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45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是以输液的方法将介质引入体内的器械。它由相互分开的外袋、压力启动袋、加压袋、药液袋、衬板,一个由可折叠的软管、连接直通管和锁定圈构成的连通控制管以及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组成。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置于外仓,其它零部件均置于内仓。加压部分与输液部份以及内仓和外仓之间是隔开的。该输液包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在条件较差的野外,家庭情况下抢救和治疗伤病员。(*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属于以输液的方式将介质引入体内的器械。目前常用的输液方法是将输液器悬挂在滴流架上,利用液位差所形成的压力,克服静脉压,使药液通过导管输入体内。这种输液器结构简单,但所需的劳动强度大,安全可靠性差,且受到使用环境的限制。为了克服这些缺陷,人们提出了不少的设想和技术方案。如《气囊加压输液装置》(申请号89206762.4,公告号CN2051511u),《便携式稳压自动截段输液器》(申请号90212519.2,公告号CN2064234u),《一种带有气囊的输液瓶》(申请号89212991.3,公开号CN2064651u)和《输液加压器》(申请号89209795.7,公开号CN2059090u)等。其中《气囊自加压式急救输液组合包》,(专利号ZL92225032.4)是一种构思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技术方案。但实施证明它仍存在以下缺点(1).可控三通接头若采用金属制品,则成本过高,鉴于一次性使用,为了降低成本,若用塑料取代则渗漏严重,安全可靠性差。(2)药液袋中未能被输出的剩余量大于5%。(3)加压器密封性欠佳,导致气压不足。(4)操作较繁锁。(5)包内结构有零乱之感。为此,本技术的目在于设计出与《气囊自加压式急救输液组合包》相比,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的输液器械。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如下它的设计构思是这样的外袋由内仓和外仓组成,并有由人造革或尼龙构成的隔层将之隔开,内仓装有压力启动袋、加压袋、药液袋、衬板和连通控制管,外仓装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压力启动袋与加压袋之间通过一个由可折叠的软管、连接直通管和锁定圈组成的连通控制管相连接,这种锁定圈选用医用橡皮圈构成。连通控制管各个组成零件的连接顺序是压力启动袋输出管、内含有被折叠两次以上的软管的锁定圈、连接直通管和加压袋的输入管;或者是压力启动袋输出管、连接直通管、内含有被折叠两次以上的软管的锁定圈和加压袋的输入管。当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处于静态时,连通控制管中的锁定圈内含有被折成多节的软管;当处于动态时,连通控制管中的锁定圈内仅含有一根软管。使用时,只需将露在外仓中的压力启动袋的输出管或加压袋的输入软管轻轻地拉动一、两下,输液组合包即由静态转入动态。内仓和外仓之间的隔层开有3个圆孔,其直径与软管的外直径相等。外仓的开口处镶嵌有拉链。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型号的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外袋形状和尺寸示意图。其中1-外袋;2-衬板;3-压力启动袋;4-加压袋;5-药液袋;6-连通控制管;7-压力启动袋的输出管;8-被折叠的软管;9-锁定圈;10-连接直通管;11-加压袋的输入管;12-隔层上的圆孔;13-隔层;14-一次性使用输液器;15-拉链;16-标有“下按↓”符号处;17-内仓;18-隔层;19-外仓;20-拉链。外袋由人造革制成,压力启动袋和加压袋用聚乙烯制成,药液袋为软包装输液袋,衬板采用三夹板或塑料板制成,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是通用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将一次性使用输液包分成了加压部分和输液部分。前者由外袋1.压力启动袋3.加压袋4.衬板2和连通控制管6组成;后者由输液袋6和一次性使用输液器14组成。从而使两部分完全隔开,这是其一。其次,以连通控制管取代了《气囊自加压式急救输液组合包》中的可控三通接头和它们之间的连接软管。静态时,通过锁定圈将被折叠多次的连接软管锁定使压加启动袋和加压袋之间关闭,这是基于系统内力不能做功的原理,使用时,借助外力拉动位于外仓中的压力启动袋的输出软管或加压袋的输入软管,则压力启动袋和加压袋经过连通控制管接通,加压袋产生气体,药液袋中的药液通过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将介质引入体内,输液组合包进入动态。第三,外袋中被分割成内仓和外仓两个部分,内仓装有压力启动袋、加压袋、药液袋、衬板和连通控制管。