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喷涌式混油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外设有连接原油专用输送泵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接伸入罐体内部下端的喷射管,所述喷射管的末端设有呈圆锥状的喷射体,该喷射体的圆面向上设置、且其上设有若干上喷射孔,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伸入罐体内上端的吸入管,该吸入管的末端设有呈喇叭状的吸入口。本混油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及安装工艺简便,易于制造,通过喷涌式使罐内油品在喷射效应下做上、下涌动以及翻滚等高程度湍流运动,混合均匀度高,罐内的油品品质均一,混油装置还具有密封性好、安全性能高、实用性好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涌式混油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品储存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喷涌式混油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调和的成品油或是炼制之前的原油,都是多组分混合物质,一般置于如图3所示的储油罐中进行储存。油品在储存期间,由于油品中各组分的密度不同,储油罐极易出现分层现象,即上、中、下油品质量不一致的现象,影响后续工序。目前为了达到所需油品质量,常用的方法及其缺点如下:其一,通过油品复配,但这种做法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其二,通过机械叶轮片进行搅拌,但其结构复杂,搅拌均匀程度不高,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其三,通过固定式或动态式喷嘴搅动,虽相对安全,但存在搅动死角,且搅拌均匀程度也不理想。中国申请号为2015109738913的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逆流式的的储油装置,包括罐本体,所述罐本体的下端设有排出管、上端设有排入管,所述排出管的末端与排入管的末端均垂直伸进罐本体内,且排出管的末端设有若干排入支管、排入管的末端设有若干排出支管,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与排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上连接有驱动系统。该储油装置设置排入、出管使油品处于动态流动实现混合,成本低、无安全隐患,但排出管与排入管垂直伸进罐本体内部,且其末端均设有多根支管,则排出管与排入管的设计及安装工艺较为复杂;此外,驱动系统的动力有限,只能搅动与排入支管、排出支管同一层面的油品,罐内油品只能进行程度较小的层流扩散,导致油品混合均匀度低,从而罐内上、中、下油品技术质量指标不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计及安装工艺简单、混合均匀度高的喷涌式混油装置,该装置通过油品被喷射激荡后产生上下涌动、翻滚等多方位的湍流运动,使油品充分混合均匀,实现储存装置不同部位的油品技术质量指标一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喷涌式混油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外设有连接原油专用输送泵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一端连接伸入罐体内部下端的喷射管,所述喷射管的末端设有呈圆锥状的喷射体,该喷射体的圆面向上设置、且其上设有若干上喷射孔,所述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伸入罐体内上端的吸入管,该吸入管的末端设有呈喇叭状的吸入口。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扩大喷射体喷射范围,尽可能使罐体内所有油品受到喷射作用力而进行多方位复合运动,提高油品的混合均匀度,所述喷射体的中心线位于罐体的中轴线上。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使罐体内的油品受到均衡地喷射力,从而进行高程度地湍流运动,有利于提高油品的混合均匀度,所述上喷射孔以同心圆的方式均匀布满喷射体的圆面上。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保证各个上喷射孔尽可能以相同压力喷射出油品,从而尽可能搅动罐体内的油品,有效提高油品混合均匀度,所述上喷射孔的孔径沿着喷射体圆面的圆心向外逐渐递增设置。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扩大喷射体的喷射范围,同时增强喷射效应,从而罐体内所有油品确保罐体内的油品技术质量指标一致,位于喷射体圆面中间的上喷射孔垂直圆面开设,位于喷射体圆周的上喷射孔倾斜向外开设。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扩大吸入口吸油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油品的混合均匀度,确保罐体内的油品技术质量指标一致,所述吸入口的中心线均位于罐体的中轴线上。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防止罐体内位于喷射体下方的重成分油品沉淀,降低油品的混合均匀度,所述喷射体的曲面上开设有可向下喷射油品的下喷射孔。