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西医汤药外用器,它是由三角支架、电机泵、循环水箱、电脑温控器、药物吸收装置组成,该外用器通过循环热水箱将药物吸收装置内的中西药粉剂敷于病灶处,加热的汤药促使其吸收的同时,用加热的循环水给用药部位保持所需温度。药分子经过相当的温度,加上药物自身的药理作用及功能,对皮肤毛囊汗腺孔起着相应的亲合作用,使药理功能直达病灶。该外用器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是一种新型的中西医汤药外用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西医汤药外用器传统的汤药外用,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热敷”,另一种是“薰蒸”。“热敷”是将中药制成粉剂后,加上水、油、奶、桐油、菜油或凡士林等用来作调合剂,调成浆糊状,敷在患者的病灶部位,用几层白纱布扎好,在布的表面上用热水袋、热水壶或烧热土灰用布好加温达到治疗目的;“熏蒸”是把中草药放在小锅或小盆或者用砂罐作蒸煮中草药的器皿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火加热烧开,使药物蒸发的水蒸气带着药分子,直接薰蒸在人体病灶部位达到治疗目的。以上两种方法虽然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使用方法复杂,温度又无法控制。目前市场上的电子治疗仪、远红外治疗仪、电子加热器等,是直接将电、磁作用于人体的病灶部位,在治疗的同时,会对人体的红细胞、白细胞造成损伤,对皮肤也会产生烫伤或烧伤。本技术设计的中西药汤药外用器可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中西医汤药外用器,它是由循环热水箱、电脑温控器、药物吸收装置等组成,将中西药的粉剂通过药物吸收装置敷于病灶处,再通过循环热水箱将加热的汤药由橡胶管进入药物吸收装置促使其吸收,用加热循环水使局部给药处始终保持所需温度,对皮肤毛囊汗腺孔起着相应的亲合作用,使药分子进一步对浅组织微小的静脉网直接渗透,使药理功能直达病灶。该中西医汤药外用器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是一种新型的中西医汤药外用器。本技术所述的中西医汤药外用器,使中西医汤药的药分子,经过相当的温度。加上药物自身的药理作用及功能,对皮肤毛囊汗腺孔起着相应的亲合作用,使药分子更进一步对浅组织微小的静脉网直接渗透。有静脉网,还直接与门静脉直接相连接,使药理功能直达病灶及其全身。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中西医汤药外用器,是由三角支架、循环热水箱、电机泵、电脑温控器、药物吸收装置构成;循环热水箱(20)通过套管(5)固定在三角支架(21)上,电机泵(13)的一端通过水管(12)与循环水箱(20)上的出水口(6)连接,另一端通过水管(12)与药物吸收装置(25)上的循环热水管(22)连接;在循环热水箱(20)的外壁上固定有均匀排列的汤药储备槽(4),循环热水箱(20)的外壁下端设置电热器(14);电脑温控器(15)通过套筒(9)固定在三角支架(21)上,三角支架(21)的上端通过撑杆螺旋盘(3)控制活动螺旋套(24),该活动螺旋套(24)上设有2-4个带钩的支撑杆(2);药物吸收装置(25)分为正面和背面两个复合层,正面上设有药物填充凹槽(18),其背面设有循环热水管(22),该热水管(22)一端与循环热水箱(20)上的回水口(11)连接,另一端与电机泵(13)上连接的水管(12)连接;在药物吸收装置(25)正面和背面的复合层的边沿处设有汤药输入橡胶管(23),该橡胶管(23)一端从夹层中通入药物进入凹槽(18)内,另一端与汤药输送瓶连接,汤药输送瓶是放置在循环热水箱(20)上的汤药储备槽(4)内,循环热水箱(20)的壁上设置一水位表(8);电机泵(13)上的水管(12)上设置水阀控制开关(7);三角支架(21)为可拆卸的支架,中间由套筒(9)连接,套筒(9)上设置有固定电脑温控器(15)的托盘(17),三角形支架(21)的支撑杆上设有电源接口(10),三角形支架(21)的底部为带活动轮的支架,其上设有安全链(16)。