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透镜、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1136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6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透镜、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其中,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呈柱状,其顶面为向内凹陷的反射面,侧面为出射面,底面中心设有入射部;从入射部入射的光线,直接从出射面射出或经反射面反射后再从出射面射出;第二透镜呈球壳状,罩设在第一透镜的上方,且第二透镜的球心位于第一透镜的中心轴线上,第二透镜的内凹面与出射面至少部分相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改善背光模组在对应透镜正上方的位置的暗影问题,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及背光
,特别设及一种光学透镜、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视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产商都在通过压低电视成本来提升产品的 竞争力;其中,压低成本的方式包括减少L抓使用的数量。由于在直下式背光模组中,L抓使 用数量少,贝化抓分布稀疏,会导致背光模组的发光面亮度非常不均,需要背光模组留有很 大的混光距离(即L邸至发光面之间的距离)才能改善发光面亮度不均的问题。 然而混光距离过大,背光模组会很厚,因此,现有的背光模组中通过在Lm)上方设 置一个反射式透镜,W将Lm)点光源雾化,使L邸发出的光线从透镜的侧面射出,从而减小背 光模组的混光距离;虽然运种方式可W减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降低背光模组厚度;但由 于Lm)发出的光线均从反射式透镜的侧面射出,没有光线从反射式透镜顶部射出,若混光距 离过小,则反射式透镜的正上方部分会出现很严重的暗影,故采用反射式透镜方案的背光 模组的混光距离依然较大,背光模组依然较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透镜,旨在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光学透镜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 一透镜呈柱状,其顶面为向内凹陷的反射面,侧面为出射面,底面中屯、设有入射部;从所述 入射部入射的光线,直接从所述出射面射出或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后再从所述出射面射出; 所述第二透镜呈球壳状,罩设在所述第一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透镜的球屯、位于所述第 一透镜的中屯、轴线上,所述第二透镜的内凹面与所述出射面至少部分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的厚度均匀。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为半球,所述第二透镜的球屯、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底面上。 [000引优选地,所述光学透镜还包括安装座,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固定在所 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对应所述入射部的位置设有贯穿所述安装座的光源容置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安装座一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安装座一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座背对所述第一透镜的一面设置有若干固定支脚。 优选地,所述出射面靠近所述入射部的部分为拱起的弧形补光曲面。 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包括第一透镜和 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呈柱状,其顶面为反射面,侧面为出射面,底面中屯、设有入射部;从 所述入射部入射的光线,直接从所述出射面射出或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后再从所述出射面射 出;所述第二透镜呈球壳状,罩设在所述第一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透镜的球屯、位于所述 第一透镜的中屯、轴线上,所述第二透镜的内凹面与所述出射面至少部分相对。 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透镜,所 述光学透镜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呈柱状,其顶面为反射面,侧面为出射 面,底面中屯、设有入射部;从所述入射部入射的光线,直接从所述出射面射出或经所述反射 面反射后再从所述出射面射出;所述第二透镜呈球壳状,罩设在所述第一透镜的上方,且所 述第二透镜的球屯、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屯、轴线上,所述第二透镜的内凹面与所述出射面 至少部分相对。 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第一透镜上罩设球壳状的第二透镜,且第二透镜 至少部分挡在第一透镜的出射面前面,使第一透镜出射的光线至少一部分进一步被第二透 镜打散,而第二透镜的整个球面出光,如此改善了背光模组位于光学透镜正上方的位置处 的暗影问题,从而可进一步减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W根据运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光学透镜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光学透镜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透镜一实施方案的剖视结构示意 图; 图3为本技术光学透镜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另一实施方案的剖视结构示意 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技术中设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W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W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W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 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运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 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光学透镜,主要用于直下式背光模组中。 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光学透镜一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 技术光学透镜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透镜一实施方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 型光学透镜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另一实施方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光学透镜包括第一透镜10和第二透镜20;第一透 镜10呈柱状,其顶面为向内凹陷的反射面11,侧面为出射面12,底面中屯、设有入射部13;从 入射部13入射的光线,直接从出射面12射出或经反射面11反射后再从出射面12射出;第二 透镜20呈球壳状,罩设在第一透镜10的上方,且第二透镜20的球屯、位于第一透镜10的中屯、 轴线L上,第二透镜20的内凹面与出射面12至少部分相对,即从第一透镜10的出射面12出射 的光线至少有一部分会从第二透镜20的内凹面射入第二透镜20中。 本实施例的光学透镜在背光模组中使用时,光学透镜设置在LED 40的上方,第一 透镜的10的入射部13对应着LED 40的发光面,从而LED 40的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从第一透镜 10的入射部13入射,入射到第一透镜10中的光线,一部分没射到反射面11上而直接从出射 面12射出,另一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呈柱状,其顶面为向内凹陷的反射面,侧面为出射面,底面中心设有入射部;从所述入射部入射的光线,直接从所述出射面射出或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后再从所述出射面射出;所述第二透镜呈球壳状,罩设在所述第一透镜的上方,且所述第二透镜的球心位于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二透镜的内凹面与所述出射面至少部分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盛森冯冲李尚云
申请(专利权)人:TCL海外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