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俊刚专利>正文

负压拔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202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拔罐器,是一种医疗用品,该拔罐器的罐体为弹性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囊体,下部为吸肤体,上下两部分由一空心脖颈相连通。该拔罐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用火进行拔罐治疗,可避免火罐使用不当对人体皮肤造成的损伤,具有拔罐理疗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疾病用的负压拔罐器。采用火罐治疗疾病是我国的传统疗法,但火罐需用火产生负压,操作不方便,还容易烧伤患者。中国专利CN2186062Y公开了一种“药物拔罐器”,不用火即可拔罐,它由壳体内的药物袋,以及双头螺杆,螺母等组成,这种拔罐虽然克服了传统火罐疗法的一些缺点,但其结构复杂,制造难度较高。由于药物放于罐体上部,离吸肤口较远药物的吸收治疗作用不明显。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的负压拔罐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拔罐器的罐体为弹性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囊体,下部是一个有圆形吸肤口的空心圆柱体或空心锥形体,罐体上下两部分由一空心脖颈相连通,上述的弹性体为橡胶、塑料或其它弹性材料,上述的罐体下部内部有一与内壁相匹配的药垫,在药垫的外面粘有一层封帖,上述的罐体上部的囊体为球形或类球型。本技术将拔罐的理疗作用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巧妙地接合起来,利用负压作用使皮肤血管扩张,药物便于吸收,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由于该拔罐器不用火进行拔罐治疗,可避免火罐由于使用不当对人体皮肤造成的损伤。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球形囊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锥形囊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如图1、图2、图3所示,首先撕去封帖5,用手指挤压囊体1,囊体1内的空气通过脖颈2、药垫4和吸肤口3排出,随后立即将吸肤口3紧贴在需要治疗的部位,松开手指,由于囊体1的弹性回缩作用使囊体1内产生负压,拔罐器就紧贴在皮肤之上,产生负压的大小与囊体1的壁厚有关。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烧伤患者,易于推广应用。权利要求1.一种负压拔罐器,罐体为弹性体,其特征在于罐体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囊体,下部是一个有圆形吸肤口的空心圆柱体或空心锥形体,罐体上下两部分由一空心脖颈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拔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橡胶、塑料或其它弹性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拔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下部内部有一与内壁相匹配的药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压拔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垫外面粘有一层封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拔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罐体上部的囊体为球形或类球型。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拔罐器,是一种医疗用品,该拔罐器的罐体为弹性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囊体,下部为吸肤体,上下两部分由一空心脖颈相连通。该拔罐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用火进行拔罐治疗,可避免火罐使用不当对人体皮肤造成的损伤,具有拔罐理疗和药物治疗的双重作用。文档编号A61H7/00GK2249598SQ9620224公开日1997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8日专利技术者刘俊刚, 冯月娥 申请人:刘俊刚, 冯月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压拔罐器,罐体为弹性体,其特征在于:罐体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囊体,下部是一个有圆形吸肤口的空心圆柱体或空心锥形体,罐体上下两部分由一空心脖颈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拔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为橡胶、塑料或其它弹性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刚冯月娥
申请(专利权)人:刘俊刚冯月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