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9387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芯杆的加强筋处设有阻止块,阻止块上部设有自毁件,自毁件由凹形臂、外插片、内插片构成,凹形臂下端连接有两片对称分布的内插片,两片内插片之间有条缝隙,缝隙的底端处设有至少一片外插片,外套内壁下部处设有至少2圈限位环,产品简单合理、自毁率和自毁精度高,组装方便、成本低廉,极易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用安全注射器的
,具体的说是一种的自毁式注射器,特别涉及其内部机械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病例数高达39万例,造成689万寿命年的损失,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42亿美元,全世界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病例数高达130万例。不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医护人员合公共环境不安全的注射方式,具体包括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无菌操作缺失、共用针头和废弃物处理不当等,进而感染如AISD、乙肝、肺结核(TB)、艾滋病等血液性感染的疾病,为了避免上述事件的发生,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安全自毁式注射器。为了避免上述事件的发生,目前市场上开始使用自毁式注射器,其在外套的内壁靠近顶端处设置了回拉限位结构,当芯杆推到顶端时,芯杆就会被牢牢卡死,使得芯杆无法回拉,达到自毁的效果,但此类自毁式注射器在实际使用中会显现出诸多缺点,例如1、当芯杆推射不彻底时,回拉限位结构往往会失去效果,无法将芯杆卡死,使得注射器又可以被反复使用;2、此类注射器要求精度较高,如果出现质量问题,稍微用力回拉,芯杆还是有可能被拉动,无法达到彻底自毁的要求;3、这类自毁式注射器的模具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其采用外套与针尖一体化结构,并在芯杆处设置了自毁件,特殊的金属件结构能保证高效的自毁效果,结构简单实用,能在使用中达到只能一次吸液、一次注射后即强制损毁,自毁率高,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它主要包括外套,外套的筒颈处设有针尖,外套内设有芯杆,芯杆的杆体处纵向设有加强筋,芯杆顶端套接有胶塞,其特征在于芯杆的加强筋处设有阻止块,阻止块上部设有自毁件,自毁件由凹形臂、外插片、内插片构成,凹形臂下端连接有两片对称分布的内插片,两片内插片之间有条缝隙,缝隙的底端处设有至少一片外插片,外套内壁下部处设有至少2圈限位环。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它主要包括外套,外套的筒颈处设有针头座,针头座内设有针尖,外套内设有芯杆,芯杆的杆体处纵向设有加强筋,芯杆顶端套接有胶塞,其特征在于芯杆的加强筋处设有阻止块,阻止块上部设有自毁件,自毁件由凹形臂、外插片、内插片构成,凹形臂下端连接有两片对称分布的内插片,两片内插片之间有条缝隙,缝隙的底端处设有至少一片外插片,外套内壁下部处设有至少2圈限位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其采用外套与针尖一体化结构,方便医护人员在注射时观察回血,芯杆处设置了自毁件全金属自毁件,其特殊的结构设计能有效保证自毁效果的高精度,另外,外套内壁下部处采用限位环结构,能有效防止芯杆回拉时滑出外套的现象和方便医护人员在注射时观察回血,产品简单合理、自毁率和自毁精度高,组装方便、成本低廉,极易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吸液完成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排完空气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注射完成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现有外套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外套结构示意图图7为芯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自毁件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自毁件侧视图图10为本技术自毁件俯视图图11为自毁件装设在芯杆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本技术为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如图1其中所示,它主要包括外套1,外套1的筒颈处设有针尖2,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