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9770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3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包括支撑部、抹子部、成型部和牵引部;支撑部:方形支架两平行边上固定有行进轨道,所述方形支架下部设有水泥砂垫层;抹子部:所述抹子部由抹子弯面与抹子直面两边相接而成,在所述抹子弯面与抹子直面中部外侧都固定有手推杆;成型部:所述成型部前端开有入料口,后端设有定型槽,在所述入料口与定型槽之间固定有挡料板,定型槽外侧固定有滚动轮;牵引部:在支撑架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边固定有手动绞盘,所述支撑架底面两边平行设置有与行进轨道相适应的轨道卡扣。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急流槽能一次浇筑成型,简化了多项施工步骤,节约了成本,缩短了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工程中急流槽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为减少山洪及泥石流危害,修筑在荒溪冲积扇或侵蚀沟口的排导措施,主要包括导流堤、急流槽和束流堤三个部分。导流堤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向,也改善流速;急流槽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流速;束流堤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流向,防止漫流。一般将导流堤与急流槽组成排导槽,以改善泥石流在冲积扇上的流势和流向。导流堤与束流堤组成束导堤,以防止泥石流漫流改道危害。在公路工程中,急流槽常被建在坡路两边,用来排水以及达到减缓水流速度的目的,对公路路基起到很大的保护作用。传统工艺为预制工艺:即预制(浇筑、养护、码放、转运)、运输(装卸)、安装(勾缝)、底板二次现浇、养护。施工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采用本装置,急流槽一次浇筑成型,简化多项施工步骤,节约成本,缩短工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包括支撑急流槽整体部件的支撑部、对混凝土进行抹面成型的抹子部、将混凝土浇筑成急流槽的成型部和拉动成型部向前移动的牵引部;支撑部:方形支架两平行边上固定有行进轨道,所述方形支架下部设有水泥砂垫层;抹子部:所述抹子部由抹子弯面与抹子直面两边相接而成,在所述抹子弯面与抹子直面中部外侧都固定有手推杆;成型部:所述成型部前端开有入料口,后端设有定型槽,在所述入料口与定型槽之间固定有挡料板,定型槽外侧固定有滚动轮;牵引部:在支撑架上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边固定有手动绞盘,所述支撑架底面两边平行设置有与行进轨道相适应的轨道卡扣。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定型槽外侧还固定有加强筋。根据上述方案,在所述转动轴另一边也设置有手动绞盘。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行进轨道采用普通12.6槽钢。根据上述方案,所述轨道卡扣采用螺纹钢焊接4块45x5等肢角钢,每块角钢长3cm。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抹子弯面和抹子直面的钢板厚度为5mm,所述抹子直面为10cm的标准尺寸直段,所述抹子弯面为长2cm、外径轮廓比标准断面尺寸大5mm的渐变段。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手推杆的直径为30mm,长为1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实现现浇工艺,混凝土拌合、混凝土运输、滑模现浇、养护,从而使得急流槽一次浇筑成型,简化了多项施工步骤,节约了成本,缩短了工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之成型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之抹子部使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之抹子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之支撑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之牵引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挡料板;2-入料口;3-加强筋;4-滚动轮;5-定型槽;6-急流槽;7-抹子弯面;8-手推杆;9-抹子直面;10-手动绞盘;11-转动轴;12-支撑架;13-轨道卡扣;14-方形支架;15-水泥砂垫层;16-行进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其结构为:包括支撑急流槽整体部件的支撑部、对混凝土进行抹面成型的抹子部、将混凝土浇筑成急流槽的成型部和拉动成型部向前移动的牵引部。成型部:如图2所示,所述成型部前端开有入料口2,后端设有定型槽5,在所述入料口2与定型槽5之间固定有挡料板1,定型槽5外侧固定有滚动轮4。入料口2:入料口2在定制模板基础上加工而成,将定制模板一端50cm范围内两侧墙上顶模切除,焊接入料喇叭口,最后在模板中间位置横截面焊接挡料板1。