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5206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5 14:08
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生物质燃烧器存在除渣困难、易出现倒烧和燃烧不充分的问题。燃烧室为由左至右逐渐缩口型结构,燃烧室内由左至右依次为一级燃烧区域、二级燃烧区域和三级燃烧区域,一次配风管与一级燃烧区域连通,二次配风管与二级燃烧区域连通,三次配风管与三级燃烧区域连通;燃烧室的进料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防倒烧挡板,防倒烧挡板的下沿至进料绞龙留有30mm的距离;除渣随动板水平设置在灰尘沉降室内,燃烧室支架上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执行端穿过灰尘沉降室的底壁与除渣随动板连接,除渣随动板的上端面上布置有多个除渣钢丝束。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燃烧生物质燃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属于燃烧设备

技术介绍
生物质成型燃料具有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两个基本特征,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物理特性包括燃料形成尺寸、真密度、堆积密度、抗碎性、和破碎率等直观特性;化学特性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灰熔点以及C、H、O、N、S、K等元素含量。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物理特性直接决定了燃料的使用要求,运输要求和储存条件。(a)形状尺寸;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外形尺寸影响燃料流动性和搭桥的趋势,生物质颗粒成型的直径一般小于25mm,生物质压块燃料的当量直径或截面积尺寸一般大于25mm;通常情况下,颗粒状的燃料比压块的燃料流动性好,小尺寸的燃料比大尺寸的燃料流动性好。(b)真密度;指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单位体积质量。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实际重量,影响燃料的运输和储存,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真密度一般为600-1400㎏/㎡,可长距离运输,正常情况下至少可以保存半年。(c)堆积密度;指在自然堆积下的单位体积内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堆积密度为0.6/m左右,低于煤,但较分散的原生物质燃料提高近10倍。(d)抗碎性和破碎率。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品质的重要特性,影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使用性能,和储存性能,标准要求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抗碎性≥95﹪,破碎率≤5﹪.(e)化学特性;由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原料来源生物质,其化学特性基本与生物质的化学特性相同。(f)生物质成型燃料与煤的对比分析;生物质玉米秸秆成型燃料与煤相比,其组成成分的分布特点是“三高三低”,即挥发分、氧及氢的含量高,前两项远远高于煤。碳、硫和灰的含量比较低,其热值也小于煤。低硫、低灰决定了生物质燃料在燃烧时会呈现出优良的环保特性。生物质燃料的密度小,结构比较松散,挥发分含量高,挥发分的快速析出,即要求燃烧室必须有足够的容积物,一定的燃烧空间和燃烧时间;合理配风是主要生物质燃烧的关键之一,空气量的多少,恰当的配风部位是燃烧的保证;农作物颗粒燃料灰熔点低,多在1198‰-1213‰之间,属于易熔性灰,因此在燃烧过程中易结渣。现有的生物质燃烧器多种多样,却存在除渣困难、易出现倒烧和燃烧不充分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生物质燃烧器存在除渣困难、易出现倒烧和燃烧不充分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进料斗、进料绞龙、燃烧器支架、灰尘沉降室、自动点火器和喷火器,燃烧室的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进料绞龙穿设在燃烧器内,燃烧室的炉箅子下方安装有灰尘沉降室,灰尘沉降室的底面上设置有燃烧器支架,燃烧室的出口端连接喷火器,自动点火器设置在燃烧室内;所述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还包括一次配风管、二次配风管、三次配风管、防倒烧挡板、除渣随动板、电动推杆和除渣钢丝束;所述燃烧室为由左至右逐渐缩口型结构,燃烧室内由左至右依次为一级燃烧区域、二级燃烧区域和三级燃烧区域,一次配风管与一级燃烧区域连通,二次配风管与二级燃烧区域连通,三次配风管与三级燃烧区域连通;燃烧室的进料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防倒烧挡板,防倒烧挡板的下沿至进料绞龙留有30mm的距离;所述除渣随动板水平设置在灰尘沉降室内,燃烧室支架上安装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执行端穿过灰尘沉降室的底壁与除渣随动板连接,除渣随动板的上端面上布置有多个除渣钢丝束。优选的:所述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还包括分料器,所述分料器安装在燃烧室的进料口处。如此设置,防止生物质燃料阻塞进料口,同时可保证均匀进料。优选的:所述喷火器为多头可旋转喷火器。如此设置,应用灵活。优选的:所述一级燃烧区域、二级燃烧区域和三级燃烧区域分别设置有火焰观视镜。如此设置,便于观察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状态,适时调整配风情况。优选的:所述燃烧室上设有防爆口。如此设置,更好的保证燃烧器的安全运行。优选的:所述进料绞龙为电动进料绞龙。如此设置,省时省力。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内部形成三级燃烧,保证了生物质燃料的充分燃烧,通过在燃烧室进料口处设置防倒烧挡板,防止火焰窜入进料口,引起倒烧问题,通过设置除渣随动板、电动推杆和除渣钢丝束实现了快速、便捷且及时清理结渣。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生物质燃烧器尤其适用于颗粒状为8㎜以下,发热值在15530KJ/㎏以下的生物质的燃烧,适用于配套锅炉热功率在0.07MW----0.7MW之间。附图说明图1是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燃烧室;2-进料斗;3-进料绞龙;4-燃烧器支架;5-一次配风管;6-二次配风管;7-三次配风管;8-灰尘沉降室;9-自动点火器;10-喷火器;11-防倒烧挡板;12-除渣随动板;13-电动推杆;14-除渣钢丝束;15-一级燃烧区域;16-二级燃烧区域;17-三级燃烧区域;18-分料器;19-火焰观视镜;20-防爆口。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1、进料斗2、进料绞龙3、燃烧器支架4、灰尘沉降室8、自动点火器9和喷火器10,燃烧室1的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2,进料绞龙3穿设在燃烧器1内,燃烧室1的炉箅子下方安装有灰尘沉降室8,灰尘沉降室8的底面上设置有燃烧器支架4,燃烧室1的出口端连接喷火器10,自动点火器9设置在燃烧室1内;所述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还包括一次配风管5、二次配风管6、三次配风管7、防倒烧挡板11、除渣随动板12、电动推杆13和除渣钢丝束14;所述燃烧室1为由左至右逐渐缩口型结构,燃烧室内由左至右依次为一级燃烧区域15、二级燃烧区域16和三级燃烧区域17,一次配风管5与一级燃烧区域15连通,二次配风管6与二级燃烧区域16连通,三次配风管7与三级燃烧区域17连通;燃烧室1的进料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防倒烧挡板11,防倒烧挡板11的下沿至进料绞龙3留有30mm的距离;所述除渣随动板12水平设置在灰尘沉降室8内,燃烧室支架4上安装有电动推杆13,电动推杆13的执行端穿过灰尘沉降室8的底壁与除渣随动板12连接,除渣随动板12的上端面上布置有多个除渣钢丝束14。所述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还包括分料器18,所述分料器18安装在燃烧室1的进料口处。所述喷火器10为多头可旋转喷火器。所述一级燃烧区域15、二级燃烧区域16和三级燃烧区域17分别设置有火焰观视镜19。所述燃烧室1上设有防爆口20。所述进料绞龙3为电动进料绞龙。本实施方式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

