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空气源制冷机和新风机组于一体且可强化散热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07030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5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空气源制冷机和新风机组于一体且可强化散热的装置,包括新风处理装置和空气源制冷装置。新风处理装置包括表冷器,其通过其中的制冷剂将进风口送入的新风降温、除湿后从送风口送出。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第一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散热模块及第二冷凝器。蒸发器中设有水管,水管中的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向外提供冷冻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不仅采用蒸发冷却和对流换热相结合的散热方式,使得散热效果达到最佳,提高了制冷性能,将新风处理和制冷系统一体化,实现了新风处理装置的灵活、独立使用,而且同时实现了空调机组可以外输冷冻水以供制冷区域制冷需求,简化了空调系统,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造价和运行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气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冷源与新风处理于一体的装置,更具体涉及一种集空气源制冷机和新风机组于一体且可强化散热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中央空调系统一般分为冷源部分、新风部分和末端部分,新风处理必须利用制冷机组制取低温冷水来实现对空气的处理。这种空调方式导致以下几方面问题:1、由于新风机组本身不具备制冷系统,需要与集中制冷设备配合,这样也就导致系统的冷冻水输配能耗增加并且致使系统施工造价增加;2、由于需要集中的制冷设备,势必要求建筑拥有相应的制冷设备机房,占据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一般为建筑有效使用面积的1~2%);3、由于复杂的系统形式,使得一些小面积功能区(如公寓、别墅以及小型办公室等)不方便使用新风系统。此外,不论是独立除湿的新风机还是空气源制冷机组,一般采用的就是直接风冷散热,改进一些的就是利用蒸发冷却的形式散热。直接利用新风和冷凝器对流换热,由于新风的温度一般较高,其对冷凝器的散热效果较差,也致使制冷系统效率过低;再有一些改进做法,就是通过蒸发冷却的方式对冷凝器散热,增大散热效率,从而提升制冷系统效率。一般地,蒸发冷却的方式需要多级蒸发冷却模块,但是实际上经过一级蒸发冷却之后,空气湿度就几近饱和,再通过蒸发冷却效果不佳。反而不如利用空气和冷凝器对流换热的方式,因为蒸发冷却后的空气温度降低,有利于对流换热。所以将蒸发冷却和对流换热结合到一起,可以使散热效果达到最佳,更好地提高整机制冷效率,确保机组运行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空气源制冷机和新风机组于一体且可强化散热的装置,其结合了蒸发冷却与“冷凝器-空气对流散热”,散热效果显著,提升了制冷效率,将新风处理和制冷系统一体化,且可同时外输冷冻水以供制冷区域制冷需求,简化了空调系统,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造价和运行能耗,实现了新风机组的独立运行,使得公寓、别墅以及小型办公室等区域应用新风可能性大大提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集空气源制冷机和新风机组于一体且可强化散热的装置,包括新风处理装置和空气源制冷装置,新风处理装置包括:表冷器,其具有第一制冷剂出口、第一制冷剂入口、进风口及送风口,表冷器通过其中的制冷剂将进风口送入的新风降温、除湿后从送风口送出;空气源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其具有第二制冷剂入口和第二制冷剂出口,第二制冷剂入口与第一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第一冷凝器,其具有第三制冷剂入口和第三制冷剂出口,第三制冷剂入口与第二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膨胀阀,其具有第四制冷剂入口和第四制冷剂出口,第四制冷剂入口与第三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第四制冷剂出口与表冷器的第一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蒸发器,其具有第五制冷剂入口和第五制冷剂出口,第五制冷剂入口与第四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第五制冷剂出口与第二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蒸发器中还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外界连接的水管,在蒸发器中水管中的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向外提供冷冻水;散热模块,其具有进水端、出水端、第一入风口及第一排风口,第一入风口输入的风与所述散热模块内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的水进行第一次热交换后从第一排风口排出,散热模块还包括位于其外部用于连通进水端和出水端的输水管道,输水管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冷凝器内,使得其中的水能够与第一冷凝器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及第二冷凝器,其具有第六制冷剂入口、第六制冷剂出口、与散热模块的第一排风口流体连通的第二入风口,以及第二排风口,第六制冷剂入口与压缩机的第二制冷剂出口流体流通,第六制冷剂出口与膨胀阀的第四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第二入风口输入的风与第二冷凝器内的制冷剂进行第二次热交换后从第二排风口排出。优选地,散热模块为气液直接接触式全热交换模块。更优选地,上述气液直接接触式全热交换模块采用蜂窝状结构或其他可增大接触表面积的填料填充,有效增大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换热效率,减小装置体积,使得机组的体积更加紧凑。进一步地,输水管道上还设置有水泵,用于抽送输水管道中的水。进一步地,散热模块中设置有用于储水的水槽,出水端设置在水槽上。优选地,水槽上还配备有补水阀,其与补水管路相连通以向散热模块补充水。优选地,散热模块内的进水端、出水端的连接方向与第一入风口、第一排风口的连接方向相垂直。更优选地,第一入风口和第一排风口分别位于散热模块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制冷装置包括一或多个散热模块。进一步地,制冷装置包括一或多个第二冷凝器。进一步地,制冷装置包括一或多个压缩机。进一步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一或多个表冷器。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一或多个散热模块、第二冷凝器、压缩机或表冷器,以提供更好的散热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空气源制冷机和新风机组于一体且可强化散热的装置,是自带冷源的新风机与外输冷冻水的空气源制冷机组一体化机组,实现了对新风独立的降温除湿处理的同时,还可外输冷冻水以供制冷区域制冷需求,简化了空调系统,节省了制冷设备机房及一系列附属设备,降低了空调系统成本造价和运行能耗。