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光电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括该电子传输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LightEmissionDiodes,简称为OLED)器件技术既可以用来制造显示产品,也可以用于制作照明产品,从而有望替代现有的液晶显示和荧光灯照明,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构成OLED器件的OLED光电功能材料膜层至少包括两层以上结构,产业上应用的OLED器件,则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等多种膜层,也就是说应用于制备OLED器件的光电功能材料可包含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发光材料以及电子注入材料等,由此,光电功能材料的类型和搭配形式具备了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此外,对于搭配具有不同结构的OLED器件而言,对各自所使用的光电功能材料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而相同的材料在不同结构的OLED器件中的性能表现也可能完全迥异。因此,针对当前OLED器件的产业应用要求,OLED器件会包含不同的功能膜层以及OLED器件的光电特性需求,需要选择适合,并具有高性能的OLED功能材料或材料组合,才能实现OLED器件的高效率、长寿命和低电压的综合特性。就当前OLED器件显示照明产业的实际需求而言,目前OLED光电功能材料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落后于面板制造企业的要求,开发更高性能的有机光电功能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叔胺类化合物作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式Ⅰ所示:其中,R选自氢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10~60的多环芳基中的一种,Ar1、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含有氮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中的至少一种且碳原子数为6~20的芳族杂环基、碳原子数为10~20的稠环芳烃基以及碳原子数为6~20的芳胺基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传输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式Ⅰ所示:
其中,R选自氢基、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10
~60的多环芳基中的一种,Ar1、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含有氮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中的至少
一种且碳原子数为6~20的芳族杂环基、碳原子数为10~20的稠环芳烃基以及碳原子数为6
~20的芳胺基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其特征在于,
R选自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碳原子数为6~12的芳基和碳原子数为10~20的多环芳
基中的一种;
Ar1、Ar2各自独立地选自含有氮原子、氧原子和硫原子中的至少一种且碳原子数为10~
20的芳族杂环基、碳原子数为10~17的稠环芳烃基以及碳原子数为12~20的芳胺基中的一
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其特征在于,
R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以及苄基中的一种;
Ar1、Ar2各自独立地选自下述基团中的一种:
4.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
(1)向浓硫酸中加入苯并喹啉,加料完毕后保温反应,然后降温,加入N-溴代丁二酰亚
胺,保温反应后,获得含有中间体A的反应体系,其中,中间体A如下述式1所示;
(2)将混合原料I或者混合原料Ⅱ加入水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中后,在催化剂四三苯
基磷钯的作用下进行偶联反应,获得含有中间体B的反应体系,其中混合原料I包括中间体
A、碳酸钾和Ar1-B(OH)2,混合原料Ⅱ包括中间体A、碳酸钾和Ar2-B(OH)2,中间体B如下式2或
式3所示;
(3)将中间体B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加入乙腈中后,在催化剂醋酸钯的作用下反应,获
得含有中间体C的反应体系,其中中间体C如下述式4或式5所示;
(4)将中间体C与尿素加热至150~250℃下进行反应,获得含有中间体D的反应体系,其
中中间体D如下述式6或者式7所示;
(5)将中间体D和碘源加入到甲醇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剂中后,在催化剂碳酸钾的作用
下进行反应,获得含有中间体E的反应体系,其中,碘源为RCH2I,中间体E如下述式8或者式9
所示;
(6)将中间体E、中间体C和叔丁醇钠加入到二甲苯中后,在催化剂四三苯基磷钯的催化
作用下进行偶联反应,获得含有中间体F的反应体系,其中,中间体E和中间体C中的任意一
者含有取代基Ar1,另一者含有取代基Ar2,中间体F如下述式10所示;
(7)将中间体F加入到溶剂特戊酸中后,在含有氧气的条件下以及在催化剂醋酸钯的作
用下进行反应,获得含有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反应体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传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1)中,浓硫酸的添加量为使得浓硫酸与苯并喹啉的质量比为浓硫酸:苯并
喹啉=5~15:1,N-溴代丁二酰亚胺的添加量为使得N-溴代丁二酰亚胺与苯并喹啉的摩尔
比为N-溴代丁二酰亚胺:苯并喹啉=0.8~1.1:1;
在所述步骤(2)中,中间体A与Ar1-B(OH)2以及中间体A与Ar2-B(OH)2的摩尔比如下:中间
体A:Ar1-B(OH)2=1:1,中间体A:Ar2-B(OH)2=1:1,碳酸钾的添加量使得碳酸钾的重量为中
间体A的重量的1~3倍,催化剂四三苯基磷钯的添加量优选为中间体A的重量的3~5%;
在所述步骤(3)中,中间体B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的摩尔比为中间体B:N-溴代丁二酰亚
胺=1:1,醋酸钯的添加量为中间体B的重量的0.3~1%;
在所述步骤(4)中,中间体C与尿素的重量比为中间体C:尿素=3~5:1;
在所述步骤(5)中,中间体D与碘源的摩尔比为中间体D:碘源=1:1,碳酸钾的添加量为
中间体D的重量的30~45%;
在所述步骤(6)中,中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虎,林存生,付文岗,孙盛源,张善国,雷桂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