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离合管路减震器,包括进油连接端、减震器本体和出油连接端,所述减震器本体中设有进油支路和回油支路,所述进油支路中设有进油控制元件,当且仅当踩下离合踏板时,所述进油支路与所述离合管路减震器的进油口、出油口连通;所述回油支路中设有回油控制元件,当且仅当松开离合踏板时,所述回油支路与所述离合管路减震器的进油口、出油口连通。该离合管路减震器能够有效降低离合踏板的振动,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离合管路,包括离合管路本体,还包括上述离合器管路减震器,所述离合器管路减震器的进油连接端和/或出油连接端与所述离合管路本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离合管路减震器及离合管路。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很多主机厂多采用增压发动机,实现小排量、大扭矩,但由于采用增压技术,发动机扭矩变动加大,启动时产生的振动随之增大,导致离合管路中制动油的波动变大,从而使得离合踏板振动加大,造成驾驶舒适性降低。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振动,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为加长离合管路的长度,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759094A中公开的技术方案,其中离合管路采用螺旋管路的形式,如图1所示,将制动油的波动最大程度的在管路内进行消耗,减少振动向离合踏板的传递,从而达到减振的目的。另一种方式为在离合管路中增加扩张的腔体,如图2所示的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2991716U中公开的技术方案,该专利文献中提供了一种液压缓冲装置,该装置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包括三个连通的腔体2',制动液通过三个所述腔体2'的进行缓冲,衰减液压脉冲,从而达到离合踏板减振的目的。上述两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振动,但对于启动时扭矩较大、偏振较大的发动机减震效果不明显,且使用上述两种方式后,液压管路的布置空间均变大,不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管路减震器,可有效解决离合踏板振动的问题,且占用空间小,方便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离合管路减震器的离合管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离合管路减震器,包括进油连接端、减震器本体和出油连接端,所述进油连接端和所述出油连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两端;所述进油连接端设置有进油口,所述出油连接端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减震器本体中设有进油支路和回油支路,所述进油支路中设有进油控制元件,当且仅当踩下离合踏板时,所述进油支路分别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回油支路中设有回油控制元件,当且仅当松开离合踏板时,所述回油支路分别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连通。上述离合器管路减震器,所述进油控制元件包括进油阀和进油阀弹簧,且仅当踩下离合器踏板时,所述进油阀弹簧的作用力小于制动油的压力而使得所述进油阀打开。上述离合器管路减震器,所述回油控制元件包括回油阀和回油阀弹簧,且仅当松开离合器踏板时,所述回油阀弹簧的作用力小于制动油的压力而使得所述回油阀打开。上述离合器管路减震器,所述减震器本体中还设有与进油口连通的进油腔,所述进油腔与所述进油支路之间连接有进油增压支路,且所述进油增压支路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进油腔的流通面积。上述离合器管路减震器,所述减震器本体中还设有与出油口连通的回油腔,所述回油腔与所述回油支路之间连接有回油增压支路,且所述回油增压支路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回油腔的流通面积。上述离合器管路减震器,所述进油支路与所述进油增压支路连接成的通路以及所述回油支路与所述回油增压支路连接成的通路均与所述减震器本体的轴线平行。上述离合器管路减震器,所述进油支路中的进油阀弹簧靠近所述回油腔设置,而所述回油支路中的回油阀弹簧靠近所述进油腔设置。上述离合器管路减震器,所述进油连接端和所述出油连接端上分别设有紧固件安装槽。上述离合器管路减震器,所述紧固件安装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紧固件限位凸起。一种离合管路,包括离合管路本体,还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的离合器管路减震器,所述离合器管路减震器的进油连接端和/或出油连接端与所述离合管路本体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合管路减震器,通过在减震器本体中设置进油支路和回油支路,并在进油支路中设置进油控制元件,在回油支路中设置回油控制元件,控制制动油液的流通状态,保证离合器的正常工作。在发动机启动过程中由于飞轮窜动造成管路液压波动时,油压波动要经由减震器向离合踏板传递,但此时离合踏板处于踩下状态,回油支断开,波动被过滤,油压波动不能向外穿出,从而达到了减震的目的。