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过滤装置,包括上方开口的接收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在所述接收瓶上,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上端与过滤装置连接,下端延伸至所述连接件的内部;还包括蠕动泵,所述蠕动泵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延伸至进液容器内并靠近所述进液容器的底部,所述出液管与所述过滤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在连接件上设有连通管,将过滤装置和接收瓶连通,通过蠕动泵取样并输送到过滤装置中,使得过滤效果更好,并且无需实验人员手动抽吸,从而缩短了实验的进程,提高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溶剂过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体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实验室中过滤组织培养液等溶液通常采用滤膜自然过滤的方式,这种过滤方式需要实验人员操作,效率较低。后来将自然过滤的方式替换成了真空过滤方式,然而过滤装置的瓶盖与接收瓶的配合不可靠,难以保持密封状态,并且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申请号为201310564973.3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真空过滤器,其包括上杯、下部接收瓶,所述上杯的上部盖装有盖子,所述上杯的下部出口、下部接收瓶的上部进口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渡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上杯的下部出口,所述过滤装置的出口连通所述部接收瓶的上部进口,所述过滤装置的内部布置有滤膜,所述过滤装置的侧部设置有管接头,所述管接头一端连通所述过滤装置的内部腔体,所述管接头的另一端外接真空泵。该真空过滤器虽然可以使实验流程缩短,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但是结构相对复杂,并且需要连通真空泵,负压状态难以保证,过滤方式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体过滤装置,无需实验人员手动抽吸,增加了过滤速度,从而缩短了实验的进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过滤装置,包括上方开口的接收瓶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在所述接收瓶上,所述连接件上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上端与过滤装置连接,下端延伸至所述连接件的内部;还包括蠕动泵,所述蠕动泵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延伸至进液容器内并靠近所述进液容器的底部,所述出液管与所述过滤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呈钟罩形,包括本体和连接部,所述连通管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接收瓶可拆卸的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接收瓶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接收瓶螺纹配合。优选地,所述连通管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本体的外侧。优选地,所述进液管的进液口呈锯齿状。优选地,所述连通管的底端面为斜锲面。优选地,所述连通管为硅胶管。优选地,所述接收瓶上设有刻度。优选地,所述述接收瓶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上套有软管,所述软管上设有止流夹。如上所述,本技术涉及的液体过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在连接件上设有连通管,将过滤装置和接收瓶连通,通过蠕动泵取样并输送到过滤装置中,使得过滤效果更好,并且无需实验人员手动抽吸,从而缩短了实验的进程,提高实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接收瓶11出液口111软管112止流夹2连接件21连通管211限位部212底端面22本体23连接部3过滤装置4蠕动泵41进液管411进液口42出液管5进液容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过滤装置,包括接收瓶1,所述接收瓶1用来接收过滤后的物质,所述接收瓶1的下部可设有出液口11,所述出液口11可以使过滤后的物质流出,优选地,所述述接收瓶1上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出液口11,所述出液口11上套有软管111,所述软管111上设有止流夹112,通常情况下关闭所述止流夹112,所述出液口11不会有液体流出。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还包括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在所述接收瓶上,使用本技术过滤时,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接收瓶1密封连接,有利于所述接收瓶1内的样本不会被污染,使用完毕后,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接收瓶1可分开。所述连接件2上设有连通管21,所述连通管21的上端与过滤装置3连接,下端延伸至所述连接件2的内部,样本通过所述过滤装置3过滤,经所述连通管21流入所述接收瓶1内。本技术还包括蠕动泵4,所述蠕动泵4上设有进液管41和出液管42,所述进液管41延伸至进液容器5内并靠近所述进液容器5的底部,所述出液管42与所述过滤装置3连接,使用时通过蠕动泵4将进液容器5中的样本输送到过滤装置3中,所述过滤装置3最好采用不锈钢滤器,优选地,所述进液管41的进液口411呈锯齿状,是所述进液口411不会紧贴在所述进液容器5的内壁上,解决了进液困难的问题。优选地,所述连接件2呈钟罩形,包括本体22和连接部23,所述连通管21设在所述本体22上,所述连接部23与所述接收瓶1可拆卸的密封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23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接收瓶1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接收瓶1螺纹配合,将所述连接件2旋紧在所述接收瓶1上。优选地,所述连通管21上设有限位部211,所述限位部211位于所述本体22的外侧,当所述连通管21和所述连接件2为分体式时,所述连通管21插入在所述本体22上,所述限位部211可以防止所述连通管21掉入所述接收瓶1中,当然所述连通管21也可选用硅胶管,所述连通管21和所述连接件2一体成型,确保所述连接件2和所述接收瓶1连接时,所述接收瓶1处于密封状态。优选地,位于所述本体22内的连通管21的管径由上至下逐渐递减,所述连通管21的底端面212为斜锲面,确保过滤后的液体顺利从所述连通管21流入所述接收瓶1中。优选地,所述接收瓶1上设有刻度,方便操作人员清楚查看所述接收瓶1内液体体积。综上所述,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方开口的接收瓶(1)和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在所述接收瓶(1)上,所述连接件(2)上设有连通管(21),所述连通管(21)的上端与过滤装置(3)连接,下端延伸至所述连接件(2)的内部;还包括蠕动泵(4),所述蠕动泵(4)上设有进液管(41)和出液管(42),所述进液管(41)延伸至进液容器(5)内并靠近所述进液容器(5)的底部,所述出液管(42)与所述过滤装置(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方开口的接收瓶(1)和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在所述接收瓶(1)上,所述连接件(2)上设有连通管(21),所述连通管(21)的上端与过滤装置(3)连接,下端延伸至所述连接件(2)的内部;还包括蠕动泵(4),所述蠕动泵(4)上设有进液管(41)和出液管(42),所述进液管(41)延伸至进液容器(5)内并靠近所述进液容器(5)的底部,所述出液管(42)与所述过滤装置(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呈钟罩形,包括本体(22)和连接部(23),所述连通管(21)设在所述本体(22)上,所述连接部(23)与所述接收瓶(1)可拆卸的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3)上设有内螺纹,所述接收瓶(1)上设有外螺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华,刘智,胡剑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