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这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为恒温镀槽,恒温镀槽内设置有水平的恒温隔板,恒温隔板上开有若干个通孔,恒温隔板将恒温镀槽分隔成恒温腔和控温腔上下两个腔体,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恒温腔内;控温腔内安装有加热管,控温腔出口管连接恒温循环泵,恒温循环泵连接恒温腔入口管,恒温腔入口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恒温腔中并安装有若干个循环喷嘴,温度传感器、加热管分别连接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恒温循环泵的电机分别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镀槽内各点温度的平均性,提高了温控精度,使得镀件的质量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沉积镀槽,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
技术介绍
随着电沉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电沉积镀槽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目前常用的电沉积镀槽的结构只有一个槽,其加热方式大多为电加热或蒸汽加热,镀槽内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相连。当电沉积开始时,温度传感器将镀槽内的温度信号传输到外部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内预先设置的温度决定是否进行加热,进而对镀槽内镀液的温度进行控制。由于现有电沉积镀槽仅有一个槽,镀槽内的镀液无法实现流动与循环效果,易造成镀槽内镀液的各点温度差异,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为搅拌,但其不能有效的解决各点温度差异。由于镀槽内镀液的温差,使得温度传感器向外传输的数值不准确,进而不能有效的控制镀液温度,使得电沉积所得镀件的质量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这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用于解决现有电沉积镀槽不能有效的控制镀液温度的问题。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为恒温镀槽,恒温镀槽内设置有水平的恒温隔板,恒温隔板上开有若干个通孔,恒温隔板将恒温镀槽分隔成恒温腔和控温腔上下两个腔体,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恒温腔内;控温腔内安装有加热管,控温腔出口管连接恒温循环泵,恒温循环泵连接恒温腔入口管,恒温腔入口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恒温腔中,恒温腔入口管的另一端安装有若干个循环喷嘴,温度传感器、加热管分别连接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恒温循环泵的电机分别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上述方案中恒温镀槽上端口通过连接轴安装有恒温镀槽盖,恒温镀槽上端口与恒温镀槽盖之间安装有橡胶圈或泡沫圈,以降低恒温镀槽与恒温镀槽盖的间隙,进而实现保温功能。
上述方案中恒温镀槽内壁下部焊接有四个支撑块,四个支撑块均匀分布,恒温隔板放置于四个支撑块上。
上述方案中恒温腔入口管的另一端连接三通,三通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有竖直的喷管,每个喷管上设置若干个孔,每个孔处均安装循环喷嘴,各喷嘴沿垂向分布,可保证恒温腔内温度的均匀性。
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中恒温镀槽上下两部分的镀液形成循环,当进行电沉积加工时,先通过加热管对镀槽下部分控温腔的镀液进行加热,再通过恒温循环泵以及镀液循环喷嘴将镀槽下部分控温腔内加热后的镀液喷洒至镀槽上部分恒温腔内,以实现热交换,最终达到镀槽上下两部分的镀液形成循环,从而提高了镀槽内各点温度的平均性,提高了温控精度,使得镀件的质量得到提高。
2、本专利技术具有温控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采油此镀槽进行电沉积加工,可有效的提高镀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剖面图;
图3为PLC控制恒温循环泵的原理图及梯形图;
图4为PLC控制温度控制器的梯形图。
