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晓欣专利>正文

医用半自动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6545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医用半自动注射器,包括注射器盖、注射器及相关零部件。操作过程为:把注射器盖和注射器相对按压一次完成注射准备,设定当次注射药量,把本注射器针头端贴至拟注射的肌体位置,轻推注射键,本注射器即以机械动作自动完成针头刺入和药液注入;拔出针头,盖好注射器盖时各部件复位。主要解决糖尿病等患者必须每日自行操作的医疗注射中存在的手动针头刺入、不便携带、辅助器具多、过程复杂等问题。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便、注入药量准确、快速无痛和降低费用等优点;特别是方便于不敢自行治疗操作的患者以及在公共环境下的医疗注射操作。(*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半自动注射器,特别是医用便携式半自动胰岛素皮下注射器。
技术介绍
医用注射器械一般包括传统的“管”式和“笔”式注射器等,组成部件包括针头、装药管、推注药液管等。这种注射器械的组成结构,决定其操作包括手动针头刺入肌体、推注药液的分别过程和特定的动作形象。使用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多数人终生每日必须进行1至数次的注射治疗,这种频繁的注射治疗一般由病人自己进行。注射的时间按治疗要求在饭前1小时内,这个时段对于经常参加公共活动的糖尿病人,对注射器械的体积、操作产生的便携性、私密性以及卫生等方面产生特殊要求。大多数病人因对传统注射方式的恐惧,害怕自己动手将针头刺入自己身体而拒绝有效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新型“笔”式注射器虽无痛感,但在公共场合手持注射器刺入自己身体的动作似与环境氛围不符。注射胰岛素目前仍是无可替代的糖尿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尚无根本治愈的方法,因此糖尿病患者基本需要终生服药或是注射胰岛素。最新医学理论认为,糖尿病人应及早注射胰岛素有望使胰岛休息并康复,与过去认为早期口服药物刺激胰岛恢复、无效时再用胰岛素的理论不同,治疗实践经验和新理论的推广将增强对注射胰岛素治疗方式的改进需求。注射胰岛素需要极高的准确度。一般人胰岛素的生理需要量为每日24-30单位,每次治疗注射量在5-20单位之间,调准精度要求达到1个单位。目前胰岛素装药标准一般在每毫升药液含胰岛素10单位,即调准精度要求达到0.1毫升以上。某新型“笔”式注射器的调准精度已高于传统注射器,但在排出空气和拔出针头时必然产生药液流失,特别是在使用新装药瓶时,注射时对药瓶施加的压力只能在针头拔出肌体后才能释放,因此每次注射至少损失1——2滴药液。每滴药液胰岛素2单位,即每次注射需要损失胰岛素2——4单位,不仅注药计量存在问题,药费也是重要问题。例如本人使用的“笔”式注射器,每日注射胰岛素3次总量30单位,平均每次损失胰岛素3单位,日损失胰岛素9单位,月均损失胰岛素274单位,年损失胰岛素3,285单位,每瓶装药300单位即损失总计11瓶,按市场价格人民币57元/瓶,年损失人民币627元,占年费用的23%。报道说中国各地的糖尿病人占当地人口的2%——4.6%,目前已达2,400万人,如按1%计算使用注射胰岛素人数为24万人,每年因注射器械的药液损失将达1.6亿元。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中国糖尿病人15年后将近1亿人,不论因医学理论而增加使用注射胰岛素人数等其他因素,每1%人数(100万人)因注射器械造成的直接年损失将达6.5亿元。
技术实现思路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半自动注射器,这种注射器携带方便,可以精确控制注射剂量,并且不浪费药液,安全可靠,使用者可以自行注射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医用半自动注射器,包括注射器盖,注射器本体,注射针头,所述注射器内还包括储药瓶、注药瓶和弹簧注药联动机构,储药瓶和注药瓶之间通过单向阀门的三通连接;所述的弹簧注药联动机构包括为注药杆提供张开力的主弹簧和为注药杆提供回弹力的注药弹簧,注药杆分别连接主弹簧和注药弹簧。所述注射器内还包括注射锁机构,所述注射锁机构内装有注药弹簧,与离合装置连接。所述的注射针头与注药瓶之间设有单向阀门的三通。所述的注药瓶上设有观察孔,注射键,药量指示器,储药瓶上设有观察孔,注药量旋扭连接注药杆和注药量指示器。所述注射器盖包括有酒精盒盖、酒精盒及酒精盒胶塞;所述酒精盒盖带有弯钩,盖在酒精盒上。