【技术保护点】
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1)、进料斗(2)、进料绞龙(3)、燃烧器支架(4)、灰尘沉降室(8)、自动点火器(9)和喷火器(10),燃烧室(1)的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2),进料绞龙(3)穿设在燃烧器1内,燃烧室(1)的炉箅子下方安装有灰尘沉降室(8),灰尘沉降室(8)的底面上设置有燃烧器支架(4),燃烧室(1)的出口端连接喷火器(10),自动点火器(9)设置在燃烧室(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还包括一次配风管(5)、二次配风管(6)、三次配风管(7)、防倒烧挡板(11)、除渣随动板(12)、电动推杆(13)和除渣钢丝束(14);所述燃烧室(1)为由左至右逐渐缩口型结构,燃烧室内由左至右依次为一级燃烧区域(15)、二级燃烧区域(16)和三级燃烧区域(17),一次配风管(5)与一级燃烧区域(15)连通,二次配风管(6)与二级燃烧区域(16)连通,三次配风管(7)与三级燃烧区域(17)连通;燃烧室(1)的进料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防倒烧挡板(11),防倒烧挡板(11)的下沿至进料绞龙(3)留有30mm的距离;所述除渣随动板(12)水平设置在灰尘沉降室(8)内,燃烧室支架4上安装有电动推杆(13),电动推杆(13)的执行端穿过灰尘沉降室(8)的底壁与除渣随动板(12)连接,除渣随动板(12)的上端面上布置有多个除渣钢丝束(14)。...

【技术特征摘要】
1.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包括燃烧室(1)、进料斗(2)、进料绞龙(3)、燃烧器支架(4)、灰尘沉降室(8)、自动点火器(9)和喷火器(10),燃烧室(1)的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2),进料绞龙(3)穿设在燃烧室(1)内,燃烧室(1)的炉箅子下方安装有灰尘沉降室(8),灰尘沉降室(8)的底面上设置有燃烧器支架(4),燃烧室(1)的出口端连接喷火器(10),自动点火器(9)设置在燃烧室(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烧电动除渣生物质燃烧器还包括一次配风管(5)、二次配风管(6)、三次配风管(7)、防倒烧挡板(11)、除渣随动板(12)、电动推杆(13)和除渣钢丝束(14);所述燃烧室(1)为由左至右逐渐缩口型结构,燃烧室内由左至右依次为一级燃烧区域(15)、二级燃烧区域(16)和三级燃烧区域(17),一次配风管(5)与一级燃烧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彦东张海龙潘家英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东升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