滤网,防堵管出口端与进原液管的进口端连通,防堵管进口端的口径为进原液管口径的2至5倍,所述分离锥内设有上、下端均开口的助旋筒,助旋筒与分离锥同轴,助旋筒上端与锥顶圆板之间密封连接,所述芯管内设有可相对芯管内上下滑动的自调节管,自调节管上、下端均开口,自调节管外侧壁与芯管内侧壁之间滑动密封配合,自调节管下端伸出芯管外,自调节管下端设有封住自调节管下端开口的管下封板,管下封板上设有浮体,浮体上设有浮基座,尾管中设有与尾管连接的导向竖杆,导向竖杆横截面呈矩形,导向竖杆与浮基座滑动连接,自调节管侧壁上设有若干与自调节管内部连通的管通油孔,管通油孔与管进油孔一一对应,在对应的管通油孔与管进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剑喻立军刘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