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降低高压力喷射出的油品损坏罐体、吸入管、吸入口、喷射管、喷射体,从而有效延长其的使用寿命,所述罐体、吸入管、吸入口、喷射管、喷射体均是由耐磨耐冲击材料制成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防止油品从管与管的接口处泄露,有效减少损失和提高密封性能,所述吸入管、输送管、喷射管是一体成型设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1、罐本体通过上吸下喷式使油品实现动态物理混合,结构简单、设计及安装工艺简便;喇叭状的吸入口可大面积吸入上端油品,圆锥状的喷射体可从下向上大范围喷射高压油品,使罐内油品在喷射效应下做上、下涌动以及翻滚等高程度湍流运动,油品混合均匀度高,罐内油品质量技术指标一致。2、喷射体、喷射孔、吸入口等重要部件,位置、结构、大小等设置科学合理,进一步保证罐内油品高程度湍流运动,大幅度提高混合均匀度,充分保证技术质量指标一致。3、罐体、吸入管、吸入口、喷射管、喷射体均是由耐磨耐冲击材料制成的,既可以防止被高压油品损坏,同时有效延长整个罐体的使用寿命。4、吸入管、输送管、喷射管是一体成型设置的,有效防止油品的泄露,安全性能好,实用性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喷射体的俯视图;图3为现有储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罐体,2、原油专用输送泵,3、输送管,4、喷射管,5、喷射体,5-1、上喷射孔,5-2、下喷射孔,6、吸入管,6-1、吸入口,7、进油管,8、出油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提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一种喷涌式混油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外设有连接原油专用输送泵2的输送管3,所述原油专用输送泵2通过防爆电线与电源连接,且原油专用输送泵2设置为变频式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PLC式,可以周期性调节排量和输送压力,所述输送管3的一端连接伸入罐体1内部下端的喷射管4,所述喷射管4的末端设有呈圆锥状的喷射体5,该喷射体5的圆面向上设置、且其上设有若干上喷射孔5-1,考虑到喷射体5稳固安装,喷射体5靠近罐体1的罐底安装,所述输送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伸入罐体1内上端的吸入管6,该吸入管6的末端设有呈喇叭状的吸入口6-1,考虑到位于罐体1内顶端的油品成分较轻、且位于吸入口6-1的上方,不易被吸入口6-1吸入,吸入管6最好靠近罐体1的罐顶安装。所述喷射体5的中心线位于罐体1的中轴线上,喷射体5位于罐体1内底部中心,从上喷射孔5-1喷出的油品可以完全覆盖整个罐体1,扩大喷射体5的喷射范围,尽可能使罐体1内所有油品受到喷射作用力而进行多方位复合运动,提高油品的混合均匀度。所述上喷射孔5-1以同心圆的方式均匀布满喷射体5的圆面上,同心圆方式设置上喷射孔5-1,保证罐体1内的油品受到均衡地喷射力,从而进行高程度地湍流运动,有利于提高油品的混合均匀度。所述上喷射孔5-1的孔径沿着喷射体5圆面的圆心向外逐渐递增设置,如图2所示,则位于圆面最内圆上的上喷射孔5-1孔径最小,位于圆面最外面上的上喷射孔5-1孔径最大,结合各个喷射孔5-1的流量和喷速来保证各个上喷射孔尽可能以相同压力喷射出油品,从而尽可能搅动罐体1内所有的油品,有效提高油品混合均匀度。位于喷射体5圆面中间的上喷射孔5-1垂直圆面开设,即此圆弧面上的喷射孔5-1垂直向上喷射油品,位于喷射孔5圆周的上喷射孔5-1倾斜向外开设,即此圆弧面上的上喷射孔5-1向两侧喷射油品,则喷射体5圆面形成了喷泉式的方式向罐体1内上部喷射油品,喷射范围广,喷射效应强,罐体1内的油品产生向上的涌动、翻滚等多方位立体运动,确保罐体内的油品技术质量指标一致。所述吸入口6-1的中心线均位于罐体1的中轴线上,位于罐体1内中心的吸入口,可以吸收整个水平截面的油品,吸油面积大,有利于提高油品的混合均匀度,确保罐体内的油品技术质量指标一致。所述喷射体5的曲面上开设有可向下喷射油品的下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喷涌式混油装置](https://img.jigao616.com/upload/patent/2018/4/27/22952818.gif)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涌式混油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外设有连接原油专用输送泵(2)的输送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3)的一端连接伸入罐体(1)内部下端的喷射管(4),所述喷射管(4)的末端设有呈圆锥状的喷射体(5),该喷射体(5)的圆面向上设置、且其上设有若干上喷射孔(5‑1),所述输送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伸入罐体(1)内上端的吸入管(6),该吸入管(6)的末端设有呈喇叭状的吸入口(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涌式混油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外设有连接原油专用输送泵(2)的输送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3)的一端连接伸入罐体(1)内部下端的喷射管(4),所述喷射管(4)的末端设有呈圆锥状的喷射体(5),所述喷射体(5)的中心线位于罐体(1)的中轴线上,该喷射体(5)的圆面向上设置、且其上设有若干上喷射孔(5-1),所述上喷射孔(5-1)以同心圆的方式均匀布满喷射体(5)的圆面上,且所述上喷射孔(5-1)的孔径沿着喷射体(5)圆面的圆心向外逐渐递增设置,所述喷射体(5)的曲面上开设有可向下喷射油品的下喷射孔(5-2),所述输送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伸入罐体(1)内上端的吸入管(6),该吸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金禄,田根林,樊栓狮,石海信,蒋有春,李玉星,李岩,方丽萍,钟莹莹,周雄,王学谦,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