自带冷源新风机组的独立运行使得公寓、别墅以及小型办公室等区域应用新风可能性大大提高。除此之外,更大的技术亮点在于一体机的冷凝器散热方式。首先,一体机的冷凝器通过蒸发冷却的方式散热,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液态水的气化相变将冷凝器的热量散掉。经过蒸发冷却的新风湿度较高(其湿度几近饱和),再继续利用蒸发冷却散热效果不佳。然而经过蒸发冷却后的新风由于其温度被降低,比未经过蒸发冷却的新风温度低,若采用对流散热的方式效果更优。也就是本技术最大的亮点是散热方式一定是蒸发冷却+“冷凝器-空气对流散热”,且顺序为空气先经过蒸发冷却单元,再经过对流散热冷凝器。这种组合方式既有效利用蒸发冷却又利用了低温空气直接与冷凝器高效对流换热,使得散热效果达到最优。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集空气源制冷机和新风机组于一体且可强化散热的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压缩机;2、第一冷凝器;3、膨胀阀;4、表冷器;5、蒸发器;6、散热模块;61、水槽;7、第二冷凝器;8、水泵;9、补水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空气源制冷机和新风机组于一体且可强化散热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处理装置和空气源制冷装置,所述新风处理装置包括:表冷器(4),其具有第一制冷剂出口、第一制冷剂入口、进风口及送风口,所述表冷器(4)通过其中的制冷剂将进风口送入的新风降温、除湿后从送风口送出;所述空气源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1),其具有第二制冷剂入口和第二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二制冷剂入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第一冷凝器(2),其具有第三制冷剂入口和第三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三制冷剂入口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膨胀阀(3),其具有第四制冷剂入口和第四制冷剂出口,所述第四制冷剂入口与所述第三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第四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表冷器(4)的第一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蒸发器(5),其具有第五制冷剂入口和第五制冷剂出口,所述第五制冷剂入口与所述第四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五制冷剂出口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所述蒸发器(5)中还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外界连接的水管,在所述蒸发器(5)中所述水管中的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向外提供冷冻水;散热模块(6),其具有进水端、出水端、第一入风口及第一排风口,第一入风口输入的风与所述散热模块(6)内的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的水进行第一次热交换后从第一排风口排出,所述散热模块(6)还包括位于其外部用于连通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的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冷凝器(2)内,使得其中的水能够与第一冷凝器(2)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及第二冷凝器(7),其具有第六制冷剂入口、第六制冷剂出口、与所述散热模块(6)的第一排风口流体连通的第二入风口,以及第二排风口,所述第六制冷剂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第二制冷剂出口流体流通,所述第六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膨胀阀(3)的第四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第二入风口输入的风与第二冷凝器(7)内的制冷剂进行第二次热交换后从所述第二排风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空气源制冷机和新风机组于一体且可强化散热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处理装置和空气源制冷装置,
所述新风处理装置包括:
表冷器(4),其具有第一制冷剂出口、第一制冷剂入口、进
风口及送风口,所述表冷器(4)通过其中的制冷剂将进风口送
入的新风降温、除湿后从送风口送出;
所述空气源制冷装置包括:
压缩机(1),其具有第二制冷剂入口和第二制冷剂出口,所
述第二制冷剂入口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
第一冷凝器(2),其具有第三制冷剂入口和第三制冷剂出口,
所述第三制冷剂入口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
膨胀阀(3),其具有第四制冷剂入口和第四制冷剂出口,所
述第四制冷剂入口与所述第三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第四制冷
剂出口与所述表冷器(4)的第一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
蒸发器(5),其具有第五制冷剂入口和第五制冷剂出口,所
述第五制冷剂入口与所述第四制冷剂出口流体连通,所述第五制冷
剂出口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入口流体连通,所述蒸发器(5)中还设
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外界连接的水管,在所述蒸发器(5)中
所述水管中的水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向外提供冷冻水;
散热模块(6),其具有进水端、出水端、第一入风口及第
一排风口,第一入风口输入的风与所述散热模块(6)内的进水端
与出水端之间的水进行第一次热交换后从第一排风口排出,所述散
热模块(6)还包括位于其外部用于连通所述进水端和出水端的输
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冷凝器(2)内,
使得其中的水能够与第一冷凝器(2)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及
第二冷凝器(7),其具有第六制冷剂入口、第六制冷剂出口、
与所述散热模块(6)的第一排风口流体连通的第二入风口,以及
第二排风口,所述第六制冷剂入口与所述压缩机(1)的第二制冷
剂出口流体流通,所述第六制冷剂出口与所述膨胀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峰卞爱英刘兰英丁晓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大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