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使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的光学用成形品,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通式(1):HO(C4H8O)m(C3H6O)nH(式中,m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4~60的整数,m+n表示20~90的整数)所表示的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及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而成,且上述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的量相对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为0.005~5.0重量份,上述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的量相对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为0.005~5.0重量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光学用成形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光学用成形品。
技术介绍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组装入液晶显示装置中的面状光源装置中具备导光板。作为导光板的材料,一直以来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下称为PMMA),但由于耐热性高且机械强度也高,而正推进自PMMA向聚碳酸酯树脂的替换。聚碳酸酯树脂与PMMA相比,机械性质、热性质、电性质优异,但光线透射率稍差。因此,使用聚碳酸酯树脂制的导光板的面状光源装置与使用PMMA制的导光板的面状光源装置相比存在亮度较低的问题。对此,例如,如专利文献2~6所公开那样,为了获得与PMMA为同等以上的光线透射率而提高导光板的亮度,提出了各种将聚碳酸酯树脂与其他材料并用而成的树脂组合物。然而,专利文献2~6中公开的树脂组合物并不是能够充分满足作为近年来的导光板材料的要求的树脂组合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05571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09-02086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11-158364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1-215336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4-051700号公报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1/0836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损害聚碳酸酯树脂本来具有的耐热性、机械强度等特性而光线透射率高、且即便在以高温进行了成形加工的情况下光线透射率也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亮度高,黄色度小而色相优异,且即便在以高温进行了成形加工的情况下亮度及色相也优异的光学用成形品。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中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通式(1):HO(C4H8O)m(C3H6O)nH(1)(式中,m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4~60的整数,m+n表示20~90的整数)所表示的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及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而成,且上述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的量相对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为0.005~5.0重量份,上述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的量相对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为0.005~5.0重量份。本专利技术中的光学用成形品是使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的,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通式(1):HO(C4H8O)m(C3H6O)nH(1)(式中,m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4~60的整数,m+n表示20~90的整数)所表示的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及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而成,且上述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的量相对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为0.005~5.0重量份,上述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的量相对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为0.005~5.0重量份。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不损害聚碳酸酯树脂本来具有的耐热性、机械强度等特性而光线透射率高,且即便在以高温进行了成形加工的情况下光线透射率也优异。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光学用成形品是使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形而成,亮度高,黄色度小而色相优异,且即便在以高温进行了成形加工的情况下亮度及色相也优异的光学用成形品。因此,即便为例如厚度0.3mm左右的薄型导光板,也很少发生色相变化而外观变差、或经历高温成形而树脂本身劣化的情况,工业上利用价值极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但是,有时省略必要以上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众所周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不必要地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技术人等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而提供以下说明,并非意在通过这些而限定技术方案所记载的主题。(实施方式1: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实施方式1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及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聚碳酸酯树脂(A)为通过使各种二羟基二芳基化合物与碳酰氯反应的光气法、或使二羟基二芳基化合物与碳酸二苯酯等碳酸酯反应的酯交换法所获得的聚合物。作为代表例,可列举由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制造的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上述二羟基二芳基化合物,除双酚A以外,例如可列举: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2,2-双(4-羟基苯基-3-甲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溴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氯苯基)丙烷等双(羟基芳基)烷烃类;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等双(羟基芳基)环烷烃类;4,4'-二羟基二苯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醚等二羟基二芳基醚类;4,4'-二羟基二苯硫醚等二羟基二芳基硫醚类;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亚砜等二羟基二芳基亚砜类;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砜等二羟基二芳基砜类,这些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2种以上使用。除这些以外,也可将哌嗪、二哌啶基对苯二酚、间苯二酚、4,4'-二羟基联苯等混合使用。进而,也可将上述二羟基二芳基化合物与例如以下所示的三元以上的酚化合物混合使用。作为上述三元以上的酚化合物,例如可列举:间苯三酚、4,6-二甲基-2,4,6-三-(4-羟基苯基)-庚烯、2,4,6-二甲基-2,4,6-三-(4-羟基苯基)-庚烷、1,3,5-三-(4-羟基苯基)-安息油(benzol)、1,1,1-三-(4-羟基苯基)-乙烷及2,2-双-[4,4-(4,4'-二羟基二苯基)-环己基]-丙烷等。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进而优选12000~30000。需要说明的是,在制造这种聚碳酸酯树脂(A)时,根据需要可使用分子量调节剂、催化剂等。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由通式(1):HO(C4H8O)m(C3H6O)nH(1)(式中,m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4~60的整数,m+n表示20~90的整数)所表示。至今为止,已尝试添加聚氧亚烷基二醇来提高聚碳酸酯树脂的光线透射率,但该聚氧亚烷基二醇的耐热性不充分,因此若使配合有该聚氧亚烷基二醇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成形,则成形品的亮度、光线透射率降低。相对于此,上述通式(1)所表示的特定的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为2官能性的无规共聚物,耐热性高,使配合有该通式(1)所表示的特定的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温下成形而得的成形品的亮度、光线透射率高。另外,通式(1)所表示的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具有适度的亲油性,因此与聚碳酸酯树脂(A)的相容性也优异,因此由配合有该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获得的成形品透明性也提高。进而,通过配合通式(1)所表示的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而在成形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时,可抑制必要以上地产生剪切热,此外,也可对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赋予脱模性,因此可不另外添加例如聚有机硅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通式(1)所表示的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及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而成,HO(C4H8O)m(C3H6O)nH (1)式(1)中,m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4~60的整数,m+n表示20~90的整数,所述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的量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为0.005~5.0重量份,所述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的量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为0.005~5.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2.10 JP 2013-254902;2014.05.21 JP 2014-10484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碳酸酯树脂(A)、通式(1)所表示的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及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而成,HO(C4H8O)m(C3H6O)nH(1)式(1)中,m及n分别独立地表示4~60的整数,m+n表示20~90的整数,所述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B)的量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为0.005~5.0重量份,所述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的量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为0.005~5.0重量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至少为通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式(2)中,R1表示碳数1~20的烷基,a表示0~3的整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通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为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通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的量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A)100重量份为0.005~1.0重量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亚磷酸酯系化合物(C)至少为通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式(3)中,R2、R3、R5及R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数1~8的烷基、碳数5~8的环烷基、碳数6~12的烷基环烷基、碳数7~12的芳烷基或苯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榊阳一郎,木田惠里子,
申请(专利权)人:住化斯泰隆PC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