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成型的硅胶气囊导管,其导管的本体为一有管壁的引流管路,其中在该管壁外有灌注槽,该具有引流管路及灌注槽的管体壁外面包覆一层囊壁,该囊壁与管壁设有一离型段,该离型段的管壁与囊壁为分离不结合的区段,其它部分的囊壁与管壁则结合成为一体;借此,在导管插入或拔出时可减少患者的痛苦与伤害;其次以一体方式制作可解决体内废液等的淤积,并可因一体成型气囊与尖端的引流距离缩短,可将留存体内的废液排除更干净。其为可广泛应用于人体内各种管路的专用导管。(*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学卫生领域的导管,特别是涉及一种一体成型的硅胶气囊导管。导管在医学上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导尿管则使用于失禁或患有泌尿疾病的患者。导尿管主要是沿患者的尿道进入人体的膀胱,用以导引膀胱所积存的尿液,再将其以尿袋收集。然而,导尿管插入人体内部必须加以固定,而其所采用的固定方式皆以气囊方式达成,导尿管的构造之多不胜枚举,但其共同的缺点即为以下所述的构造中。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至图4所示,其为国籍瑞典的雷弗·尼尔逊向台湾提出的导尿管新型专利案,其案号为第七六二○一七一二号;公告号为○九三三四○号。其为一种所谓三叉导尿管,因此,导尿的导管本体10形成一个排出废尿的废液排出口22和两侧的分支管23、气囊腔道阀门29。废液排出口22用来使尿液排出导管本体10,并且被连接到一个适当的尿液收集容器。分支管23被连接到一个很细的气囊腔道24,该气囊腔道24延伸通过导管本体10的内部,衔接该本体的一个内壁。气囊腔道24的闭合端25为位于阀门装置19的上游,或是另外一种方式的位于下游。气囊腔道24可用来装填液体,例如水,经由一个分支管23的入口加入,和经一个出口流出,所以用来使气囊状壁部位27膨胀,利用它来形成一突出部分,将导尿管定位在尿道中的适当位置,借以从病人的膀胱中引流尿液。此种囊状部位当它胀大时形成一种装置用来将导尿管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事实上,该导管本体10为一具有二通道的管体,其一通道较小用以使气囊状壁部位27膨胀,一般可灌注气体或食盐水;另一通道则用以输导尿液。由该较小通道通往处延伸至插入固定部分11,而在该导管本体10外部在包覆一层离型的气囊状壁部位27后,该气囊状壁部位27与导尿管本体10结合于两端部封闭,因此在较小通道灌注气体或食盐水时,可令该气囊状壁部位27膨胀。由于该气囊状壁部位27为外在包覆的手段实施,故与该导管本体10形成位阶,因此在导尿管的插入固定部分11插入于人体的尿道,因非同阶平面之故,若插入不顺即会产生难受不舒服的感受。因此,气囊状壁部位27若不加以改善使其与导管本体10为同阶的平面,则上述使用的缺点将无法改善克服;如美国专利第5137671号,请参阅图5所示,亦存在有突出形成阶面的缺点;前述的导管气囊与管体分开制造;换言之,将管体通往气囊之处凿设有一气孔,再将气囊与管体以胶黏合。而黏合的导管其管体与气囊相接产生阶面,因此通常必须以磨平或淋胶等过程使相接处略成圆滑的斜度,以降低插入病患者的痛若与不适。再者,习用的制造方式无法避免产生某一厚度的壁囊厚度,故形成导管外形皆有黏气囊处及气囊本身产生的阶面与凸起。又,导管在凿气孔时易因气孔过深穿透而造成漏气,过浅未穿过管壁无法通气或因孔径过大穿透管壁,过小造成通气与排水不良的问题,而气囊必须另行制造,再套进管体再以胶黏合,其制造过程复杂且尺寸不易控制,而黏胶动作因硅胶气囊非常薄又软,难以自动化,所以浪费大量人工及增加制造成本。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一体成型的硅胶气囊导管,使其将导管的囊壁与导尿管的管壁设计为同一平面管壁,消除管壁面非同阶所产生的阻力,同时在消泄气囊时消除气囊壁面的变形,因此在导管插入或拔出时可减少患者的痛苦与伤害。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一体成型的硅胶气囊导管,使其以一体的方式简化制程,使制作更为简单;换言之,可完全避免接合的断面产生,此部分可解决例如尿垢的淤积。本实用新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一体成型的硅胶气囊导管,其导管的本体为一具有管壁的引流管路,其特征在于在该管壁外形成有灌注槽,该成形具有引流管路及灌注槽的管体壁外覆一层囊壁,该囊壁与管壁设有一离型段的区段未结合,其它部分的囊壁与管壁则结合成为一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其导管本体为一具有管壁的引流管路。