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圆短臂带回输胆汁装置型T管,包括T管长臂(1)、T管短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胆汁回输管(3)及导丝(4),所述的T管短臂(2)为半圆短臂结构,其固定联接在T管长臂(1)的一端,并与T管长臂(1)为一体;胆汁回输管(3)设置在T管长臂(1)内,其一端从T管短臂(2)与T管长臂(1)的连接处引出,另一端从T管长臂(1)的外壁引出,导丝(4)设在胆汁回输管(3)内。(*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半圆短臂带回输胆汁装置型T管。目前,国内外应用于临床的T管为全圆管状短臂,无回输胆汁装置。在实际操作使用时,胆总管切开探查后,需将T管短臂放入胆总管,长臂引出体外引流胆汁。两周后,在长臂周围形成一完整纤维组织管道后,拔管时才能使胆汁不漏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由于在拔管时,T管短臂要通过围绕长臂所形成的纤维组织瘘道才能拔出体外,此时,两圆柱形短臂折叠阻力较大,易拔断短臂,致使橡胶管异物滞留在胆道内,引起胆管炎,还会形成结石的核心。此类事故时有报道。另外,传统的T管在引流的两周内,每天丧失胆汁约500-1000ml。胆汁的成份主要为水、胆酸盐、胆色素等,大量的胆盐及水份丧失会导致水电解质失衡,酸碱平衡紊乱,还会造成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如维生素K的缺乏,会导致出血倾向,此外,还会引起肠道内菌群失调,损害肝脏网状内皮系统,使肌体免疫功能受到影响。本技术的目的是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拔管时可减少拔管阻力,拔管非常容易,避免拔断短臂的半圆短臂带回输胆汁装置型T管。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在引流的两周内,把引流出的胆汁经回输管进入十二指肠被吸收利用,起到改善凝血功能,提高肌体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主要由T管长臂、T管短臂、回输胆汁管及导丝组成,T管短臂为半圆短臂结构,其固定联接在T管长臂的一端,并与T管长臂为一体,胆汁回输管设置在T管长臂内,其一端从T管短臂与T管长臂的连接处引出,另一端从T管长臂的外壁引出,在胆汁回输管内设有导丝。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由于其改进了T管的短臂,从而消除了现有T管短臂在拔出时两柱状全圆短臂折叠所造成的阻力,避免了短臂断入胆道内而引起并发症的危险。使得T管短臂在拔出时非常容易。由于其增设了回输胆汁装置,因而在实施胆汁引流的两周内流出的胆汁可经回输管进入十二脂肠被吸收利用,避免了每日500-1000ml胆汁的丢失,不会产生因胆汁丢失而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改善了凝血功能,并不破坏肠道内菌群,提高了肌体的免疫力,有利于患者的顺利康复。本技术附图为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如下如图所示本实施主要由T管长臂1、T管短臂2、回输胆汁管3及导丝4组成,T管短臂2为半圆短臂结构,其固定联接在T管长臂1的一端,并与T管长臂1为一体。胆汁回输管3设在T管长臂1内,其一端从T管短臂2与T管长臂1的连接处引出,另一端从T管长臂1的外壁引出,即在T管长臂1上开孔使其引出。用于引导胆汁回输管3进入十二指肠的导丝4设在胆汁回输管3内,导丝4采用具有弹性的螺旋钢丝。在胆汁回输管3的后端上还设有塞盖5。本实施例在临床使用时,通过导丝4把胆汁回输管3引入人体十二指肠内,然后抽出导丝4,把从T管长臂内引出体外的胆汁,再经胆汁回输管3引入人体十二指肠内,达到改善凝血功能,提高肌体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半圆短臂带回输胆汁装置型T管,包括T管长臂(1)、T管短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胆汁回输管(3)及导丝(4),所述的T管短臂(2)为半圆短臂结构,其固定联接在T管长臂(1)的一端,并与T管长臂(1)为一体;胆汁回输管(3)设置在T管长臂(1)内,其一端从T管短臂(2)与T管长臂(1)的连接处引出,另一端从T管长臂(1)的外壁引出,导丝(4)设在胆汁回输管(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圆短臂带回输胆汁装置型T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胆汁回输管(3)的后端设有塞盖(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圆短臂带回输胆汁装置型T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丝(4)采用具有弹性的螺旋钢丝。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半圆短臂带回输胆汁装置型T管,其主要由T管长臂(1)、T管短臂(2)、胆汁回输管(3)及导丝(4)组成,T管短臂(2)为半圆结构,其固定联接在T管长臂(1)的一端,并与T管长臂(1)为一体,胆汁回输管(3)设置在T管长臂(1)内,其一端从T管短臂(2)与T管长臂(1)的连接处引出,另一端从T管长臂(1)的外壁引出,导丝(4)设在胆汁回输管(3)内。本技术在临床使用时,引出体外的胆汁可通过胆汁回输管引入体内,起到改善肌体免疫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具其拔管容易,避免了拔断T管短臂的危险。文档编号A61M25/00GK2317882SQ9724844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陈建民, 李海潮, 李云东 申请人:陈建民, 李海潮, 李云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民,李海潮,李云东,
申请(专利权)人:陈建民,李海潮,李云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