外仓仅置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和连通控制管显露在外仓中的压力启动袋(或加压袋)的输出(或输入)软管,在贮藏状态,用镶嵌在外仓上的拉链将整个外袋封闭为一个整体。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的使用方法如下(1)拉开拉链,打开输液组合包,取出输液器,关闭输液器上的控制器,并将其与药液袋的输出管连接。(2)将露在外仓中的压力启动袋或加压袋的输出软管或输入软管轻轻拉动,使之接通。(3)在外袋上标有“下按↓”处用力向下挤压1-2次。(4)当用手触觉外袋有压力感时,即可按一般输液器使用规程进行操作。如需增大压力,则可重复上述(3)的操作程序即可。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的技术要求如下(1)外袋能承受150N的静态拉力,持续时间30min时不开裂,延伸变形率不大于10%。(2)衬板在150N集中力试验中不得有较大的变形现象发生。(3)压力启动袋和加压袋的内腔通入35KPa气压持续30min时,不漏气、连接件不脱落。(4)连通控制管在未接通使用前,通入35KPa气压持续30min,不应有气体通过。(5)加压部分的启动时间不超过15秒钟。(6)输液包的输液速度的调速范围90mL~1600mL/小时。(7)输液结束时,药液袋中的剩余量不得超过药袋额定袋填量的5%。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的外袋形状和尺寸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各部位的尺寸由不同型号来确定。现根据该图所标示的各个符号,给出几种型号结构尺寸的数值 本技术与现有所使用的输液装置以及公开的文献,特别是同《气囊自加压式急救输液组合包(专利号ZL92225032.4)》的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的优点(1)零部件少、结构简单;(2)操作方便;(3)安全可靠;(4)成本低廉。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它由具有一定形状、一定容积的耐压防腐材料的外袋和置于其内的气袋、药液袋以及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等组成,其特征是(1)外袋由内仓和外仓组成,并有由人造革或尼龙构成的隔层将之分开,内仓装有压力启动袋、加压袋、药液袋、衬板和连通控制管,外仓装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2)压力启动袋与加压袋之间通过一个由可折叠的软管、连接直通管和用橡皮胶圈构成的锁定圈构成的连通控制管相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其特征是连通控制管各个组成零件的连接顺序是压力启动袋输出管、内含有被折叠两次以上软管的锁定圈、连接直通管和加压袋的输入管或压力启动袋输出管、连接直通管、内含有被折叠两次以上软管的锁定圈和加压袋的输入管。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其特征是外袋的内仓和外仓之间的隔层开有3个圆孔,其直径与软管的外直径相等,外仓的开口处镶嵌有拉链。专利摘要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是以输液的方法将介质引入体内的器械。它由相互分开的外袋、压力启动袋、加压袋、药液袋、衬板,一个由可折叠的软管、连接直通管和锁定圈构成的连通控制管以及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组成。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置于外仓,其它零部件均置于内仓。加压部分与输液部份以及内仓和外仓之间是隔开的。该输液包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适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在条件较差的野外,家庭情况下抢救和治疗伤病员。文档编号A61M5/14GK2188961SQ9420366公开日1995年2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7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使用输液组合包,它由具有一定形状、一定容积的耐压防腐材料的外袋和置于其内的气袋、药液袋以及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等组成,其特征是:(1)外袋由内仓和外仓组成,并有由人造革或尼龙构成的隔层将之分开,内仓装有压力启动袋、加压袋、药液袋、 衬板和连通控制管,外仓装有一次性使用输液器;(2)压力启动袋与加压袋之间通过一个由可折叠的软管、连接直通管和用橡皮胶圈构成的锁定圈构成的连通控制管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长秋冯德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岗区鸿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