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自动监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50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输液自动监控器,属医疗仪器。装置包括输液器和监控的机构和电路,可监视输液过程,设定滴速值,调节机构自动控制滴速。在底版上安装有控制盒、电机、检测机构和输液滴速控制机构,检控电路板安装于控制盒内,电机通过螺杆与滴速控制机构连接,对输液管控制,实现对滴速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机电一体化的监控装置,用单片机统一对检测和控制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光电检测,进而控制和执行,在出现异常时还可以自动报警。解决了对输液过程的智能化自动监控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急需的、实用医疗辅助设备,监测和控制均不与液体接触,可重复使用,一体化设计,安全方便且成本低。功耗小,体积小,效率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主要涉及输液装置,具体讲就是一种输液自动监控器
技术介绍
输液是一种频繁使用的医疗行为,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因此在临床、住院以及急诊治疗中广泛使用。但目前临床使用的输液器采用滚轮调节,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1.需人工手动调节滴速,护士劳动强度大;2.难以精确调节滴速;3.不能及时发现输液完毕或输液过程中出现滴速剧烈变化等异常。近年来引进国外输注泵有少量使用,如日本JMS公司OT-701型,日本ATOM公司P-600型,P-1235N型等,它不依靠重力,而是用泵提供动力完成输液,可保证输液者姿态舒适,并可精确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但价格昂贵,还需专用输液管,不易普及,难于大面积推广与应用。中国专利02242607.8一种输液速度调节器,中国专利00211031.8输液速度调控器等仅是调节机构,虽结构小巧、简单,但只是对于输液管夹结构的一种改进,也只能是手动调节,和原有输液器相比没有太大改进,也无新的功能产生。只是在原有输液器基础上实现对输液速度更精确的控制,但没有监控、自动调节和应急报警功能。仍非机电一体化的监控装置,无法实现自动控制,也不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并且在患者输液出现异常时难以在第一时间通知医护人员进行相应处理,存在应急处理滞后问题,不利于医院实现病人集中护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或仪器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的可监视输液过程,可设定滴速值,通过调节机构自动控制滴速达到设定值,监视实际点滴速度,在输液完毕或发现异常时停止输液并报警,以便护士及时处理,监测和控制过程均不与所输液体接触,可重复使用,一体化设计,安全、方便且成本低的输液自动监控器。本技术的原理和构思是利用红外发射管(器)发射红外线,穿过液滴经过的空间,与发射管正对的接收管(器)将探测到的信号,送给单片机,单片机经过分析处理并与设定滴速值比较,根据结果控制电机转动调节滴速,并显示实际滴速,在判断为异常时,夹紧输液管停止输液,同时报警。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现在于输液自动监控器包括有输液器还包括有对输液滴速进行监控的机构和电路,为机电一体的自动监控装置,在底板上安装有控制盒、电机、检测机构和滴速控制机构,检控电路板安装于控制盒内,检测机构同检控电路板电路连接,输液器的输液管滴斗被嵌装在检测机构中,输液管嵌装在滴速控制机构中,电机置于控制盒一端,和检控电路板电路连接,并通过螺杆与滴速控制机构连接,通过对输液管截面积的大小控制,实现对滴速的调节,并在控制盒面板上以指示灯的闪亮显示实际滴速,输液停止或检控电路判断为异常,检控电路会立即控制滴速控制机构夹紧输液管,停止输液,同时报警。控制盒面板上还设有显示器、电源指示、启动、设定和功能按钮,其中有异常按钮,还有增加按钮(+)和减少按钮(-),增加按钮(+)和减少按钮(-)用于设定输液滴速。在传统的输液治疗过程中通常是手动螺旋调节器实现对所输液体的滴速控制,由于机械式的控制往往只能控制到毫米级,对于每分钟内滴下的数量无法设定,调节控制也是凭经验和试调决定,调好后也没有自动监控,也是人工监控,在输液过程中有异常同样需要人工报警与处理。往往对于每一个输液的病员都需要陪同人员或护士频繁地监护。在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医院设施中,该环节也不能完全脱离人工监护,影响整个系统的自动监护,本技术设计了一体化的检测与控制装置,可设定滴速值,通过调节机构控制滴速达到设定值,监视实际点滴速度,在输液完毕或发现异常时停止输液并报警。