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跑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510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0 21:15
一种用于用户锻炼的手动跑步机,包括:框架,该框架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适于围绕横向于框架的纵向方向的相应的旋转轴线旋转;锻炼带,可操作地连接至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从而产生环形的封闭锻炼路径,锻炼路径包括适于与用户相互作用的上部以及面向手动跑步机所位于的参考平面的下部,上部具有沿着框架的纵向方向的设定弯曲侧轮廓,以使得由用户在锻炼带上的产生的力产生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旋转,导致锻炼带从第一旋转轴向第二旋转轴的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手动跑步机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弯曲的手动跑步机。
技术介绍
如已知的,直的或弯曲的“手动”跑步机是能由用户通过下肢与行走/奔跑带的相互作用而手动致动的无动力锻炼器械。换言之,“手动”跑步机没有电机。直的或弯曲的手动跑步机通常包括沿着与用户行走或奔跑时的前进方向平行的纵向展开方向延伸的框架。此外,这种手动跑步机包括行走/奔跑带所缠绕的第一前旋转轴和第二后旋转轴。在弯曲的手动跑步机的情况下,用户的行走/奔跑带通常安装在第一前旋转轴和第二后旋转轴上,从而沿着并相对于面向上的部分上的框架的纵向展开方向具有弯曲侧轮廓,即,具有从第一前旋转轴处开始的第一下降部分和朝向第二后旋转轴上升的与第一部分相对的第二部分。当用户在行走/奔跑带上奔跑或行走时,用户在行走/奔跑带的第一下降部分处施加的重力允许势能被转化成动能并且因此行走/奔跑带从第一前旋转轴至第二后旋转轴的旋转仅由用户的下肢与行走/奔跑带的相互作用产生。为了确保行走/奔跑带的旋转仅由用户下肢的相互作用来产生,需要具有尽可能地相对于底座的纵向展开保持弯曲侧轮廓的行走/奔跑带。目前存在多个技术解决方案来满足这样的需要。在现有技术的第一技术解决方案中,手动跑步机的框架设置有沿着行走/奔跑带的整个弯曲侧轮廓的封闭的相应的侧引导件。行走/奔跑带在两侧上设置有插入的相应的轴承,并且该轴承适于在手动跑步机框架的侧引>导件内滚动。这种解决方案具有以下缺点,当轴承在侧引导件内滚动时轴承就会产生过分摩擦,因此会产生更大的滑动阻力,并导致手动跑步机的效率降低和噪声增加。此外,存在每个侧引导件与行走/奔跑带之间公差(必须具有一些公隙(clearance))的问题。此外,这种解决方案具有以下组装缺点,难以保持每个侧引导件的弯曲侧轮廓的中心、第一前旋转轴的中心和第二后旋转轴的中心之间的正确的中心至中心距离。在现有技术的另一种作为替代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手动跑步机在第一前旋转轴和第二后旋转轴之间设置有所谓的同步带,适于确保在行走/奔跑带的旋转期间第一前旋转轴和第二后旋转轴的同步旋转。然而,这种解决方案也具有相关缺点,即由带的滚动而产生的摩擦。此外,特别是如果同步带是带齿的,则由于齿之间的啮合而增大了噪声。此外,当采取制动动作时,同步带的弹性表示行走/奔跑带在面向上的一侧上的张紧程度。这意味着在用户每次踏步时行走/奔跑带从侧支撑滚轴处升高并随之发生行走/奔跑带在侧支撑滚轴上的碰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释并制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改进的手动跑步机,尤其是弯曲的手动跑步机,该改进的手动跑步机允许尽可能地保持弯曲的侧轮廓,至少部分地避免上文中提到的缺点,因此确保在摩擦、效率、噪声和易于组装上更可靠。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用户锻炼的手动跑步机,包括:框架,所述框架沿着纵向方向延伸;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适于围绕横向于所述框架的所述纵向方向的相应的第一旋转轴线旋转;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适于围绕横向于所述框架的所述纵向方向的相应的第二旋转轴线旋转;锻炼带,所述锻炼带能操作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从而产生环形的封闭锻炼路径,所述锻炼路径包括适于与所述用户相互作用的上部以及面向参考平面的下部,所述手动跑步机位于所述参考平面上,所述上部具有沿着所述框架的所述纵向方向的设定弯曲侧轮廓,以使得由所述用户在所述锻炼带上产生的力产生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旋转,导致所述锻炼带从所述第一旋转轴向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位移。所述锻炼带包括: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适于在所述第一外表面对应于所述锻炼路径的上部时与所述用户相互作用;以及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背对;所述锻炼带包括所述锻炼带的相对于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二内表面相关联的滑动装置。所述框架包括:将所述锻炼带约束于所述框架的约束装置,所述约束装置适于在所述锻炼带的所述第二内表面对应于由所述锻炼带产生的所述锻炼路径的所述上部时,沿着由所述锻炼带产生的所述锻炼路径的所述上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滑动装置配合,所述约束装置形成为将由所述锻炼带产生的所述锻炼路径的所述上部的所述弯曲侧轮廓保持为与确定的弯曲侧轮廓基本相同。