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01610262011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杠杆原理新型单伸缩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悬浮盖(2)、活柱(5)、手把阀体(3)、油缸(7)、高压传递压缩室(32)、动力压缩室(30)、复位压缩室(23)、应力传递缸(11)、杠杆(4)、复位弹簧(16)、底座(9)、三用阀(14),所述顶盖(1)固定于所述活柱(5)顶部的所述悬浮盖(2)上方,所述手把阀体(3)和所述三用阀(14)均安设在所述油缸(7)上端口,所述油缸(7)下端口与所述底座(9)无缝焊接,所述复位弹簧(16)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悬浮盖(2)和所述底座(9),且偏心安设在所述活柱(5)内腔中,所述高压传递压缩室(32)无缝焊接在所述活柱(5)上端与所述悬浮盖(2)的内壁上,所述复位压缩室(23)位于所述高压传递压缩室(32)正下方,且无缝焊接在所述活柱(5)内壁上,所述复位压缩室(23)底部与所述活柱(5)下端口对齐,还包括所述活塞Ⅰ(24)、所述活塞Ⅱ(21)、所述活塞Ⅲ(18)和所述传动杆(6)、所述底推杆(8),所述底推杆(8)一端固定有所述活塞Ⅰ(24),密封式插入所述复位压缩室(23)内,另一端焊接于所述底座(9),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杠杆原理新型单伸缩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1)、悬浮盖(2)、活柱(5)、手把阀体(3)、油缸(7)、高压传递压缩室
(32)、动力压缩室(30)、复位压缩室(23)、应力传递缸(11)、杠杆(4)、复
位弹簧(16)、底座(9)、三用阀(14),所述顶盖(1)固定于所述活柱(5)顶
部的所述悬浮盖(2)上方,所述手把阀体(3)和所述三用阀(14)均安设在所
述油缸(7)上端口,所述油缸(7)下端口与所述底座(9)无缝焊接,所述复
位弹簧(16)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悬浮盖(2)和所述底座(9),且偏心安
设在所述活柱(5)内腔中,所述高压传递压缩室(32)无缝焊接在所述活柱(5)
上端与所述悬浮盖(2)的内壁上,所述复位压缩室(23)位于所述高压传递压
缩室(32)正下方,且无缝焊接在所述活柱(5)内壁上,所述复位压缩室(23)
底部与所述活柱(5)下端口对齐,还包括所述活塞Ⅰ(24)、所述活塞Ⅱ(21)、
所述活塞Ⅲ(18)和所述传动杆(6)、所述底推杆(8),所述底推杆(8)一端
固定有所述活塞Ⅰ(24),密封式插入所述复位压缩室(23)内,另一端焊接于
所述底座(9),所述传动杆(6)一端固定有所述活塞Ⅱ(21),密封式插入所述
复位压缩室(23)内,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活塞Ⅲ(18),密封式插入所述高压传
递压缩室(32)内,所述应力传递缸(11)焊接于所述底座(9)上,还包所述
括活杆(10)、所述传递杆(12)、所述固定杆(29)、所述独脚压片(38)、所述
弹簧Ⅰ(36)、所述弹簧Ⅱ(40),所述独脚压片(38)套上所述弹簧Ⅱ(40)安
设在所述应力传递缸(11)的底脚与所述底座(9)之间,所述活杆(10)密封
式插入所述应力传递缸(11)内,且所述活杆(10)上端部通过所述固定杆(29)
竖直固定于所述活柱(5)内壁,所述传递杆(12)套上所述弹簧Ⅰ(36)密封
式插入所述活杆(10)上端部,所述动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强,毛立平,姚琪能,卢辉,杨德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