参见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药物吸收装置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药物吸收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三角支架顶部放大图本技术的述的一种中西医汤药外用器,是由三角支架、循环水箱、电机泵、电脑温控器、药物吸收装置构成,循环水箱(20)通过套管(5)固定在三角支架(21)上,电机泵(13)由电机托盘(17)支撑,电机泵(13)的一端通过水管(12)与循环热水箱(20)上的出水口(6)相连接,并且在水管(12)上设有调节阀(7),电机泵(13)的另一端通过水管(12)与药物吸收装置上的热水管(22)相连接,在循环热水箱(20)的外壁上端固定有均匀排列的汤药储备槽(4),汤药输送瓶是放置在循环热水箱(20)上的汤药储备槽(4)内,循环热水箱(20)的外壁下端设置电热器(14),可通过外接电源加热循环热水箱(20)内的水,电脑温控器(15)通过套筒(9)固定在三角支架(21)上,电机托盘(17)焊接在套筒(9)上,三角支架(21)的上端为螺纹连接,通过撑杆螺旋盘(3)控制活动螺旋套(24),该活动螺旋套(24)上设有2-4个带钩的活动支撑杆(2),该活动支撑杆(2)如伞状,可撑开,可收折,在活动螺旋套(24)的顶部设应急灯(1),可解决治疗需要的照明问题;药物吸收装置分为正面和背面两个复合层,正面上设有药物填充凹槽(18),在背面设有循环热水管(22),该热水管(22)一端与循环热水箱(20)上的回水口(11)连接,另一端与电机泵(13)上连接的水管(12)连接;在药物吸收装置的夹层中还设有汤药输入橡胶管(23),该橡胶管(23)一端从夹层中进入药物填充凹槽(18)内,另一端连接汤药输送瓶;循环热水箱(20)的侧壁上设置水位表(8),用以确定水箱内的水量;循环热水箱(20)的内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所需加热水,上层为隔层,可将所需加热的汤药瓶放入进行加热。三角支架(21)的支撑杆上设有电源接口(10),三角支架(21)的底部为带活动轮的支架,其上设有安全链(16)。使用时,将循环热水箱(20)内下层注入一定量的水,通过三角支架(21)上的外接电源孔(10)接通电源使循环热水箱(20)内的水加热,通过活动电源插座(19)接通电脑温控器(15)以控制循环热水箱(20)内的水温,汤药输液瓶可以在汤药储备槽(4)内加热,也可以放入循环热水箱(20)内的上隔层板上加热,患者选择合适位置后,将特制的中西医药粉剂制成板块,装入药物吸收凹槽(18)内,将装药面复盖在患者的病灶部位,汤药输液瓶挂于支撑杆(2)上,汤药输入橡胶管(23)插入汤药输液瓶中,汤药就输送到给药部位,药物吸收装置的背面的热水管(22)将循环热水箱(20)内的热水在电机泵的作用下不断循环往复地通过给药部位加热,促进皮肤毛孔的扩张,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以达疾病的治疗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中西医汤药外用器,是由三角支架、循环水箱、电机泵、电脑温控器、药物吸收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循环热水箱(20)通过套管(5)固定在三角支架(21)上,电机泵(13)的一端通过水管(12)与循环热水箱(20)上的出水口(6)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水管(12)与药物吸收装置(25)上的循环热水管(22)连接;在循环热水箱(20)的外壁上固定有均匀排列的汤药储备槽(4);电脑温控器(15)通过套筒(9)固定在三角支架(21)上;三角支架(21)的上端通过撑杆螺旋盘(3)控制活动螺旋套(24);药物吸收装置(25)分为正面和背面两个复合层,其正面设有药物填充凹槽(18),背面设有循环热水管(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汤药外用器,其特征在于循环热水箱(20)的外壁上固定有电热器(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西医汤药外用器,其特征在于三角支架(21)上的活动螺旋套(24)上设有2-4个带钩的支撑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西医汤药外用器,是由三角支架、循环水箱、电机泵、电脑温控器、药物吸收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循环热水箱(20)通过套管(5)固定在三角支架(21)上,电机泵(13)的一端通过水管(12)与循环热水箱(20)上的出水口(6)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水管(12)与药物吸收装置(25)上的循环热水管(22)连接;在循环热水箱(20)的外壁上固定有均匀排列的汤药储备槽(4);电脑温控器(15)通过套筒(9)固定在三角支架(21)上;三角支架(21)的上端通过撑杆螺旋盘(3)控制活动螺旋套(24);药物吸收装置(25)分为正面和背面两个复合层,其正面设有药物填充凹槽(18),背面设有循环热水管(2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汉章,
申请(专利权)人:唐汉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