将具有管壁的引流管路的管壁外形成有灌注槽,将该成形具有引流管路及灌注槽的管壁外覆一层囊壁,该囊壁与管壁设有一离型段的区段未结合,其它部分囊壁与管壁则结合成为一体;借此,在导管插入或拔出时可减少患者的痛苦与伤害。其次,以一体的结构方式简化制程使制作更为简单,另可完全避免接合的断面产生,此部分可解决例如尿垢的淤积,并可因一体成型气囊与尖端的引流距离缩短,可将留存体内的废液排除更干净。其以管体面表为一体的包覆构造,有效改善了插入部分的气囊区域所包覆的厚度,其可使用于导尿管、气管内管、胃造瘘管、肾造瘘管、血尿导管……等作为体内专用导管,其管体可在插入患者的器官时减少患者的痛苦与伤害,其确为一结构新颖、适于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至图4为第七六二○一七一二号新型专利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美国专利第5,137,671号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导尿管本体的纵剖视图;图7为图6的横剖视图;图8为图6外覆囊壁体的纵剖视图;图9为图8横剖视图;图10为图8成形尖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结构实施示意的纵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的制作流程图。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导管本体的纵剖视图。本技术改良部分是在导管本体10及插入部分(请参阅图1所示),而该排放部分沿用以往产品或前案的构造。该导管本体10以硅质橡胶抽出制成,该导管抽出成形后形成具有管壁3的引流管路31及管壁3外的灌注槽32,其中该前端的管壁适当处开设有引流孔33,主要目的在于使插入部分进入人体的尿道伸及膀胱内部,使尿液可经由该管壁3的引流孔33流入引流管路31中。此部分与习用产品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习用导管管路与灌注管路在一管壁范围内,本技术在初制抽出时仅单一引流管路31由管壁3包围,而管壁3的外部形成灌注槽32。由此初制的构造可明确看出,本技术的引流管路31在相同的管径下可形成较大的流通管路。然而,初制所抽出的导管本体10的横断面结构如图7所示;换言之,仅由管壁3形成单一的引流管路31,而在管壁上成形有一灌注槽32。请参阅图8所示,为图6外覆囊壁体的纵剖视图,其将该成形具有引流管路31及灌注槽32的管壁3外覆一层囊壁4,该囊壁4与管壁3除离形段C的区段,其它部分囊壁4与管壁3结合为一体;换言之,仅该离型段的管壁3与囊壁4为分离不结合的区段。因此,初制管壁3外的灌注槽32在管壁3与囊壁4结合的部分形成灌注管路321,而该管壁3与囊壁4的结合横断面剖视如图9所示。在前述的构造中,该灌注管路321与离型段C为相通的部位。再在该导管本体10的前端部成形一尖端25(如图10所示),因此,导管本体10外覆的囊壁4结合使之成为一无阶面的管体,因此管体从人体的尿道插入伸及膀胱,将不受有阶面或浮凸的区域影响而使患者有不舒适的感受或受到接触的伤害。请参阅图11所示,为图10结构实施示意的纵剖视图。将本技术的插入固定部分11从人体的尿道插入并伸及膀胱,而插入固定部分11与导管本体10为同一阶面的管体。为求得插入部分在膀胱中的固定,医护人员可利用注射管将食盐水5或气体从分支管23的入口灌注,经灌注管路321将其灌注,而所灌注的气体或食盐水5到达离型段C后则使囊壁4鼓起而形成一气囊41状。同理,使气囊41所灌注的食盐水5或气体欲消泄,可从该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成型的硅胶气囊导管,其导管的本体为一具有管壁的引流管路,其特征在于:在该管壁外有灌注槽,该具有引流管路及灌注槽的管体壁外面包覆一层囊壁,该囊壁与管壁设有一离型段,该离型段的管壁与囊壁为分离不结合的区段,其它部分的囊壁与管壁则结合成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伯,
申请(专利权)人:王亚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