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聂军华专利>正文

一种儿科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755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1 0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儿科护理床,包括床体、支架和护栏;所述床体自前向后分为上床体、中床体、下床体:三者之间通过两个接部连接,且连接部可以弯折带动上床体升起或下床体下降与中床体之间形成一夹角;护栏设置于上床体、中床体、下床体上,在连接部处断开;上、中、下每一床体自左向右分为左延长部、固定部和右延长部:左、右延长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其转动轴沿固定部两侧边缘设置,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具有两个静止工位,第一工位是与固定部齐平,第二工位是与固定为垂直,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上设置护栏轨道,该护栏轨道延伸至固定部内一段距离,护栏在护栏轨道上做直线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科护理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科护理技术,特别是一种儿科护理床。
技术介绍
医院的儿科护理床与其他病区的护理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这种标准的护理床在制造时并未考虑婴儿的实际情形,比如现有的病房护理床的教人按钮是需要人手动操作,但是婴儿对如何操作按钮并未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有婴儿由于不会走路,需要用婴儿车推着行走,现有的护理床体积过大,且只能使病人或婴儿平躺着推动。这种结构设计不利于婴儿以坐姿享受户外运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科护理床,该儿科护理床可以通过婴儿的啼哭声初步给出婴儿所处在的状态,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一些列的机械结构变换可以使得床体变小,并抬升婴儿腰部以上床体,及降低臀部以下床体。一种儿科护理床,包括床体、支架和护栏。所述床体自前向后分为上床体、中床体、下床体:上床体和中床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中床体和下床体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中床体固定于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带动上床体升起与中床体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弯折带动下床体下降与中床体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护栏设置于上床体、中床体、下床体上,在连接部处断开。所述上、中、下每一床体自左向右分为左延长部、固定部和右延长部:所述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其转动轴沿固定部两侧边缘设置,所述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具有两个静止工位,第一工位是与固定部齐平,第二工位是与固定为垂直,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上设置护栏轨道,该护栏轨道延伸至固定部内一段距离,护栏在护栏轨道上做直线运动。上床体的护栏上设置一婴儿啼哭监护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捕获婴儿啼哭声的捕声装置;用于对啼哭声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用于对啼哭声的杂波信号进行过滤的滤波电路;用于将信号进行整形的包络电路;分辨一时间段内婴儿啼哭声的峰值,通过该段时间内波峰数量和波峰数值来判断婴儿所处状态的频率检测电路。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护理床脱离了现有护理床的设计思路,在完成现有功能外,可以通过机械结构上的变形,使得床体体积变小,便于推离病房;(2)通过婴儿啼哭系统,初步判断婴儿所处状态外,还可以解决婴儿无法触发现有按钮呼叫器的难题。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床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上床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固定销结构示意图。图5是销体剖面示意图。图6是延长部和固定部变换方式。图7是连接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立体示意图,(b)是主视图,(c)是连接部弯折示意图。图8是上床体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主视图,(b)是右视图。图9是手柄限位块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手柄限位块与手柄分离示意图,(b)是手柄置于手柄限位块中的示意图,(c)是手柄限位块主视图。图10(a)是带有横把手的护理床结构示意图,图10(b)为横把手结构示意图。图11是婴儿啼哭监护系统远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儿科护理床包括床体1、护栏3、支架2。所述护栏位于床体1四周,且可以向床体1中心靠拢。所述支架2位于床体1下侧,且支架2下侧安装滚轮,滚轮上设置有限制装置,当不需要滚轮滚动时锁死滚轮。所述床体1在婴儿躺于床上时头部所在方向为前方,左臂所在位置为左侧。所述床体1自前向后分隔为三部分,依次为上床体1-11、中床体1-12、下床体1-13,所述上床体1-11和中床体1-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1-31连接,所述中床体1-12和下床体1-1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1-32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可以弯折。其中上床体1-11通过第一连接部1-31可以向上方升起,并于中床体1-12之间形成一夹角;中床体1-12固定于支架2上,与支架2相对静止;下床体1-13通过第二连接部1-32向下方下降,与中床体1-12形成一夹角所述护栏2的侧栏部分也设计呈三段式,在连接部处隔断。所述床体1的每一部分设置为三部分,以上床体1-11为例,例如图3,自左向右为左延长部1-112、固定部1-111和右延长部1-113。所述左延长部1-112和右延长部1-113通过合页式铰链1-4与固定部1-111连接。在左延长部1-112和右延长部1-113上设置护栏轨道1-1121、1-1131,该轨道并延伸至固定部1-111,用于护栏3的滑动。如图3所示,虚线部分是护栏3能到达的床体1的最内侧,延长部和固定部之间间隙很小,只有铰链厚度。所述上床体1-11、中床体1-12和下床体1-13中每一床体的相对应的三部分宽度保持一致。具体使用时,当婴儿在夜间睡觉时,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此时将左延长部1-112和右延长部1-113升起置于与固定部1-111齐平的位置,此时,护栏3位于左延长部1-112和右延长部1-113最端部;当需要推婴儿出门时,可以将护栏3移至固定部1-111上,左延长部1-112和右延长部1-113自然下垂,使得床体1变窄,方便出行。为了左延长部1-112和右延长部1-113与固定部1-111齐平时,通过固定销1-5保持固定。结合图5、6,所述固定销包括销体1-51、销套1-52,所述销体1-51置于销套1-52中,且两者之间间隙很小,销体1-51在销套中在一定距离之间做直线运动。所述销套1-52固定于固定部1-111下端。所述销体1-51上设置定位块凹槽1-54,所述定位块凹槽1-54内设置定位块1-53。