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套筒扳手,属于五金工具领域,包括套筒头和套筒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头上下端面上分别同心设置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与第二中心孔相连通构成通孔结构,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内腔与锁紧螺母相配合,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内腔与调节无头螺丝的内六方扳手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套筒头卡套在锁紧螺母上将其松紧的过程中,同时可对锁紧螺母锁紧的无头螺丝进行调整,而无需先将套筒头取下简化操作过程,在将锁紧螺母拧紧的过程中,可同时将调整好的无头螺丝进行固定,使其不会跟随锁紧螺母旋转而影响无头螺丝调整后的准确度,从而在对无头螺丝的调整工作能够一次完成,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五金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套筒扳手,用于调节带锁紧螺母的无头螺丝。
技术介绍
无头螺丝是一种没有扩大突出头部而可埋在被螺接物内的螺丝,为了方便将无头螺丝螺设在被螺接物上,其一端面中心处通常设有内六角形凹槽,同时为了方便将无头螺丝锁紧在被螺接物上,在无头螺丝外部螺设锁紧螺母,然后通过锁紧螺母与被螺接物的拉伸力将无头螺丝锁紧。在送变电公司机械班库内所使用牵引机,在维护保养时需将操作手柄的压力调整至规定的压力,用于调整压力的无头螺丝和锁紧螺母都是设置在凹槽内的,调整操作手柄的压力时,需先用套筒工具将无头螺丝的锁紧螺母拧松,然后用内六角工具调整无头螺丝进行调整压力,将操作手柄的压力调整至规定的压力后再用套筒工具拧紧锁紧螺母从而将无头螺丝锁紧;但在实际调整时,由于用套筒工具拧紧锁紧螺母时无头螺丝受力,导致无头螺丝容易跟随锁紧螺母旋转而使调整的压力发生变化,在维修时非常的不方便,费时费力而不利于提高维修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拧紧锁紧螺母时保证被锁紧的无头螺丝不会跟随锁紧螺母转动的套筒扳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套筒扳手,包括套筒头和套筒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头上下端面上分别同心设置第一中心孔和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与第二中心孔相连通构成通孔结构,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内腔与锁紧螺母相配合,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内腔与调节无头螺丝的内六方扳手相配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中心孔包括卡装在第一中心孔内腔的滚珠轴承和套装在滚珠轴承内环的第一内六方体,所述第一内六方体的内腔与调节无头螺丝的内六方扳手相配合,所述第一内六方体的外圆周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滚珠轴承包围在第一内六方体外圆周上设有两圈,并分别设置在第一内六方体的两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中心孔包括套卡在第二中心孔内腔的第二内六方体,所述第二内六方体的内孔与锁紧螺母相配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筒杆垂直于套筒头的中心线套卡在套筒头外部,所述套筒杆与套筒头相配合的旋转体为带有控制拨手的棘轮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技术套筒头卡套在锁紧螺母上将其松紧的过程中,同时可对锁紧螺母锁紧的无头螺丝进行调整,而无需先将套筒头取下简化操作过程,在将锁紧螺母拧紧的过程中,可同时将调整好的无头螺丝进行固定,使其不会跟随锁紧螺母旋转而影响无头螺丝调整后的准确度,从而在对无头螺丝的调整工作能够一次完成,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套筒头上用于插入调整无头螺丝的内六角扳手的第一内六方体与内六角扳手相同,能够贴合内六角扳手使内六角扳手在套筒头内更快的找到位置,第一内六方体在第一中心孔内与套筒头通过滚珠轴承进行旋转,使内六角扳手在套筒头内的转动更加灵活,提供调整无头螺丝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不意图;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沿图1中的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