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防止污染的注射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注射器,是由注射针管和活塞组成的,其针管为圆筒形,活塞杆为圆柱形。使用时,当拉出活塞吸入药剂时,操作者的手往往要接触活塞,造成活塞污染,当把活塞推入时,就会把污染物带到针管内,从而造成针管内污染,为减少这种污染,目前活塞杆设计成截面为“十”字形的,以减少和操作者手的接触面,但仍不能彻底解决污染问题。特别是在病房注射室集中配药或在一次点滴注射多种药剂的时侯,同一支注射器要连续反复多次推拉,污染物一次一次地被活塞带入注射针管前部,使污染加重。现在,虽有技术规程要求操作者不要接触活塞,但在实践中很难实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杜绝污染注射针管内壁和活塞而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的注射器,从而彻底解决了由于注射针管内壁和活塞的污染给病人和医护人员双方造成的危害。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防污染注射器包括注射针管、活塞杆、活塞杆手柄,在所述的注射针管后端的边缘上固定封闭连接一长度等于或略长于活塞杆的薄乳胶套,薄乳胶套将注射针管后端开口和活塞杆及活塞一同封闭于内,薄乳胶套的盲端呈乳突状突起,乳突状突起与活塞杆手柄表面紧密包裹,固定连接形成一体。薄乳胶套可被动地随活塞杆的推、拉而回缩或伸展。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在整个注射操作过程中,活塞杆的推、拉运动始终处在由薄乳胶套形成的密闭空间内,注射针管内壁也始终与外界隔绝,因此从根本上杜绝了由于注射针管内壁和活塞杆的污染所造成的医源性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操作,不便适于临床应用,而且更适用于野外、战场、各种自然灾害、恶劣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污染注射器,该防污染注射器包括注射针管、活塞杆、活塞杆手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注射针管后端的边缘上固定封闭连接一长度等于或略长于活塞杆的薄乳胶套,薄乳胶套将注射针管后端开口和活塞杆及活塞一同封闭于内,薄乳胶套的盲端呈乳突状突起,乳突状突起与活塞杆手柄表面紧密包裹,固定连接形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雪翔,赵玉英,郑恩香,黄传玉,
申请(专利权)人:刘雪翔,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