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玉辉专利>正文

静脉注谢助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70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脉注射器的辅助推动装置,它由箱体、电机、蜗轮、蜗杆、丝杆和静脉注射器组成,丝杆位于箱体上部内壁上,其一端的蜗轮通过与之啮合的蜗杆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注射器位于箱体上部凹槽内,且其注射筒的尾端卡固在凹槽内的弧形槽中,丝杆上套装有可回程推进装置,它由轴套、推进螺杆、推杆和弹簧组成,该装置随丝杆转动而前后移动,其推杆位于注射器活塞杆尾端的后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注射器的辅助装置,特别是静脉注射器的辅助装置。目前,医务人员对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时,一般都用手来推进,由于静脉注射时药液较多,用手推注比较费事,劳动强度大,且推速不容易控制,快慢不匀,容易给病人带来痛苦。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静脉注射助推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图所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机的无级调速控制电路电原理图。如图1、2,本技术由箱体1、直流电机2、蜗轮3、蜗杆4、丝杆5和静脉注射器6组成,其特点是丝杆5两端活动连接在箱体1上部的两侧内壁上,其一端固定有蜗轮3,蜗轮3与蜗杆4啮合,蜗杆4与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电机2安装在箱体1内的底部,静脉注射器6安装在箱体1上部一侧的横向凹槽7内,且静脉注射器6的注射筒8的尾端卡固在横向凹槽7内的相应位置上的纵向弧形槽9内。丝杆5上套装有可回程推进装置,该装置由轴套10、推进螺杆11、推杆12和弹簧13组成,轴套10活动套装在丝杆5上,轴套10的上端面一端与推进螺杆11铰接,推进螺杆11一端的半圆形内螺纹套与丝杆5的外螺纹啮合,推进螺杆11另一端的把手穿出箱体1的上盖,在轴套10上端面另一端与推进螺杆11之间设有弹簧13,在轴套10的侧面固接有推杆12,推杆12的外端落于箱体1的横向凹槽7内,且位于静脉注射器6的活塞杆14尾端的后部,在箱体1横向凹槽7的内侧外壁上设有前、后两个限位开关15、16。本技术工作时,将装好注射液的注射器6置于箱体1的凹槽7内,并使其注射筒8的尾端卡固在凹槽7内的纵向弧型槽9内,推杆12的外端紧贴在所拉开的注射器6的活塞推杆14的尾端。当启动电机2时,电机2的输出轴带动蜗杆4转动,同时与之啮合的蜗轮3作圆周运动,带动丝杆5向前转动,则推进螺杆11一端的半圆形内螺纹套沿丝杆5运动,使推杆12呈直线推进运动,推杆12的外端沿箱体1的横向凹槽7内紧贴静脉注射器6的活塞杆14尾端徐徐推进对静脉注射器6进行注射操作,碰到前限位开关15时,切断电源,完成注射动作。当推杆12回程时,只需按下推进螺杆11另一端的把手,将弹簧13压缩,使推进螺杆11一端的半圆形内螺纹套脱离丝杆5,此时,沿推进的反方向推动推进螺杆11的手柄至后限位开关16处,或根据注射量多少推至所要求的相应位置,使推杆12回位,为下一次注射作好准备。推杆12的回程还可通过电机2反向转动来实现。本技术的推进速度可通过电机2的无级调速控制电路来进行任意控制。如图3,无级调速控制电路由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和串联型可调稳压电路组成,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由二极管BG1、BG2和滤波电容C5、C6组成,它将变压器B输出的交流电源整流滤波为直流,电容C1、C2为高频滤波电容,电容C3、C4为保护电容,使整流二极管BG1、BG2免受瞬时大电流冲击。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输出送给串联型可调稳压电路,该电路由复合调整管BG3、BG4,电阻R1-R6,放大管BG5和取样电阻R7及其可调电位器W组成,电位器W的中点接放大管BG5的基极,W的一端通过取样电阻R7接复合调整管BG3、BG4的射极输出,W的另一端作为串联型可调稳压电路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电源开关K1和换向开关K2与电机2连接,复合调整管BG3、BG4的基极输入接放大管BG5的集电极,在放大管BG5的射极接有电阻R6,以取代通常所接的稳压二极管。前、后限位开关15、16分别接于电机2两端控制电路之中,它们通常情况下为闭合状态。本技术的无级调速控制电路可通过调节电位器W使之输出0-12伏的直流电压,以控制电机2的转速。