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检控电路是由光电检测电路探测到的信号,利用单片机统一控制,可以设定滴速值,经过监控电路的分析、处理并与设定滴速值比较,根据比较差值控制电机转动调节滴速,并以指示灯的闪亮显示实际滴速。检控电路板上安装有检测电路、显示器、接口电路、控制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控制电路由单片机、相关的开关控制、电源部分构成,检测电路、显示器、接口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均和控制电路信号连接。检测电路中由发光管和接收管形成液滴检测信号,通过放大整形,输出到单片机的数据端,显示器主要由液晶显示器构成,由单片机的数据端与显示器输入信号连接,单片机经过分析处理并与设定滴速值比较,所得信号由单片机的控制端接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信号直接驱动电机,电机带动螺杆自动调节滴速控制机构。本技术采用单片机统一控制,检测电路、显示器、接口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均和控制电路信号连接,单片机形成了电路的控制中心,电路简单、紧凑,造价低,易实现易产业化。本技术的实现还在于检测机构由固定在底板上内圆外方、对称的座块构成滴斗座,滴斗座的内圆与输液滴斗的直径相适应,并略大于输液滴斗的直径,座块在输液滴斗的直径方向设有空腔,发光管和接收管置于其中;发光管可以是红外发光管,滴速控制机构由两个管夹构成,两管夹对称而置,夹持部位为突出的园尖头状,与螺杆连接的管夹为活动管夹,与活动管夹对称的为固定管夹。本技术的实现在于在检控电路中的检测电路的输出回路中设有一发光管,该发光管位于检测机构滴斗座外侧座块的空腔内,当一滴液滴通过输液器的滴斗时,检测电路的检测回路中的光电管(位于检测机构滴斗座另一座块的空腔内)检测到该信号,同时在输出回路中还设有的发光管也会同步反映,该发光管安装在控制盒的面板上,以闪亮显示实际滴速。这样可以明示和直观。本技术的实现在于在接口电路中设有呼叫按钮,该按钮可安装于床头或输液位的方便之处,每按一次呼叫按钮,报警器连续发声以报警;在控制电路的电源部分设有异常按钮,该异常按钮安装于控制盒的面板上,可以手动控制,每按一下发声一次,发声也可由单片机控制设置不同的声音,以区别问题的种类,实现分类报警。在输液完毕或发现异常时停止输液并报警。本技术的工作是加电后电源指示灯亮,单片机自动控制电机转动夹紧滴管使液体不能流过,通过控制盒面板的增加按钮和减少按钮设定滴速,准备好后按启动按钮本技术进入工作状态。输液自动监控器会自动检测输液滴速,与设定值进行比较,有一个暂短的反复调整和控制过程,直至达到于设定值,在一定时间段内无液滴通过,自动报警,也可通过手动从面板按钮进行报警。由于本技术设计了机电一体化的自动监控装置,可监视输液过程,可设定滴速值,通过调节机构自动控制滴速达到设定值,监视实际点滴速度,在输液完毕或发现异常时停止输液并报警,以便护士及时处理,监测和控制过程均不与所输液体接触,采用了单片机统一对检测和控制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光电检测,获得信号放大、整形后又经控制电路比较,进而对控制机构发出执行信号,在出现异常时还可以自动报警,该信号与医院具有自动控制系统设施的报警信号相连,就可以实现完全的无人监护自动控制,在医院没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施时,本技术也可以实现自动控制监护输液。本技术解决了对输液过程的智能化自动监控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现实急需的、实用医疗辅助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本装置监测和控制均不与液体接触,可重复使用,一体化设计,安全方便且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构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检控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技术为机电一体的自动监控装置,参见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自动监控器,包括有输液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对输液滴速进行监控的机构和电路,为机电一体化的自动监控装置,在底板(1)上安装有控制盒(3)、电机(4)、检测机构和滴速控制机构,检控电路板安装于控制盒(3)内,检测机构与检控电路板电路连接,输液器的输液管滴斗被嵌装在检测机构中,输液管嵌装在滴速控制机构中,电机(4)置于控制盒(3)一端,和检控电路板电路连接,并通过螺杆(5)与滴速控制机构连接,并在控制盒(3)面板上以指示灯的闪亮显示实际滴速,控制盒面板上还设有显示器、电源指示、启动、设定和功能按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跃深田军委尚雅层劳奇成卢春霞王晓丽高红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