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军专利>正文

植入式投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27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入式投药器,是一种适于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重复用药的医疗器具。包括注药器(1)及与注药器相通的导管(2),注药器上设有窗盖(3),注药器连接一个可胀缩的囊式泵(5),导管连接一个节流器(4)。可以实现药物的自动持续缓慢释放。(*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植入式投药器,是一种适于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重复用药的医疗器具。现有的植入式投药器主要由注药器及与注药器相通的导管构成,注药器上设有窗盖。投药器植入人体,通过窗盖向注药器注入液体,液体通过导管流出。此种投药器的药物释放速度由体外人工操作控制,难以适应缓慢持续释放药物的临床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植入式投药器,这种投药器可以实现药物的自动持续缓慢释放。两种方案第一种,植入式投药器包括注药器及与注药器相通的导管,注药器上设有窗盖,注药器连接一个能胀缩的囊式泵,导管连接一个节流器。第二种,植入式投药器包括注药器及与注药器相通的导管,注药器上设有窗盖,注药器连接一个能胀缩的囊式泵,同时连接一个副注药器,两个注药器之间设置节流器,副注药器上设有窗盖。投药器植入人体后,通过皮肤及注药器窗盖向投药器注入一定量的药液,此时囊式泵开始膨胀,同时绝大部分的药液进入囊式泵。注入完毕后,药液受囊式泵收缩压力的作用,通过节流器和导管缓慢流出。如果要进行药物的快速注射,可利用第二种投药器通过副注药器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植入式投药器,实现了药物的自动持续缓慢释放。按第二种方案,还可实现药物的快速注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工作的治疗需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附图一是依据本技术提供的第一种植入式投药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二是依据本技术提供的第二种植入式投药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一所示的投药器,包括注药器(1),及与注药器相通的导管(2),注药器上设有窗盖(3),注药器连接一个可胀缩的囊式泵(5),导管连接一个节流器(4)。囊式泵(5)是医用橡胶囊。节流器是内径为导管内径1/10~1/30的管子。节流器连接一个过滤器(6)。如附图二所示的投药器,包括注药器(1)及与注药器(1)相通的导管(2),注药器上设有窗盖(3),注药器(1)连接一个能胀缩的囊式泵(5),同时连接一个副注药器(7),两个注药器之间设置节流器(4),副注药器上设有窗盖(8)。囊式泵(5)是医用橡胶囊。节流器是内径为导管内径1/10~1/30的管子。节流器连接一个过滤器(6)。权利要求1.一种植入式投药器,包括注药器(1)及与注药器相通的导管(2),注药器上设有窗盖(3),其特征在于注药器连接一个能胀缩的囊式泵(5),导管连接一个节流器(4)。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药器,其特征在于囊式泵(5)是医用橡胶囊。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药器,其特征在于节流器(4)是内径为导管(2)内径1/10~1/30的管子。4.一种植入式投药器,包括注药器(1)及与注药器相通的导管(2),注药器上设有窗盖(3),其特征在于注药器连接一个能胀缩的囊式泵(5),同时连接一个副注药器(7),两个注药器之间设置节流器(4),副注药器上设有窗盖(8)。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植入式投药器,是一种适于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重复用药的医疗器具。包括注药器(1)及与注药器相通的导管(2),注药器上设有窗盖(3),注药器连接一个可胀缩的囊式泵(5),导管连接一个节流器(4)。可以实现药物的自动持续缓慢释放。文档编号A61M37/00GK2362514SQ9824601公开日2000年2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陈军, 张素珍 申请人:陈军, 张素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入式投药器,包括注药器(1)及与注药器相通的导管(2),注药器上设有窗盖(3),其特征在于:注药器连接一个能胀缩的囊式泵(5),导管连接一个节流器(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张素珍
申请(专利权)人:陈军张素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