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流体热力传导输送换热工程应用
,尤其是涉及一种三盘管自然能冷暖装置。
技术介绍
加热、冷却传热导热将热能从外界传导至室内,或从室内传导至室外,是维持室内环境温度舒适性的一种普遍的方式。第1,室内盘管与室外盘管相接构成普通闭式循环系统,直接通过流体完成热能的输送,缺点是冷热端需较大温差,室外自然环境一般无法达到。第2,在第1类基础上加装压缩机和节流装置构成空调/热泵系统,缺点是压缩机、水泵等耗电耗能成本高。第3,在第1类基础上,采用具有超导能力的重力热管,脉动热管,含纳米粒子的复合液体方式,含纳米粒子的气体方式(特例为纳米粒子真空方式),缺点是管道内温度太低的限制,重力高度差限制,纳米粒子沉降聚团后不易再次启动的隐患。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申请号:200910102394.0],包括:空调末端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由地埋盘管换热器、压缩机、室内侧热交换器和环境侧热交换器构成;热水供应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自平衡综合应用系统中所有的自动设备。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换热系统换热效率低的问题,实现了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切换地源热泵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工作模式,解决了地源热泵冬夏季不平衡问题,但是该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盘管自然能冷暖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盘管(1),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盘管(1)一端与地埋盘管(2)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盘管(1)另一端与地埋盘管(2)的另一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盘管(1)与地埋盘管(2)之间设有室内盘管(3),且所述的室内盘管(3)的两端分别与太阳能集热盘管(1)的两端以及地埋盘管(2)的两端一一对应且相连通,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盘管(1)、地埋盘管(2)与室内盘管(3)分别为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充填导热工质的工质通道(41)的超导热管体(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盘管(1)与地埋盘管(2)之间设有能使导热工质自太阳能集热盘管(1)一端导流至地埋盘管(2)或能使导热工质自地埋盘管(2)一端导流至太阳能集热盘管(1)的导流驱动结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盘管自然能冷暖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盘管(1),
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盘管(1)一端与地埋盘管(2)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盘管(1)另一端与地埋盘管(2)的另一端相
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盘管(1)与地埋盘管(2)
之间设有室内盘管(3),且所述的室内盘管(3)的两端分别与太
阳能集热盘管(1)的两端以及地埋盘管(2)的两端一一对应且
相连通,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盘管(1)、地埋盘管(2)与室内盘管
(3)分别为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充填导热工质的工质通道(41)的
超导热管体(4),所述的太阳能集热盘管(1)与地埋盘管(2)
之间设有能使导热工质自太阳能集热盘管(1)一端导流至地埋盘
管(2)或能使导热工质自地埋盘管(2)一端导流至太阳能集热
盘管(1)的导流驱动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盘管自然能冷暖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导流驱动结构(5)包括设置在太阳能集热盘管(1)
与地埋盘管(2)之间且位于室内盘管(3)两端之间的动力设备
(51),且所述的动力设备(51)两端分别与工质通道(41)相连
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盘管自然能冷暖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动力设备(51)为风机或活塞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三盘管自然能冷暖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导热管体(4)呈具有一个工质通道(41)
的单通道管状,所述的超导热管体(4)的内腔形成上述的工质通
道(41),且当超导热管体(4)呈单通道管状时,所述的工质通
道(41)内充填的导热工质为纳米颗粒超导介质;或者,所述的
超导热管体(4)呈具有两个工质通道(41)的双通道管状,且所
述的超导热管体(4)内设有能将超导热管体(4)的内腔分隔呈
两个相互独立的工质通道(41)的分隔结构(6),且当超导热管
体(4)呈双通道管状时,两个工质通道(41)中的一个内充填的
\t导热工质为纳米颗粒超导介质,剩余一个工质通道(41)内充填
的导热工质为纳米颗粒超导介质、水与空气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盘管自然能冷暖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分隔结构(6)包括轴向设置在超导热管体(4)内且
能将超导热管体(4)内腔分隔呈两个工质通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惊涛,唐国栋,邵梦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