支撑部(轨道固定系统):如图5所示,方形支架14两平行边上固定有行进轨道16,所述方形支架14下部设有水泥砂垫层15。在行进轨道16最底端设置轨道卡扣13,轨道卡扣13采用螺纹钢焊接4块45x5等肢角钢,每块角钢3cm长。从行进轨道16底部开始每3m设置双侧固定锚固钢筋,长30cm,锚入深度20cm,行进轨道16采用普通12.6槽钢。牵引部:如图6所示,在支撑架12上设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一边固定有手动绞盘10,所述支撑架12底面两边平行设置有与行进轨道16相适应的轨道卡扣13。支撑架12采用普通10槽钢和50x6角钢焊接,支撑架12两侧顶部焊接外径70mm轴承,两侧轴承对穿直径30mm钢棒(转动轴11),每侧超出轴承长15cm,每端焊接直径25cm,厚5mm圆形钢板,钢板间距10cm,该区域用于缠绕钢丝绳,外侧钢板焊接L型圆钢手动绞盘10,长度为15cm。另于支撑架12底部焊接圆钢轨道卡扣13。因支撑架12顶部安装外径70mm轴承,滑模两侧安装外径70mm轴承,轴承两侧焊接圆钢用于钢丝绳限位,本专利技术装置传动系统相当于动滑轮驱动系统,钢丝身一端固定于支撑架12底部,穿过安装于模板上的轴承后缠绕至支撑架12顶部两钢板之间。拉动成型部所需拉力为克服成型部组件重力、混凝土阻力、轨道阻力、滑轮动力消耗等,而本系统安装动滑轮拉伸系统,传动系统施加拉力为所需拉力一半。在赞比亚芒古-塔博公路工程项目路面排水系统中,经现场估算,成型部施工时所需拉力总和最大约为250kg,则传动系统应提供125kg拉力。该工程采用6×19钢丝2根用于成型部拉升,查GB/T8918-1996《钢丝绳》规范得其破断拉力为20.00KN。则钢丝绳安全系数为:K=Sp/P=2×20×1000/(125×9.8)≈32。式中K为核算安全系数,Sp为钢丝绳破断拉力,P钢丝绳的使用拉力。其安全系数32远远大于规范中规定的人力驱动设备安全系数4.5,由此可见,其钢丝绳安全性完全满足要求。抹子部:如图4所示,为便于混凝土抹面成型,特采用定制模板加工制作符合设计尺寸的定型手推抹子,所述抹子部由抹子弯面7与抹子直面9两边相接而成,在所述抹子弯面7与抹子直面9中部外侧都固定有手推杆8。其钢板厚度为5mm,长12cm,分两段焊接而成,一段为10cm标准尺寸直段,另一段为2cm长,外径轮廓比标准断面尺寸大5mm的渐变段,便于施工。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具体施工及浇筑方式详述如下。1、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开挖基坑→垫层施工→轨道(支撑部)及提升支架(牵引部)安装固定→模板(成型部)安装就位→滑模浇筑→抹面成型(抹子部)→养护。2、安装及浇筑方法1)施工准备:施工前需检查各施工环节运行状态及准备情况,保障生产连续稳定进行。拌合站需检查运行状态以及原材料准备情况等,运输车车况,滑膜机全套装置各组件的完整,各焊接部位牢固。检查钢丝绳长度及磨耗情况,对于磨损量达到直径的10%必须更换;检查人员及配套设施的相关准备情况。2)测量放线:施工前由测量人员对急流槽位置进行准确测量放样,并用红色记号笔将急流槽中线位置标于路缘石。现场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测量放养点进行施工,确保急流槽位置符合设计要求。3)开挖基坑: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测量放样点以及设计图纸进行基础开挖,开挖时需保证开挖宽度及开挖坡比,开挖宽度根据垫层宽度加操作空间确定。4)垫层施工:垫层采用1:3水泥砂浆干拌垫层,厚5mm,宽1.0m。垫层施工前由测量人员按照设计坡比以及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急流槽整体部件的支撑部、对混凝土进行抹面成型的抹子部、将混凝土浇筑成急流槽的成型部和拉动成型部向前移动的牵引部;支撑部:方形支架(14)两平行边上固定有行进轨道(16),所述方形支架(14)下部设有水泥砂垫层(15);抹子部:所述抹子部由抹子弯面(7)与抹子直面(9)两边相接而成,在所述抹子弯面(7)与抹子直面(9)中部外侧都固定有手推杆(8);成型部:所述成型部前端开有入料口(2),后端设有定型槽(5),在所述入料口(2)与定型槽(5)之间固定有挡料板(1),定型槽(5)外侧固定有滚动轮(4);牵引部:在支撑架(12)上设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一边固定有手动绞盘(10),所述支撑架(12)底面两边平行设置有与行进轨道(16)相适应的轨道卡扣(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流槽现浇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急流槽整体部件的支撑部、对混凝土进行抹面成型的抹子部、将混凝土浇筑成急流槽的成型部和拉动成型部向前移动的牵引部;支撑部:方形支架(14)两平行边上固定有行进轨道(16),所述方形支架(14)下部设有水泥砂垫层(15);抹子部:所述抹子部由抹子弯面(7)与抹子直面(9)两边相接而成,在所述抹子弯面(7)与抹子直面(9)中部外侧都固定有手推杆(8);成型部:所述成型部前端开有入料口(2),后端设有定型槽(5),在所述入料口(2)与定型槽(5)之间固定有挡料板(1),定型槽(5)外侧固定有滚动轮(4);牵引部:在支撑架(12)上设有转动轴(11),所述转动轴(11)一边固定有手动绞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庆华赵会明张继岳志为高攀李亚东唐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