2中的C-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图2中的D-D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锁紧螺母与无头螺丝的配合示意图;其中,1、套筒头,1-1、第一中心孔,1-11、滚珠轴承,1-12、第一内六方体,1-2、第二中心孔,1-21、第二内六方体,2、套筒杆,2-1、旋转体,2-2、控制拨手,3、锁紧螺母,4、无头螺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套筒扳手包括套筒头I和套筒杆2,在套筒头I上端面上设置第一中心孔1-1,第一中心孔1-1用于从套筒头I上端穿过内六方扳手调节无头螺丝4,第一中心孔1-1的内腔与调节无头螺丝4的内六方扳手相配合,可以设置第一中心孔1-1内腔为圆形,其孔径大于内六方扳手的外接圆直径,从而能使内六方扳手在中心孔内自由转动;另一方面为了使内六方扳手在第一中心孔1-1内不至于产生太大偏差而找不到位置,设置第一中心孔1-1的孔径比内六方扳手的外接圆直径略大,优选为大于I?2mm,同时第一中心孔的长度设置为5?10mm,用于制约插入中心孔的内六方扳手在中心孔内不至于产生太大晃动。如图2、图6所示,在套筒头I下端面上设置第二中心孔1-2,第二中心孔1-2的内腔与锁紧螺母3相配合,设置第二中心孔1-2的内腔与锁紧螺母3的外形相配合,从而套卡在锁紧螺母3上,并控制锁紧螺母3转动,第二中心孔1-2的长度应大于锁紧螺母3的厚度5mm以上用于预留无头螺丝4的调整空间。如图2、图6所示,第一中心孔1-1与第二中心孔1-2同心设置并且两个中心孔相连通构成通孔结构,同心设置保证在第二中心孔1-2套装在锁紧螺母3上时,调节无头螺丝4的内六方扳手穿过第一中心孔1-1后能够准确的与无头螺丝4相配合并对其进行调整。如图2、图4、图5所示,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第一中心孔1-1包括卡装在第一中心孔1-1内腔的滚珠轴承1-11,和套装在滚珠轴承1-11内环的第一内六方体1-12,第一内六方体1-12的外圆周为圆柱形结构,第一内六方体1-12在滚珠轴承1-11的包围作用下在第一中心孔1-1内腔转动更灵活;第一内六方体1-12的内腔与调节无头螺丝4的内六方扳手相配合,使内六方卡套在第一内六方体1-12的内腔中并能够在第一内六方体1-12的中心线上平行滑动,使调节无头螺丝4的内六方扳手插入第一内六方体1-12的内腔后,通过第一内六方体1-12的内腔将内六方扳手控制在第一内六方体1-12的中心线上;滚珠轴承1-11包围第一内六方体1-12外圆周设有两圈,分别设置在第一内六方体1-12的两端,用于在滚珠轴承1-11带动第一内六方体1-12转动的同时保持第一内六方体1-12的中心线与第一中心孔1-1的中心线重合。如图2、图5、图6所示,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第二中心孔1-2包括套卡在第二中心孔1-2内腔的第二内六方体1-21,所述第二内六方体1-21的内孔与锁紧螺母3相配合,将第二内六方体1-21套卡在锁紧螺母3上,并控制锁紧螺母3转动;套卡在第二中心孔1-2内腔的第二内六方体1-21设有多套,并将第二中心孔1-2的内腔进行变径,以满足不同规格的锁紧螺母3。如图3所示,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改进套筒杆2垂直于套筒头I的中心线套卡在套筒头I外部,所述套筒杆2与套筒头I相配合的旋转体2-1为带有控制拨手2-2的棘轮结构,棘轮结构的旋转体2-1使套筒扳手不用拿出被拧螺丝而方便的进行操作,控制拨手2-2的作用可以控制棘轮机构的止逆方向,使套筒扳手无论松紧都很方便;套筒杆2套卡在套筒头I外部不影响套筒头I上端的第一中心孔1-1。工作原理或者使用方法:如图6所示,在实际中锁紧螺母3和无头螺丝4设置在工件凹槽内,锁紧螺母3螺套在无头螺丝4外部,通过拧紧锁紧螺母3产生的挤压力将无头螺丝4锁紧。如图1所示,本技术通过具有一定长度的套筒头I套卡在锁紧螺母3上,对锁紧螺母3进行松紧,并通过套筒杆2对套筒头I进行加力。如图1至6所示,工作中对无头螺丝4进行调整时,先将套筒头I的第二中心孔1-2上的第二内六方体1-21卡套在锁紧螺母3上,通过套筒杆2加力将锁紧螺母3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扳手,包括套筒头(1)和套筒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头(1)上下端面上分别同心设置第一中心孔(1‑1)和第二中心孔(1‑2),所述第一中心孔(1‑1)与第二中心孔(1‑2)相连通构成通孔结构,所述第二中心孔(1‑2)的内腔与锁紧螺母(3)相配合,所述第一中心孔(1‑1)的内腔与调节无头螺丝(4)的内六方扳手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沛俭,方元坤,高立鹏,周雪涛,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河北省送变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