另外,该离合管路减震器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方便在离合管路的任何位置连接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合管路,由于管路上连接有上述离合管路减震器,能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离合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液压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管路减震器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管路减震器的剖视图。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阀体,2'-腔体;1-进油连接端,2-减震器本体,3-出油连接端,4-进油支路,5-回油支路,6-进油口,7-出油口,8-进油阀,9-进油阀弹簧,10-回油阀,11-回油阀弹簧,12-进油腔,13-进油增压支路,14-回油腔,15-回油增压支路,16-紧固件安装槽,17-紧固件限位凸起,18-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离合管路减震器,用于降低离合管路中油压波动的传递,从而降低离合踏板的振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参考图3和图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该离合管路减震器包括进油连接端1、减震器本体2和出油连接端3,所述进油连接端1和所述出油连接端3分别设置在所述减震器本体2的两端;所述进油连接端1设置有进油口6,所述出油连接端3设置有出油口7;所述减震器本体2中设有进油支路4和回油支路5,所述进油支路4中设有进油控制元件,当且仅当踩下离合踏板时,所述进油支路4分别与所述进油口6和所述出油口7连通,制动油液从所述进油支路4通过,实现离合器分离;所述回油支路5中设有回油控制元件,当且仅当松开离合踏板时,所述回油支路5分别与所述进油口6和所述出油口7连通,即所述回油支路5为油液流通状态,此时制动油液从所述回油支路5回流到离合主缸。离合管路中油压波动一般发生在发动机启动时,由于飞轮的轴向窜动引起了管路中的油压波动,波动通过离合管路向外侧(离合踏板所在侧)传递,引起离合踏板的振动。而在使用上述离合管路减震器的情况下,发动机启动时离合踏板被踩下,所述回油支路5处于不连通,因此油压波动在传递到所述回油支路5处时无法再向外继续传递,波动被过滤,达到了彻底减震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进油控制元件包括进油阀8和进油阀弹簧9,且仅当踩下离合器踏板时,所述进油阀弹簧9的作用力小于制动油的压力而使得所述进油阀8打开,而其他情况下,所述进油阀8在所述进油阀弹簧9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具体地,当踩下离合踏板时,离合管路中油压力加大,制动油进入所述进油支路4,油压挤压所述进油阀8,最终克服所述进油阀弹簧9的弹力并打开进油阀8,使得制动油通过。同样地,所述回油控制元件包括回油阀10和回油阀弹簧11,如图4所示,且仅当松开离合器踏板时,所述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管路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连接端、减震器本体和出油连接端,所述进油连接端和所述出油连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两端;所述进油连接端设置有进油口,所述出油连接端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减震器本体中设有进油支路和回油支路,所述进油支路中设有进油控制元件,当且仅当踩下离合踏板时,所述进油支路分别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回油支路中设有回油控制元件,当且仅当松开离合踏板时,所述回油支路分别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管路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油连接端、减震器本体
和出油连接端,所述进油连接端和所述出油连接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减震器
本体的两端;所述进油连接端设置有进油口,所述出油连接端设置有出油
口;所述减震器本体中设有进油支路和回油支路,所述进油支路中设有进
油控制元件,当且仅当踩下离合踏板时,所述进油支路分别与所述进油口
和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回油支路中设有回油控制元件,当且仅当松开离
合踏板时,所述回油支路分别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管路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
控制元件包括进油阀和进油阀弹簧,且仅当踩下离合器踏板时,所述进油
阀弹簧的作用力小于制动油的压力而使得所述进油阀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器管路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
控制元件包括回油阀和回油阀弹簧,且仅当松开离合器踏板时,所述回油
阀弹簧的作用力小于制动油的压力而使得所述回油阀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管路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
器本体中还设有与进油口连通的进油腔,所述进油腔与所述进油支路之间
连接有进油增压支路,且所述进油增压支路的流通面积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成,汪江,施超,孟祥伟,赖燕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