附图说明参考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手动跑步机的更多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中的通过说明性的、非限制性的实例的方式示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附图中:-图1图解示出了手动跑步机的立体图;-图2图解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手动跑步机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图解示出了在图2中示出的手动跑步机的一部分的侧截面图;-图4图解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手动跑步机的另一部分的侧视图;-图5图解示出了根据图4中的实施方式的手动跑步机的一部分沿着图4中的平面AA截取的截面图;-图6图解示出了根据图4中的实施方式的手动跑步机的另一部分沿着图4中的平面BB截取的截面图;-图7和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手动跑步机的制动装置的分解图,并且-图9示出了组装在手动跑步机上的图7和图8中的制动装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前述附图,参考标号100总体上指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用户锻炼的手动跑步机,在下文中还简称为跑步机。值得注意的是,附图中的相同的或相似的元件将在下文中利用相同的数字标号或字母数标号表示。如前面提到的,值得重申的是“手动”跑步机是能由用户在锻炼时通过下肢与锻炼带(将在下文中介绍)的相互作用而手动致动的无动力器械。换言之,“手动”跑步机是没有电机的跑步机。尽管在下文中总体上参考上文限定的手动跑步机,但从以下描述将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弯曲手动跑步机。根据实施方式,具体参考图1、图3和图4,跑步机100包括沿着纵向方向L延伸的框架1。纵向方向L基本上平行于表示跑步机100的放置平面(例如,地板)的参考平面P。具体参考图1,框架1包括平行于参考平面分布的基座部分2和从基座部分开始在相对于参考平面P的基本竖直方向上延伸的支撑部分3。更具体地,例如,支撑部分3是可操作地连接至彼此的直立构件和管形构件的组合,并且支撑部分分布为在使用跑步机100时限定用户使用的支撑结构。现在参照图4,跑步机100进一步包括第一旋转轴4,第一旋转轴适于围绕横向于框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用户锻炼的手动跑步机(100),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沿着纵向方向(L)延伸;‑第一旋转轴(4),所述第一旋转轴适于围绕横向于所述框架(1)的所述纵向方向(L)的相应的第一旋转轴线(A4)旋转;‑第二旋转轴(5),所述第二旋转轴适于围绕横向于所述框架(1)的所述纵向方向(L)的相应的第二旋转轴线(A5)旋转;‑锻炼带(6),所述锻炼带能操作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轴(4)和所述第二旋转轴(5),从而产生环形的封闭锻炼路径(P1,P2),所述锻炼路径(P1,P2)包括适于与所述用户相互作用的上部(P1)以及面向参考平面(P)的下部(P2),所述手动跑步机(100)位于所述参考平面上,所述上部(P1)具有沿着所述框架(1)的所述纵向方向(L)的设定弯曲侧轮廓,以使得由所述用户在所述锻炼带(6)上产生的力产生所述第一旋转轴(4)和所述第二旋转轴(5)的旋转,导致所述锻炼带(6)从所述第一旋转轴(4)向所述第二旋转轴(5)的位移,其特征在于:‑所述锻炼带(6)包括:第一外表面(7),所述第一外表面适于在所述第一外表面(7)对应于所述锻炼路径(P1,P2)的上部(P1)时与所述用户相互作用;以及第二内表面(7’),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7)相背对;所述锻炼带(6)包括所述锻炼带(6)的相对于所述框架(1)与所述第二内表面(7’)相关联的滑动装置(8,8’),‑所述框架(1)包括:将所述锻炼带(6)约束于所述框架(1)的约束装置(9),所述约束装置适于在所述锻炼带(6)的所述第二内表面(7’)对应于由所述锻炼带(6)产生的所述锻炼路径(P1,P2)的所述上部(P1)时,沿着由所述锻炼带(6)产生的所述锻炼路径(P1,P2)的所述上部(P1)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滑动装置(8,8’)配合,所述约束装置(9)形成为将由所述锻炼带(6)产生的所述锻炼路径(P1,P2)的所述上部(P1)的所述弯曲侧轮廓保持为与确定的弯曲侧轮廓基本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12 IT MI2014A0021311.一种用于用户锻炼的手动跑步机(100),包括:
-框架(1),所述框架沿着纵向方向(L)延伸;
-第一旋转轴(4),所述第一旋转轴适于围绕横向于所述框架
(1)的所述纵向方向(L)的相应的第一旋转轴线(A4)旋转;
-第二旋转轴(5),所述第二旋转轴适于围绕横向于所述框架
(1)的所述纵向方向(L)的相应的第二旋转轴线(A5)旋转;
-锻炼带(6),所述锻炼带能操作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旋转轴(4)
和所述第二旋转轴(5),从而产生环形的封闭锻炼路径(P1,P2),
所述锻炼路径(P1,P2)包括适于与所述用户相互作用的上部(P1)
以及面向参考平面(P)的下部(P2),所述手动跑步机(100)位于
所述参考平面上,所述上部(P1)具有沿着所述框架(1)的所述纵
向方向(L)的设定弯曲侧轮廓,以使得由所述用户在所述锻炼带(6)
上产生的力产生所述第一旋转轴(4)和所述第二旋转轴(5)的旋
转,导致所述锻炼带(6)从所述第一旋转轴(4)向所述第二旋转
轴(5)的位移,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锻炼带(6)包括:第一外表面(7),所述第一外表面适
