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开顶集装箱,包括顶部构造为开口的箱体、用于封闭箱体的顶部的硬顶盖,以及用于将硬顶盖压紧在箱体上的锁紧装置,硬顶盖包括顶框以及位于顶框的上表面并且覆盖顶框的顶板,箱体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顶框的顶梁,在硬顶盖位于箱体上的状态下,顶框的下表面与顶梁的上表面贴合,顶梁的箱内侧具有向上延伸的内防水挡板,顶框的箱外侧具有向下延伸的外防水挡板。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硬开顶集装箱具有内防水挡板和外防水挡板,通过内防水挡板和外防水挡板在箱体与硬顶盖之间形成双层防水结构,使得不依靠胶条密封,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且制造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
,尤其涉及一种硬开顶集装箱。
技术介绍
开顶集装箱可以从上部将货物吊装到箱内,所以对所装卸货物的尺寸要求更宽松,操作方便,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一些特种货物的运输上,例如钢制品、机械等大宗货物。常见的硬开顶集装箱为了保证水密性,会在硬顶盖与箱体配合的部分采用胶条密封,并使用侧壁压紧锁杆压紧,以达到水密的目的。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用于核废料的运输及掩埋,以及其它一些运输易腐蚀或者有辐射的货物的硬开顶集装箱,胶条容易损坏,且不易更换,因此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硬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构造为开口的箱体、用于封闭所述箱体的所述顶部的硬顶盖,以及用于将所述硬顶盖压紧在所述箱体上的锁紧装置,所述硬顶盖包括顶框以及位于所述顶框的上表面并且覆盖所述顶框的顶板,所述箱体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框的顶梁,在所述硬顶盖位于所述箱体上的状态下,所述顶框的下表面与所述顶梁的上表面贴合,所述顶梁的箱内侧具有向上延伸的内防水挡板,所述顶框的箱外侧具有向下延伸的外防水挡板。可选地,所述内防水挡板的上部向所述箱体的内部倾斜。可选地,所述顶梁包括顶梁本体和位于所述顶梁本体的上表面的加强梁,所述内防水挡板设置在所述加强梁的箱内侧且向上延伸,在所述硬顶盖位于所述箱体上的状态下,所述顶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加强梁的上表面贴合。可选地,所述内防水挡板与所述顶梁构造为一体。可选地,所述内防水挡板与所述顶梁焊接。可选地,所述外防水挡板的下部向所述箱体的外部倾斜。根据本技术的硬开顶集装箱具有内防水挡板和外防水挡板,通过内防水挡板和外防水挡板在箱体与硬顶盖之间形成双层防水结构,其能够影响水流溅射到硬顶盖与箱体的结合位置处的流速、流量和角度。这样,即使水流能通过外防水挡板,也会被内防水挡板阻挡,确保箱体的外部的水流不会流入箱体的内部。使得不依靠胶条密封,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且制造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硬开顶集装箱的正视图;以及图2为沿图1中的线A-A所截的放大的截面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2:硬顶盖3:锁紧装置 11:顶梁12:内防水挡板21:顶框22:顶板23:外防水挡板111:顶梁本体112:加强梁【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硬开顶集装箱,其包括顶部构造为开口的箱体1、用于封闭箱体I的顶部的硬顶盖2,以及用于将硬顶盖2压紧在箱体I上的锁紧装置3。如图2所示,硬顶盖2包括顶框21以及位于顶框21的上表面且覆盖顶框21的顶板22。具体地,顶板22与顶框21连接并且覆盖硬开顶集装箱的顶部的开口。箱体I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顶框21的顶梁11,在本实施例中,顶梁11包括顶梁本体111和设置在顶梁本体111的上部(上表面)的加强梁112。当硬顶盖2盖合时,即在硬顶盖2位于箱体I上的状态下,顶框21的下表面与加强梁112的上表面贴合。可以理解的是,当硬顶盖2放置在箱体I的顶部后,可通过锁紧装置3将硬顶盖2与箱体I锁紧。此外,在加强梁112的箱内侧,即朝向箱体I的内部的侧面具有向上延伸内防水挡板12。而在顶框21的箱外侧,即朝向箱体I的外部的侧面具有向下延伸的外防水挡板23。由此,根据本技术的硬开顶集装箱具有内防水挡板12和外防水挡板23,通过内防水挡板12和外防水挡板23在箱体I与硬顶盖2之间形成双层防水结构,其能够影响水流溅射到硬顶盖2与箱体I的结合位置处的流速、流量和角度。这样,即使水流能通过外防水挡板23,也会被内防水挡板12阻挡,确保箱体I的外部的水流不会流入箱体I的内部。并且不依靠胶条密封,实现良好的防水效果,且制造简单,成本低。进一步地,为了达到更好地防水效果并便于硬顶盖2的盖合,内防水挡板12的上部可如图2所示向箱体I的内侧以一定角度倾斜。可以理解的是,向箱体I的内侧倾斜的内防水挡板12可以在放置硬顶盖2的过程中起导向作用,使硬顶盖2能够更轻易地被放置至正确的位置。而外防水挡板23的下部可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向箱体I的以一定角度外侧倾斜。从而以更大的角度阻挡外部水流,例如雨水。在上述实施例中,顶梁11包括顶梁本体111和加强梁112,但本技术的顶梁11结构不限于此,例如,顶梁11可仅包含顶梁本体111,内防水挡板12直接焊接在顶梁本体111的上部,或者内防水挡板12还可为顶梁11的一部分,即内顶梁11与防水挡板构造为一体。此外,本技术无意对顶框21及顶梁11的截面形状进行限制,只要硬顶盖2盖合时,即在硬顶盖2位于箱体I上的状态下,顶框21的下表面与顶梁11的上表面可贴合即可。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例,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本技术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技术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技术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主权项】1.一种硬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构造为开口的箱体、用于封闭所述箱体的所述顶部的硬顶盖,以及用于将所述硬顶盖压紧在所述箱体上的锁紧装置,所述硬顶盖包括顶框以及位于所述顶框的上表面并且覆盖所述顶框的顶板,所述箱体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框的顶梁,在所述硬顶盖位于所述箱体上的状态下,所述顶框的下表面与所述顶梁的上表面贴合,所述顶梁的箱内侧具有向上延伸的内防水挡板,所述顶框的箱外侧具有向下延伸的外防水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水挡板的上部向所述箱体的内部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硬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包括顶梁本体和位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开顶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构造为开口的箱体、用于封闭所述箱体的所述顶部的硬顶盖,以及用于将所述硬顶盖压紧在所述箱体上的锁紧装置,所述硬顶盖包括顶框以及位于所述顶框的上表面并且覆盖所述顶框的顶板,所述箱体的顶部具有用于支撑所述顶框的顶梁,在所述硬顶盖位于所述箱体上的状态下,所述顶框的下表面与所述顶梁的上表面贴合,所述顶梁的箱内侧具有向上延伸的内防水挡板,所述顶框的箱外侧具有向下延伸的外防水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妮,刘波,姜笃良,孔庆贺,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润扬物流装备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