可将注射器改为可换针头座结构,也就是在筒颈处套接带有针尖的针头座,外套内设有芯杆3,芯杆的杆体处纵向设有加强筋5,芯杆顶端套接有胶塞4,其特征在于芯杆的加强筋处设有阻止块12,阻止块上部设有自毁件6,如图8、图9、图10中所示,自毁件由凹形臂7、外插片8、内插片9构成,凹形臂夹住芯杆的加强筋,使得自毁件不会左右晃动,凹形臂7下端连接有两片对称分布的内插片9,两片内插片之间有条缝隙,缝隙的底端处设有至少一片外插片8,如图6中所示,外套内壁下部处设有至少2圈限位环10,而传统的外套如图5中所示,只设有1圈限位环,两片内插片之间缝隙的底端处设有1-10片外插片8,凹形臂7与外插片8之间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凹形臂7与前内插片9之间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外套1内壁下部处设有2-4圈限位环10,限位环的截面为三角形、四分之一圆形,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芯杆和自毁件容易向前滑过限位环,而不可能向后滑过限位环,外插片8和内插片9的端部均设有刺尖11。装配完成,如图1中所示,金属自毁件的外插片位于外套内壁下限位环上,内插片位于芯杆处的阻止块上,开始吸液,向下拉动芯杆,当吸液完成时,芯杆受到上限位环的限制,停止滑动,这时,金属自毁件的外插片依然位于下限位环上,这时凹形臂的顶端与活塞下端的芯杆杆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这时开始向前推动芯杆,向外排出空气气泡,推动芯杆时,向下倒插的内插片会受力插入芯杆杆体内,而外插片在整个滑动过程中受到极小的阻力,故金属自毁件会随芯杆向上滑动,排完气泡进行注射时,医护人员必须进行查看回血的工作,由于凹形臂的顶端与活塞下端的芯杆杆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故可以向下稍微回拉一下芯杆,这时外插片受力插入外套内壁,停留在原处停止移动,而芯杆在向下回拉的过程中受到内插片的阻力极小,故可顺利回拉,观察是否有回血,观察完后,向上推动芯杆,继续注射,这时凹形臂的顶端与活塞下端的芯杆杆体之间的空隙已经完全消失,注射完成时,如图4中所示,芯杆和金属自毁件到达外套内壁上端处,此时想要拉动芯杆,外插片端部的刺尖就会插入外套内壁,将芯杆牢牢锁住,达到完全自毁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它主要包括外套(1),外套(1)的筒颈处设有针尖(2),外套内设有芯杆(3),芯杆的杆体处纵向设有加强筋(5),芯杆顶端套接有胶塞(4),其特征在于芯杆的加强筋处设有阻止块(12),阻止块上部设有自毁件(6),自毁件由凹形臂(7)、外插片(8)、内插片(9)构成,凹形臂(7)下端连接有两片对称分布的内插片(9),两片内插片之间有条缝隙,缝隙的底端处设有至少一片外插片(8),外套(1)内壁下部处设有至少2圈限位环(10)。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两片内插片之间缝隙的底端处设有1-10片外插片(8)。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凹形臂(7)与外插片(8)之间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凹形臂(7)与内插片(9)之间的夹角大于90℃,小于180℃。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1)内壁下部处设有2-4圈限位环(1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限位的截面为三角形、四分之一圆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外插片(8)和内插片(9)的端部均设有刺尖(11)。8.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它主要包括外套(1),外套(1)的筒颈处设有针头座,针头座内设有针尖(2),外套内设有芯杆(3),芯杆的杆体处纵向设有加强筋(5),芯杆顶端套接有胶塞(4),其特征在于芯杆的加强筋处设有阻止块(12),阻止块上部设有自毁件(6),自毁件由凹形臂(7)、外插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毁式注射器,它主要包括外套(1),外套(1)的筒颈处设有针尖(2),外套内设有芯杆(3),芯杆的杆体处纵向设有加强筋(5),芯杆顶端套接有胶塞(4),其特征在于:芯杆的加强筋处设有阻止块(12),阻止块上部设有自毁件(6),自毁件由凹形臂(7)、外插片(8)、内插片(9)构成,凹形臂(7)下端连接有两片对称分布的内插片(9),两片内插片之间有条缝隙,缝隙的底端处设有至少一片外插片(8),外套(1)内壁下部处设有至少2圈限位环(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顶尖堂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