图中:1-恒温镀槽,2-温度控制器,3-出口管,4-恒温循环泵,5-入口管,6-恒温镀槽盖,7-喷嘴,8-恒温隔板,9-加热管,10-温度传感器,11-恒温腔,12控温腔,13-喷管,14-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结合图1、图2所示,这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为恒温镀槽1,恒温镀槽1内设置有水平的恒温隔板8,恒温隔板8将恒温镀槽1分隔成恒温腔11和控温腔12上下两个腔体,恒温隔板8上开有若干个通孔,以实现恒温隔板8上下两槽内镀液的循环。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恒温腔11内;控温腔12内安装有加热管9,控温腔12出口管连接恒温循环泵4,恒温循环泵4连接恒温腔入口管5,恒温腔入口管5的另一端伸入到恒温腔11中,恒温腔入口管5的另一端连接三通,三通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有竖直的喷管13,每个喷管13上设置若干个孔,每个孔处均安装循环喷嘴7,各喷嘴7沿垂向分布,可保证恒温腔11内温度的均匀性。温度传感器10、加热管9分别连接温度控制器10,温度控制器2、恒温循环泵4的电机分别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14,以实现对其自动控制的功能。
恒温镀槽1上端口通过连接轴安装有恒温镀槽盖6,恒温镀槽1上端口与恒温镀槽盖6之间安装有橡胶圈或泡沫圈,以降低恒温镀槽1与恒温镀槽盖6的间隙,进而实现保温功能。
恒温镀槽1内壁下部焊接有四个支撑块,四个支撑块均匀分布,恒温隔板8放置于四个支撑块上,支撑块目的是用于支撑恒温隔板8。
当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开始工作时,向恒温镀槽1中倾倒镀液,关闭恒温镀槽盖6,打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14电源,温度控制器2将信号由电极线传输到加热管9上进行加热,在镀液进行加热时,温度传感器10不断将信号由电极线传输回温度控制器2内。与此同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14控制恒温循环泵4工作,打开控温腔出口管3的阀门,镀液由恒温镀槽1下部被吸入出口管3,经由恒温循环泵4流到恒温腔入口管5中,从镀液循环喷嘴7中喷出,进入恒温镀槽1上部。此时镀液通过恒温隔板8实现流动与循环,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时,上述步骤不断重复,直至加工完成,在此期间,恒温镀槽1内镀液的温度始终保持相对恒定。
如图3所示,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14控制恒温循环泵4的过程中,X0为泵电机正转按钮SB1,X1为泵电机反转按钮SB2,X2为停止按钮SB3,Y0为正转接触器KM1线圈,Y1为反转接触器KM2线圈。当对控制恒温循环泵4的程序编程完毕后,将其下载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14中,即可实现对恒温循环泵4电机的自动控制。
如图4所示,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14控制温度控制器2的过程中,X3为开始加热按钮SB4,X4为停止加热按钮SB5,通过引入中间继电器M0来实现开始/停止加热功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中间继电器M0中,设置的最低温度为20℃(即K20),设置的最高温度为40℃(即K40),通过区间比较指令ZCP对温度传感器10传回的信号决定是否进行加热,D为读取温度,本程序以10℃为例(即D10)。当对控制温度控制器2的程序编程完毕后,将其下载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14中,即可实现对温度控制器2的自动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为恒温镀槽(1),恒温镀槽(1)内设置有水平的恒温隔板(8),恒温隔板(8)上开有若干个通孔,恒温隔板(8)将恒温镀槽(1)分隔成恒温腔(11)和控温腔(12)上下两个腔体,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恒温腔(11)内;控温腔(12)内安装有加热管(9),控温腔出口管(3)连接恒温循环泵(4),恒温循环泵(4)连接恒温腔入口管(5),恒温腔入口管(5)的另一端伸入到恒温腔(11)中,恒温腔入口管(5)的另一端安装有若干个循环喷嘴(7),温度传感器(10)、加热管(9)分别连接温度控制器(2),温度控制器(2)、恒温循环泵(4)的电机分别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恒温电沉积镀槽为恒温镀槽(1),恒温镀槽(1)内设置有水平的恒温隔板(8),恒温隔板(8)上开有若干个通孔,恒温隔板(8)将恒温镀槽(1)分隔成恒温腔(11)和控温腔(12)上下两个腔体,温度传感器(10)安装在恒温腔(11)内;控温腔(12)内安装有加热管(9),控温腔出口管(3)连接恒温循环泵(4),恒温循环泵(4)连接恒温腔入口管(5),恒温腔入口管(5)的另一端伸入到恒温腔(11)中,恒温腔入口管(5)的另一端安装有若干个循环喷嘴(7),温度传感器(10)、加热管(9)分别连接温度控制器(2),温度控制器(2)、恒温循环泵(4)的电机分别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法锋,马春阳,田济语,和雅楠,国雪,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