本专利技术注射器注射工作过程为各弹簧松弛,针头尖端置于酒精盒内,旋转注药量旋钮和注射键。取下注射器盖,按标识方向推动注药量旋钮,经联动机构拉动注药杆和注药胶塞,使注药瓶产生负压,药液从储药瓶经单向阀门吸入注药瓶,同时针头方向的单项阀门关闭,阻止空气进入。将注射针头一端贴至拟注射的肌体位置,按动注射键解锁主弹簧,推动活动座。同时,注药杆和注锁机构行至前端解锁注药弹簧,推动注药杆和注胶塞,注药瓶内的药液从针头方向流出,注入肌肤。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半自动注射器,带来的效果有1、由于本专利技术以机械动作完成针头刺入皮肤,因机械动作快速准确而消除痛感,有益于糖尿病患者接受最有效的治疗方式。2、本注射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适合在各种环境使用。3、本注射器采用精密机械部件和明显的药量指示,可准确设定注射剂量。4、本注射器储药瓶和注药瓶分离的结构,使药液损耗减少到最低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医用便携式半自动胰岛素皮下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医用便携式半自动胰岛素皮下注射器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顶视图;图5是注射器盖和酒精盒;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图5的顶视图; 图8是注射器的活动座;图9是图8的右视图;图10是图8的左视图;图11是图8的底视图;图12是注射器的固定座;图13是图12的左视图;图14是图12的底视图;图15是本注射器的操作动作的平时状态;图16是本注射器的操作动作的注射准备状态;图17是本注射器的操作动作的当次注射药量调整状态;图18是本注射器的操作动作的注射状态;图19是本注射器的操作动作的恢复平时状态。图中1—酒精盒盖,2—注射器盖,3—酒精盒,4—活动座,5—固定座,6—主弹簧锁及注射键座,7—主弹簧,8—注药量旋钮及联动机构,9—储药瓶,10—储药瓶胶塞,11—注射锁机构 12—注药弹簧,13—离合装置,14—注射器,15—注药杆,16—注药胶塞,17—注药瓶,18—带有两个单向阀门的三通,19—针头,20—酒精盒胶塞,21—注药瓶观察孔,22—注射键,23—注药量指示,24—储药瓶观察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医用便携式半自动胰岛素皮下注射器的实施例参见图1,包括注射器盖2和注射器14。注射器14的外部设置参见图2、3、4,包括注药瓶观察孔21、注射键22,注药量指示23,储药瓶观察孔24。注射器14的内部设置参见图1,包括活动座4,固定座5,主弹簧锁及注射键座6,主弹簧7,注药量旋钮及联动机构8,储药瓶9,储药瓶胶塞10,注射锁机构11,注药弹簧12,离合装置13,注药杆15,注药胶塞16,注药瓶17,带有两个单向阀门的三通18,针头19。固定座5参见图12、13、14。固定安装于注射器14内。活动座4参见图8、9、10、11。连接安装的有储药瓶9、注药瓶17、带有两个单向阀门的三通18、针头19;整体安装于固定座5内。储药瓶9内装有储药瓶胶塞10,可跟随储药瓶9内药液压力滑动。带有两个单向阀门的三通18参见图1,连接储药瓶9、注药瓶17、针头19。当注药瓶17内的注药胶塞16被拉动时,注药瓶17产生的负压使针头19方向的单向阀门关闭,储药瓶9方向的单向阀门开启,药液从储药瓶9吸入注药瓶17,储药瓶胶塞10跟随储药瓶9内药液压力前行;当注药瓶17内的注药胶塞16被推动时,储药瓶9方向的单向阀门关闭,针头19方向的单向阀门开启,药液从针头19方向推出。注药瓶17内的药液吸入和推出情况可见于注药瓶观察孔21,储药瓶9内的药液存量可见于储药瓶观察孔24。活动座4安装于固定座5内,可滑动,行程约6毫米。动力来源于主弹簧7,固定支撑点为固定座5上的主弹簧锁及注射键座6。活动座4运动功能为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用半自动注射器,包括注射器盖,注射器本体,注射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内还包括储药瓶、注药瓶和弹簧注药联动机构,储药瓶和注药瓶之间通过单向阀门的三通连接;所述的弹簧注药联动机构包括为注药杆提供张开力的主弹簧和为注药杆提供回弹力的注药弹簧,注药杆分别连接主弹簧和注药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欣
申请(专利权)人:周晓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