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744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7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供电连接器,与电动机械的受电侧连接器连接,用于向电动机械供给电力,具备:筒状壳体,具有在中心轴线方向的前端开口的前端开口部和具有形成在上述中心轴线方向的后端的开口孔的后端部;连接器主体,收容于上述筒状壳体内且能够沿上述中心轴线方向滑动;操作杆部,具有配置在上述筒状壳体内的第一端和从上述开口孔向外侧突出并且位于相比上述筒状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靠内侧的位置的第二端,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上述筒状壳体;连杆机构,与上述连接器主体以及上述操作杆部直接连结,将上述操作杆部的转动运动转换为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中心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手柄部,与上述筒状壳体设置为一体,并沿与上述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另外,上述操作杆部的上述第二端在上述操作杆部的转动运动时始终配置于上述筒状壳体的上述后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对电动汽车等的电动机械充电时使用的供电连接器。本申请以于2013年12月1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3-259585号为基础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以往,在如电动汽车等那样通过电力驱动的电动机械的充电中使用的供电连接器,例如如专利文献1、2那样,具备连接器主体与操作杆。连接器主体相对于筒状壳体被可沿其轴线方向自由滑动地装配且具有多个端子。操作杆操作连接器主体的移动(直线移动)。操作杆的第一端部或者中间部在筒状壳体内被支承为能够转动,操作杆的第二端部向壳体外突出。在专利文献1、2的供电连接器中,为使连接器主体相对于筒状壳体前进,构成为使操作杆的第二端部相对于筒状壳体向前进方向转动。在使连接器主体相对于筒状壳体前进的状态下,操作杆的第二端部位于筒状壳体的外周面上。另外,专利文献1的供电连接器具备将连接器主体相对于筒状壳体向后退方向施力的施力单元。在专利文献1的供电连接器中,当在连接器主体配置于前进位置的状态下使操作杆的第二端部向后退方向转动时,连接器主体通过施力单元的作用力向筒状壳体的后方侧移动。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的供电连接器中,操作杆与连接器主体通过齿轮机构(齿轮、齿条)连结。由此,连接器主体与操作杆的朝向前后方向的转动相应地向筒状壳体的前后方向移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86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38633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的供电连接器中,当使连接器主体后退时,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在专利文献1的供电连接器中,由施力单元向后退方向施加用户(作业者)意识不到的作用力。因此,在连接器主体的端子从受电侧连接器的端子收纳部拔出后,如果用户手从操作杆撤离,则会出现连接器主体通过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迅猛地移动至筒状壳体的后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对含有连接器主体的筒状壳体内的构造造成冲击。因此,必须以高强度的部件构成筒状壳体内的构造,致使供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增加。另外,在使用施力单元的方法中,在连接器主体与受电侧连接器的嵌合力过大的情况下,担心连接器主体无法从受电侧连接器中拔出。这是由连接器主体与受电侧连接器的尺寸公差或变形、连接器主体以及受电侧连接器的端子彼此间的尺寸公差或变形等引起的。接下来,在具备齿轮机构的专利文献2的供电连接器中,当连接器主体与受电侧连接器的嵌合力过大的情况,当转动操作杆而意欲使连接器主体向筒状壳体的后方侧移动时,会在齿轮彼此的啮合部分加载过度的力。由此担心发生爬齿等致使连接器主体无法从受电侧连接器中拔出。这是由连接器主体与受电侧连接器的尺寸公差或变形、连接器主体以及受电侧连接器的端子彼此间的尺寸公差或变形等引起的。另外,当供电连接器被放置在地面的情况下,存在供电连接器被汽车等压过的情况。如果像以往的供电连接器那样,操作杆的第二端部位于筒状壳体的外周面上,则在被汽车等压过时,容易在操作杆加载应力,担心操作杆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使用时的缺陷发生,并且廉价又耐老化性高的供电连接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与电动机械的受电侧连接器连接,用于向电动机械供给电力的供电连接器具备:筒状壳体,该筒状壳体具有:在中心轴线方向的前端开口的前端开口部;和具有形成在上述中心轴线方向的后端的开口孔的后端部;连接器主体,该连接器主体收容于上述筒状壳体内,能够沿上述中心轴线方向滑动;操作杆部,该操作杆部具有:配置在上述筒状壳体内的第一端;和从上述开口孔向外侧突出并且位于相比上述筒状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靠内侧的位置的第二端,该操作杆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上述筒状壳体;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与上述连接器主体以及上述操作杆部直接连结,将上述操作杆部的转动运动转换为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中心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以及手柄部,该手柄部与上述筒状壳体设置为一体,并沿与上述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上述操作杆部的上述第二端在上述操作杆部的转动运动时始终配置在上述筒状壳体的上述后端部。