在定位块凹槽1-54开口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定位块凹槽端盖1-55旋紧于定位块凹槽1-54内。为了方便定位块凹槽端盖1-55方便旋于定位块凹槽1-54内,在定位块凹槽端盖1-55外部底面设置端盖槽1-551,用于置入辅助柄,通过辅助柄带动定位块凹槽端盖1-55的旋转。定位块凹槽端盖1-55上开有与定位块1-53形状匹配的开口,定位块1-53通过该开口伸出定位块凹槽1-54,在定位块1-53与定位块凹槽1-54内壁之间设置弹簧1-56,定位块1-53在外力和弹簧1-56的作用下在定位块凹槽1-54内做直线运动。所述每一固定销1-5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定位块1-53,定位块1-53伸出定位块凹槽1-54的头部呈长方体沿对角线切割的形状,斜面面向销套1-52,且在弹簧1-56拥有最长长度时,定位块1-53头部斜面最低端与销体1-51齐平。所述销套1-52上设置一定位块通孔1-521。当其中一个定位块1-53斜面移动至销套1-52边缘时,由于斜面最低端与销体1-51齐平,定位块1-53进入销套1-52内,并随着销体1-51继续移动,定位块1-53被挤压进入定位块凹槽1-54内,当定位块1-53移动至定位块通孔1-521处时,由于失去销套1-52的作用,在弹簧1-56的作用下定位块1-53弹起。由于定位块1-53头部仅有一斜面,因此定位块1-53字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不能重新挤压进定位块凹槽1-54内,此时销体1-51相对于销套1-52相对静止;同理,当销体1-51反方向移动时,向将定位块1-53挤压进定位块凹槽1-54内,然后移动销体1-51,直至另一定位块1-53置于定位块通孔1-521内。当靠近左延长部1-112和右延长部1-113的定位块1-53置于定位块通孔1-521内时,销体1-51靠近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科护理床,包括床体(1)、支架(2)和护栏(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自前向后分为上床体(1‑11)、中床体(1‑12)、下床体(1‑13):上床体(1‑11)和中床体(1‑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1‑31)连接,中床体(1‑12)和下床体(1‑1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1‑32)连接,中床体(1‑12)固定于支架(2)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弯折带动上床体(1‑11)升起与中床体(1‑12)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1‑32)弯折带动下床体(1‑13)下降与中床体(1‑12)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护栏(3)设置于上床体(1‑11)、中床体(1‑12)、下床体(1‑13)上,在连接部处断开;所述上、中、下每一床体(1‑11,1‑12,1‑13)自左向右分为左延长部、固定部和右延长部:所述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其转动轴沿固定部两侧边缘设置,所述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具有两个静止工位,第一工位是与固定部齐平,第二工位是与固定为垂直,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上设置护栏轨道,该护栏轨道延伸至固定部内一段距离,护栏(3)在护栏轨道上做直线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科护理床,包括床体(1)、支架(2)和护栏(3),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自前向后分为上床体(1-11)、中床体(1-12)、下床体(1-13):上床体(1-11)和中床体(1-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1-31)连接,中床体(1-12)和下床体(1-13)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1-32)连接,中床体(1-12)固定于支架(2)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弯折带动上床体(1-11)升起与中床体(1-12)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第二连接部(1-32)弯折带动下床体(1-13)下降与中床体(1-12)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护栏(3)设置于上床体(1-11)、中床体(1-12)、下床体(1-13)上,在连接部处断开;所述上、中、下每一床体(1-11,1-12,1-13)自左向右分为左延长部、固定部和右延长部:所述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与固定部转动连接,其转动轴沿固定部两侧边缘设置,所述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具有两个静止工位,第一工位是与固定部齐平,第二工位是与固定部为垂直,左延长部和右延长部上设置护栏轨道,该护栏轨道延伸至固定部内一段距离,护栏(3)在护栏轨道上做直线运动;所述连接部包括若干连接块(1-33)、连接相邻连接块(1-33)间或连接块(1-33)与床体间的连接片(1-34),所述连接块(1-33)为长条形,沿上、中、下床体的边缘设置,所述连接片(1-34)为弹性金属片,所述连接块(1-33)头部横截面为梯形,所述连接片(1-34)在外力的驱动下弯曲,使相邻连接块(1-33)头部斜面贴合,带动上床体(1-11)和/或下床体(1-13)与中床体(1-12)之间形成一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上床体(1-11)的护栏上设置一婴儿啼哭监护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捕获婴儿啼哭声的捕声装置;用于对啼哭声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用于对啼哭声的杂波信号进行过滤的滤波电路;用于将信号进行整形的包络电路;分辨一段时间内婴儿啼哭声的峰值,通过该段时间内波峰数量和波峰数值来判断婴儿所处状态的频率检测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检测电路中设置三种阈值,分别为时间阈值、幅值阈值和频率阈值:若在时间阈值设置的范围内检测到的波峰数大于频率阈值设定的数值,则婴儿处于第一状态;若在时间阈值设置的范围内检测到的波峰数小于频率阈值设定的数值,且波峰幅值大于幅值阈值设定的数值,则婴儿处于第二状态;若在时间阈值设置的范围内检测到的波峰数小于频率阈值设定的数值,且波峰幅值小于幅值阈值设定的数值,则婴儿处于第三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的核心部件滤波器的通频带为6kHz~18kHz。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中所有连接块(1-33)头部朝向床体(1)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部(1-32)中所有连接块(1-33)头部朝向床体(1)下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左、右延长部处于第一工位时,通过定位销(1-5)保持与固定部(1-111)齐平,所述定位销(1-5)包括销体(1-51)、销套(1-52)、定位块(1-53)、定位块凹槽端盖(1-55)和弹簧(1-56);所述销套(1-52)固定于固定部下底面,所述销套(1-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军华
申请(专利权)人:聂军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