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油加热系统,其包括进油管、回油管以及位于烘干腔内的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与进油管连通的分油管、与回油管连通的集油管,所述分油管和集油管分别通过导油管与多组散热盘管连通;所述散热盘管设置在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下部;油加系统采用多级分油,分油均匀避免各层的散热盘管流量不均,散热主体使用翅片管散热面积增大,一次散热管的热油经过一次散热后,经过混油管混合,将热油温度进行均衡混匀,再进入二次散热管进行散热,避免一通到底的不均匀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烘干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油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地方还是以煤炭作为主要燃烧,但是以普通的块煤直接燃烧容易冒烟,产生很多污染物,因此,国家大力推广型煤的使用,将原煤采用工业化的手段加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将无烟煤磨粉加工脱硫、并加入适量的催化剂制成环保煤球作为燃料使用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减小激发热值、固化污染气体和灰粉、对环境污染小。煤球成型中水分的去除是提供工业化生产步骤的关键,烘干设备的高效、高产、节约能源成为设计的关键。现在的卧式烘干机预热利用大都比较简单,如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2015100778243,专利申请名称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其中提到了循环油路散热,但是该结构存在问题,油路各个支路流量不均衡,不能根据烘干箱内的温度要求引流热油的流向,虽然油路直通不易结垢但是部分死角仍有污垢淤积现象。检修烘干腔时油温下降慢,导致得冷却很长时间才能进行维修,并且有时油温持续升高炉温超过上限没有及时的时时调控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卧式煤球烘干机油加热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种卧式煤球烘干机油加热系统,其包括进油管、回油管以及位于烘干腔内的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与进油管连通的分油管、与回油管连通的集油管,所述分油管和集油管分别通过导油管与多组散热盘管连通;所述散热盘管设置在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下部;所述散热盘管包括次分油管、通过一次散热管与次分油管连通的混油管以及通过二次散热管与混油管连通的次集油管,所述一次散热管和二次散热管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散热翘片。进一步说,每组所述散热盘管设置有一次散热管和二次散热管分别是两根。进一步说,所述散热盘管与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平行设置。进一步说,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之间设置有循环通路,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与循环通路连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阀门,所述循环通路串连设置有散热器和变频油栗。进一步说,所述混油管内壁设置有使流体产生扰流的混油片。进一步说,所述导油管设置有限流阀。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油加系统采用多级分油,分油均匀避免各层的散热盘管流量不均,散热主体使用翅片管散热面积增大,一次散热管的热油经过一次散热后,经过混油管混合,将热油温度进行均衡混匀,再进入二次散热管进行散热,避免一通到底的不均匀散热。四根翅片管并排设置,两出两回而且经过混油管混油散热更均匀,管径粗不易堵塞通量大,散热效果好。散热盘管与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平行设置型煤接触热气流均匀,避免热传导不均匀产生的浪费。循环通路可以在烘干腔温度过高时打开,使油不经过烘干腔直接回流,还可以经过散热器进行降温后回流,在锅炉试机时使用该通路,节约燃料,试验周期短;在停炉检修时开启油栗使烘干腔内的油经过该环路经过散热器尽快降低烘干腔温度,减少降温时间。混油片可以增加管路内的液体扰流,避免污垢沉积,增加管道内的流体内外交换,增加管道内流体涌动,避免死角沉积。限流阀可以根据烘干腔内的温度需求改变各个循环通路的流量分配,进一步改善烘干腔内的温度布局,增加烘干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与型煤链板输送装置位置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盘管端面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I锅炉、4烘干腔、7进油管、71分油管、72次分油管、73—次散热管、74混油管、8回油管、81集油管、82次集油管、83 二次散热管、84热翘片、9导油管、91变频油栗、92阀门、93散热器、10型煤、11型煤链板输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如附图1-4所示,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油加热系统,其包括进油管7、回油管8以及位于烘干腔4内的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与进油管7连通的分油管71、与回油管8连通的集油管81,所述分油管71和集油管81分别通过导油管9与多组散热盘管连通;所述散热盘管设置在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下部;所述散热盘管包括次分油管72、通过一次散热管73与次分油管72连通的混油管74以及通过二次散热管83与混油管74连通的次集油管82,所述一次散热管73和二次散热管83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散热翘片84;每组所述散热盘管设置有一次散热管73和二次散热管83分别是两根;所述散热盘管与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平行设置;所述进油管7和回油管8之间设置有循环通路,所述进油管7和回油管8与循环通路连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阀门92,所述循环通路串连设置有散热器93和变频油栗91;所述混油管74内壁设置有使流体产生扰流的混油片;所述导油管9设置有限流阀。工作原理,通过热油管路的分级设置,回路的混油设置,增加中间回路的应用,增加热油系统的适用性和可靠性,限流阀调控各个分支的热油流量,混油片增加油液扰流不仅混匀管路内的油液,还可以避免管道死角的污垢沉积,在结合大通量的结构和翅片管的大面积散热结构,整体上改变简单的油循环散热。使用时,启动回油管8上的油循环栗,将经过锅炉加热的热油依次送入进油管7、分油管71、次分油管73、一次散热管73;进行散热对型煤链板输送装置11上的型煤10和烘干腔4进行加热;然后油液进入混油管74经过扰流混合,依次进入二次散热管83、次集油管82、集油管81,最后汇入回油管8完成循环;当烘干炉4不需要加热时,就可以关闭进油管7和回油管8靠近烘干腔4一侧的两个阀门92,循环栗启动热油经过散热器93后,流回到锅炉内;当烘干炉4内温度过高,变频油栗91启动部分热油经过散热器93后流回到锅炉内,减少热油流入烘干腔4;当烘干腔4需要单独冷却时,关闭进油管7和回油管8远离近烘干腔4一侧的两个阀门92,变频油栗91启动将烘干腔4内的热油引流至散热器93内,再回到烘干腔4内完成快速散热。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技术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油管(7)、回油管(8)以及位于烘干腔(4)内的散热系统; 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与进油管(7)连通的分油管(71)、与回油管(8)连通的集油管(81),所述分油管(71)和集油管(81)分别通过导油管(9)与多组散热盘管连通;所述散热盘管设置在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下部; 所述散热盘管包括次分油管(72)、通过一次散热管(73)与次分油管(72)连通的混油管(74)以及通过二次散热管(83)与混油管(74)连通的次集油管(82),所述一次散热管(73)和二次散热管(83)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散热翘片(8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散热盘管设置有一次散热管(73)和二次散热管(83)分别是两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盘管与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煤球烘干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油管(7)、回油管(8)以及位于烘干腔(4)内的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与进油管(7)连通的分油管(71)、与回油管(8)连通的集油管(81),所述分油管(71)和集油管(81)分别通过导油管(9)与多组散热盘管连通;所述散热盘管设置在型煤链板输送装置格栅板的下部;所述散热盘管包括次分油管(72)、通过一次散热管(73)与次分油管(72)连通的混油管(74)以及通过二次散热管(83)与混油管(74)连通的次集油管(82),所述一次散热管(73)和二次散热管(83)的外壁均设置有螺旋散热翘片(8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矿区丰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