当电路输出电压需由高向低调时,可调节W使BG5的基射极电压增大,则BG5的集电极电流随之增大,故在电阻R1、R3上压降增大,使得复合调整管BG3、BG4的基极电位下降,管子内阻增大,BG4的集射极电压增大,这样输出给直流电机2的输出电压变小。当输出电压由低向高调时,其过程相反。本技术可自动对静脉注射器进行推动注射操作,且推进速度无级可调,由于本技术设有可回程推进装置,使回程速度大大加快,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本技术工作可靠,劳动强度小,推进速度均匀,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权利要求1.一种静脉注射助推器,它由箱体1、直流电机2、蜗轮3、蜗杆4、丝杆5和静脉注射器6组成,其特征在于丝杆5两端活动连接在箱体1上部两侧内壁上,其一端固定有蜗轮3,蜗轮3与蜗杆4啮合,蜗杆4与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电机2安装在箱体1内的底部,静脉注射器6安装在箱体1上部一侧的横向凹槽7内,且静脉注射器6的注射筒8的尾端卡固在横向凹槽7内的相应位置上的纵向弧形槽9内,丝杆5上套装有可回程推进装置,该装置由轴套10、推进螺杆11、推杆12和弹簧13组成,轴套10活动套装在丝杆5上,轴套10的上端面一端与推进螺杆11铰接,推进螺杆11一端的半圆形内螺纹套与丝杆5的外螺纹啮合,推进螺杆11另一端的把手穿出箱体1的上盖,在轴套10上端面另一端与推进螺杆11之间设有弹簧13,在轴套10的侧面固接有推杆12,推杆12的外端落于箱体1的横向凹槽7内,且位于静脉注射器6的活塞杆14尾端的后部;在箱体1横向凹槽7的内侧外壁上设有前、后两个限位开关15、16。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注射助推器,其特征在于直流电机2的无级调速控制电路由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和串联型可调稳压电路组成,桥式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输出送给串联型可调稳压电路,该电路由复合调整管BG3、BG4,电阻R1-R6,放大管BG5和取样电阻R7及其可调电位器W组成,电位器W的中点接放大管BG5的基极,W的一端通过取样电阻R7接复合调整管BG3、BG4的射极输出,W的另一端作为串联型可调稳压电路的一个输出端通过电源开关K1和换向开关K2与电机2连接,复合调整管BG3、BG4的基极输入接放大管BG5的集电极,在放大管BG5的射极接有电阻R6,以取代通常所接的稳压二极管;前、后限位开关15、16分别接于电机2两端控制电路之中。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静脉注射器的辅助推动装置,它由箱体、电机、蜗轮、蜗杆、丝杆和静脉注射器组成,丝杆位于箱体上部内壁上,其一端的蜗轮通过与之啮合的蜗杆与电机输出轴连接,注射器位于箱体上部凹槽内,且其注射筒的尾端卡固在凹槽内的弧形槽中,丝杆上套装有可回程推进装置,它由轴套、推进螺杆、推杆和弹簧组成,该装置随丝杆转动而前后移动,其推杆位于注射器活塞杆尾端的后部。文档编号A61M5/20GK2110487SQ9123070公开日1992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1991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1年12月18日专利技术者董玉辉, 陶秀丽 申请人:董玉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脉注射助推器,它由箱体1、直流电机2、蜗轮3、蜗杆4、丝杆5和静脉注射器6组成,其特征在于丝杆5两端活动连接在箱体1上部两侧内壁上,其一端固定有蜗轮3,蜗轮3与蜗杆4啮合,蜗杆4与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电机2安装在箱体1内的底部,静脉注射器6安装在箱体1上部一侧的横向凹槽7内,且静脉注射器6的注射筒8的尾端卡固在横向凹槽7内的相应位置上的纵向弧形槽9内,丝杆5上套装有可回程推进装置,该装置由轴套10、推进螺杆11、推杆12和弹簧13组成,轴套10活动套装在丝杆5上,轴套10的上端面一端与推进螺杆11铰接,推进螺杆11一端的半圆形内螺纹套与丝杆5的外螺纹啮合,推进螺杆11另一端的把手穿出箱体1的上盖,在轴套10上端面另一端与推进螺杆11之间设有弹簧13,在轴套10的侧面固接有推杆12,推杆12的外端落于箱体1的横向凹槽7内,且位于静脉注射器6的活塞杆14尾端的后部;在箱体1横向凹槽7的内侧外壁上设有前、后两个限位开关15、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玉辉陶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董玉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