于在所述第一外表面(7)对应于所述锻炼路径(P1,P2)的上部(P1)
时与所述用户相互作用;以及第二内表面(7’),所述第二内表面与
所述第一外表面(7)相背对;所述锻炼带(6)包括所述锻炼带(6)
的相对于所述框架(1)与所述第二内表面(7’)相关联的滑动装置
(8,8’),
-所述框架(1)包括:将所述锻炼带(6)约束于所述框架(1)
的约束装置(9),所述约束装置适于在所述锻炼带(6)的所述第二

\t内表面(7’)对应于由所述锻炼带(6)产生的所述锻炼路径(P1,
P2)的所述上部(P1)时,沿着由所述锻炼带(6)产生的所述锻炼
路径(P1,P2)的所述上部(P1)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滑动装置(8,
8’)配合,所述约束装置(9)形成为将由所述锻炼带(6)产生的
所述锻炼路径(P1,P2)的所述上部(P1)的所述弯曲侧轮廓保持
为与确定的弯曲侧轮廓基本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动跑步机(100),其中,所述滑动装置(8,
8’)包括第一多个能旋转构件(8,8’),每一个所述第一多个能旋转
构件围绕横向于所述框架(1)的所述纵向方向(L)的相应的旋转
轴线(A8)以能自由能旋转的方式与所述锻炼带(6)相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跑步机(100),其中,所述锻炼带(6)
包括多个壁(10),所述多个壁从所述锻炼带(6)的所述第二内表
面(7’)开始延伸,所述多个壁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所述锻炼带(6)
的所述第二内表面(7’)相关联的近侧部(11)和与所述近侧部(11)
相对的远侧部(11’),所述远侧部具有第一侧端部(12)和与所述
第一侧端部(12)相对的第二侧端部(12’),所述第一多个能旋转
构件(8,8’)分布在所述多个壁(10)的至少一部分上,以使得第
一能旋转构件(8)和第二能旋转构件(8’)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分
别耦接至所述多个壁(10)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相应的壁(10)的
所述第一侧端部(12)和所述第二侧端部(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动跑步机(100),其中,将所述锻炼带(6)
约束至所述框架(1)的所述约束装置(9)包括固定至所述框架(1)
的至少一个引导构件(13),所述引导构件包括用于所述滑动装置(8,
8’)的所述第一多个能旋转构件(8,8’)的抵接表面(13’),所述
抵接表面(13’)构造成使由所述锻炼带(6)产生的所述锻炼路径
(P1、P2)的所述上部(P1)的所述弯曲侧轮廓保持为与所述确定
的弯曲侧轮廓基本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动跑步机(100),其中,以能自由旋转的
方式分别耦接至所述多个壁(10)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相应的壁(10)
的所述第一侧端部(12)和所述第二侧端部(12’)的所述第一能旋
转构件(8)和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8’)中的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
(8)适于抵靠所述抵接表面(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动跑步机(100),其中,将所述锻炼带(6)
约束至所述框架(1)的所述约束装置(9)包括固定至所述框架(1)
的另一引导构件(15),所述另一引导构件包括用于所述滑动装置(8,
8’)的所述第一多个能旋转构件(8,8’)的第二抵接表面(15’),
所述第二抵接表面(15’)构造成使由所述锻炼带(6)产生的所述
环形的封闭锻炼路径(P1,P2)的所述上部(P1)的所述弯曲侧轮
廓保持为与所述确定的弯曲侧轮廓基本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动跑步机(100),其中,以能自由旋转的
方式分别耦接至所述多个壁(10)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相应的壁的
所述第一侧端部(12)和所述第二侧端部(12’)的所述第一能旋转
构件(8)和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8’)中的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8’)
适于抵靠所述抵接表面(1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动跑步机(100),包括所述锻炼带(6)的
支撑装置(17,17’),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二多个能旋转构件(17,
17’),每一个所述第二多个能旋转构件均与所述框架(1)相关联以
围绕横向于所述框架(1)的所述纵向方向(L)的相应的旋转轴线
(A17)能自由旋转,所述第二多个能旋转构件(17,17’)根据与
所述确定的弯曲侧轮廓对应的轨迹而沿着所述框架(1)的所述纵向
方向(L)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动跑步机(100),其中,从所述锻炼带(6)
的所述第二内表面(7’)开始延伸的所述多个壁(10)中的每一个

\t壁(10)的所述近侧部(11)均适于抵靠与所述框架(1)相关联的
所述支撑装置(17,17’)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达尼埃莱·切伊卢卡·贝尼尼马尔科·皮亚琴蒂
申请(专利权)人:泰诺健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