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连接器主体能够在后退位置与位于相比上述后退位置靠前方的位置的前进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操作杆部配置在与上述连接器主体的上述后退位置对应的位置的状态下,上述操作杆部的上述第二端位于相比上述筒状壳体的外周面接近上述中心轴线的位置。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开口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在上述操作杆部的转动方向上对置且能够供上述操作杆部抵接的一对抵接面,通过上述操作杆部抵接于上述抵接面,限制上述连接器主体的朝向上述中心轴线方向的移动。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操作杆部还具备中途部,该中途部通过上述连杆机构连结于上述连接器主体,上述操作杆部的上述第一端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上述筒状壳体,上述操作杆部以上述第二端在上述操作杆部的转动运动时始终位于相比上述中途部靠后方侧的位置方式弯曲形成。也可以构成为,上述筒状壳体还具备突条部,该突条部形成在上述筒状壳体的上述开口孔的周缘,从上述筒状壳体的外表面突出并包围上述开口孔,上述操作杆部还具备开口孔覆盖部,该开口孔覆盖部从上述筒状壳体的外表面侧覆盖上述开口孔以及上述突条部。也可以构成为,上述供电连接器还具备显示灯,该显示灯设置在上述筒状壳体的上述后端部,通过点亮来报告向上述电动机械供给的状态,上述连接器主体在后退位置与位于相比上述后退位置靠前方的位置的前进位置之间移动,上述操作杆部配置在上述筒状壳体的外表面,上述操作杆部还具备灯覆盖部,该灯覆盖部在上述连接器主体配置于上述后退位置的状态下覆盖上述显示灯,在上述连接器主体配置于上述前进位置的状态下使上述显示灯向上述筒状壳体的外侧露出。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操作杆部具备两个带状板材,这两个带状板材在上述操作杆部的转动轴线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式,通过利用连杆机构将连接器主体以及操作杆部连结,由此将加载于操作杆部的力直接向连接器主体传递。由此,连接器主体的动作追随于操作杆部的动作。因此,与利用施力单元的以往结构相比,即便通过操作杆部的操作来使连接器主体移动,也能够抑制对于包括连接器主体在内的筒状壳体内的构造的冲击。因此,无需用高强度的部件构成筒状壳体内的构造,能够防止制造成本增加。另外,由于操作杆部不会因施力单元而迅猛地后退,因此用户能够更为安全地使用供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供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电连接器,该供电连接器与电动机械的受电侧连接器连接,用于向电动机械供给电力,所述供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连接器具备:筒状壳体,该筒状壳体具有:在中心轴线方向的前端开口的前端开口部;和具有形成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后端的开口孔的后端部;连接器主体,该连接器主体收容于所述筒状壳体内,能够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滑动;操作杆部,该操作杆部具有:配置在所述筒状壳体内的第一端;和从所述开口孔向外侧突出并且位于相比所述筒状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靠内侧的位置的第二端,该操作杆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筒状壳体;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与所述连接器主体以及所述操作杆部直接连结,将所述操作杆部的转动运动转换为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直线运动;以及手柄部,该手柄部与所述筒状壳体设置为一体,并沿与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所述操作杆部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操作杆部的转动运动时始终配置在所述筒状壳体的所述后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16 JP 2013-2595851.一种供电连接器,
该供电连接器与电动机械的受电侧连接器连接,用于向电动机械供
给电力,
所述供电连接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连接器具备:
筒状壳体,该筒状壳体具有:在中心轴线方向的前端开口的前端开
口部;和具有形成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后端的开口孔的后端部;
连接器主体,该连接器主体收容于所述筒状壳体内,能够沿所述中
心轴线方向滑动;
操作杆部,该操作杆部具有:配置在所述筒状壳体内的第一端;和
从所述开口孔向外侧突出并且位于相比所述筒状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两
端部靠内侧的位置的第二端,该操作杆部能够转动地支承于所述筒状壳
体;
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与所述连接器主体以及所述操作杆部直接连
结,将所述操作杆部的转动运动转换为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中心轴线
方向的直线运动;以及
手柄部,该手柄部与所述筒状壳体设置为一体,并沿与所述中心轴
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操作杆部的所述第二端在所述操作杆部的转动运动时始终配
置在所述筒状壳体的所述后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能够在后退位置与位于相比所述后退位置靠前方
的位置的前进位置之间移动,
在所述操作杆部配置在与所述连接器主体的所述后退位置对应的
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操作杆部的所述第二端位于相比所述筒状壳体的外
周面接近所述中心轴线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在所述操作杆部的转动方向上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作惠司高桥建次桂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