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亚娟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穴位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884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7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穴位贴,包括基底层、保护层和贴膏,主贴膏由吴茱萸12‑15克、丁香6‑8克、白芥子6‑8克、甘遂5‑7克、黄芪12‑14克、灵芝3‑5克、肉桂8‑10克、当归3‑6克、茯苓7‑11克、川牛膝2‑4克、珍珠母1‑3克、白芍15‑18克、丹参2‑6克、山楂2‑4克、益母草6‑8克、红花4‑6克、苏木2‑5克、鸡血藤3‑5克组成,副贴膏由白芥子2‑3克、白花菜籽1‑2克、马钱子1‑2克、生川乌2‑3克、生草乌3‑4克、生南星3‑4克、闹羊花2‑4克、羌胡3‑5克、独活3‑5克组成,先将其研磨成粉,然后用温水调制成膏,该中药穴位贴通过完善和合理的配方,主贴膏和副贴膏之间的有效结合,在贴敷时能够起到自发热效果,不仅能够调和气血,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还能够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穴位贴,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保护层和贴膏,所述保护层和基底层大小相同,所述基底层和保护层均为圆形,所述基底层与保护层连接,所述基底层的边缘处设有环形不干胶,所述保护层通过不干胶覆盖住基底层,所述贴膏包括主贴膏和副贴膏,所述主贴膏位于基底层的中部,所述副贴膏有若干,各副贴膏以主贴膏为中心周向均布;所述主贴膏由吴茱萸12‑15克、丁香6‑8克、白芥子6‑8克、甘遂5‑7克、黄芪12‑14克、灵芝3‑5克、肉桂8‑10克、当归3‑6克、茯苓7‑11克、川牛膝2‑4克、珍珠母1‑3克、白芍15‑18克、丹参2‑6克、山楂2‑4克、益母草6‑8克、红花4‑6克、苏木2‑5克、鸡血藤3‑5克组成,用清水洗净阴干,然后研磨成粉,加入凝固状的油脂、黄醋、枣泥制成软膏;所述副贴膏由白芥子2‑3克、白花菜籽1‑2克、马钱子1‑2克、生川乌2‑3克、生草乌3‑4克、生南星3‑4克、闹羊花2‑4克、羌胡3‑5克、独活3‑5克组成,先将其研磨成粉,然后用温水调制成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亚娟
申请(专利权)人:潘亚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