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加固托换
,具体涉及用于建筑结构顶层抽柱的加固结构。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建筑结构顶层抽柱的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在一些建筑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能满足建筑空间使用的情况,需要对某些柱体抽除,以满足使用空间的需要。但是当进行抽柱改造时,建筑结构体系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一是表现在支撑在柱体上的梁体失去柱体支撑后跨径增长,结构受力性能出现新的变化,使得梁体挠度、裂缝、承载力等不满足设计要求;二是柱体抽除后,必然会导致某些相邻承重构件产生不同程度的荷载增加,从而使得这些承重构件不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目前,对于梁体的加固改造方式一般采用双梁托换,即在框架柱两侧各设一根钢筋混凝土梁,或者加大梁体截面方法,即增大原有梁体的高跨比方式进行加固;对于抽柱处相邻承重构件不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加固方法则采用增大截面、粘贴钢板等方式进行加固以满足承载力的需要。但是这些改造措施的施工过程大部分在室内进行,对于抽柱层以下楼层的正常使用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必要时还需要对相关柱体基础进行补强处理,具有施工复杂、工程量大、施工难度高等缺点。针对目前的抽柱改造方式的缺点,而且鉴于建筑顶层的特殊位置,在进行抽柱改造时可以特别考虑,急需专利技术一种适合建筑顶层抽柱处、不影响抽柱层以下楼层的正常使用、施工简单、不需要对地基基础补强的改造结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顶层抽柱的加固结构,包括拟抽柱(2)、对称布设于拟抽柱(2)两侧的第一相邻保留柱体(1)和第二相邻保留柱体(3)、搭设于拟抽柱(2)和相邻保留柱体上部的保留梁体(4)以及屋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保留梁体(4)上部沿保留梁体(4)纵向设有新建托换梁(5),保留梁体(4)与新建托换梁(5)之间通过化学植筋(15)连接;屋面板、新建托换梁(5)和保留梁体(4)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固定;新建托换梁(5)上部设置为反力梁(8),反力梁(8)的底部沿反力梁(8)的纵向等间距布设有多个千斤顶(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结构顶层抽柱的加固结构,包括拟抽柱(2)、对称布设
于拟抽柱(2)两侧的第一相邻保留柱体(1)和第二相邻保留柱体(3)、搭
设于拟抽柱(2)和相邻保留柱体上部的保留梁体(4)以及屋面板,其特征
在于,在保留梁体(4)上部沿保留梁体(4)纵向设有新建托换梁(5),保
留梁体(4)与新建托换梁(5)之间通过化学植筋(15)连接;屋面板、新
建托换梁(5)和保留梁体(4)通过连接机构进行连接固定;新建托换梁(5)
上部设置为反力梁(8),反力梁(8)的底部沿反力梁(8)的纵向等间距布
设有多个千斤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结构顶层抽柱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
于,新建托换梁(5)采用工字型钢梁(7)外包混凝土的劲性钢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结构顶层抽柱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
于,工字型钢梁(7)的下翼缘板两端通过支座(10)和化学螺栓(12)固接
于保留梁体(4)上,下翼缘板中部通过化学植筋(15)连接保留梁体(4);
工字型钢梁(7)的上翼缘板均布有多个千斤顶(9),千斤顶(9)的输出端
支承于反力梁(8)底部;工字型钢梁(7)的腹板上设有两端分别连接上翼
缘板和下翼缘板的加劲肋(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建筑结构顶层抽柱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
于,反力梁(8)、千斤顶(9)和工字型钢梁(7)均包裹于混凝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建筑结构顶层抽柱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
于,连接机构采用分布于保留梁体(4)两侧的吊杆(6),吊杆(6)沿竖向
布置,吊杆(6)下部环箍于保留梁外,吊杆(6)上部贯穿新建托换梁(5)
\t和屋面板并固接于新建托换梁(5)和屋面板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建筑结构顶层抽柱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
于,吊杆(6)采用从屋面板向下穿设的U形杆;U形杆通过第一螺帽(13)
固接于工字型钢梁(7)的上翼缘板和/或下翼缘板上,U形杆通过第二螺帽(14)
固接于反力梁(8)上;通过U形杆和千斤顶(9)对工字型钢梁(7)施加预
应力。
7.一种建筑结构顶层抽柱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凿除新建托换梁(5)布设范围内的原有屋面保温层和防水层,
露出内部保留梁体(4);
步骤二:种植新建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永智,梁广威,杨智,丁发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