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学志专利>正文

育苗容器及移动式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40856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3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育苗容器及移动式育苗方法,育苗容器,包括采用可自动降解材料制成的育苗盆,在育苗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移动式育苗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实施:(1)规划作物培育区;(2)培育生长;(3)成苗成熟;(4)成熟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中不需更换栽培容器,作物可以随原盆整体移栽,解决了更换栽培容器对作物造成伤根的问题,避免了伤根缓苗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大大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特定时间段对作物进行移动,使作物生长空间精准化,提高了作物培育的管理效率,提高了对土地、水、肥及人工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作物培育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育苗技术,特别是涉及育苗容器及移动式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容器育苗技术在国内是一种常见的普及型技术,它是用特定容器培育作物的一种育苗方式。目前,容器育苗大体分为两种方式:1、在固定容器中培育作物,直至其成熟为止;2、根据作物生长需要频繁更换容器进行培育。上述两种容器育苗方式均存在一些问题:1、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所需的生长空间差别很大,若采用固定容器对作物进行培育,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均在提前预留好的、相对固定的生长空间内进行,这就导致从作物生长的初始阶段起,作物所占用的土地就多于其生长需求的土地;与此同时,在作物生长的初始阶段起,管理者对于作物生长空间的管理投入也必然大于作物实际所需,消耗的水、肥以及人工也都大于作物生长实际所需;2、为了降低对于作物的管理投入,提高土地、水、肥以及人工的利用率,就需要频繁更换容器对作物进行培育,但频繁更换容器,会伤害作物根系,一旦作物根系收到伤害,就需要缓苗,这又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作物成活率。因此,传统容器育苗方式无法克服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流动性,不能很好的解决作物从小到大连续生长的根本性问题以及在移栽过程中更换容器造成的伤根、缓苗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育苗容器,解决目前育苗容器无法适应苗木从小到大连续生长的全过程,以及更换容器会对苗木造成伤根,需要缓苗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育苗方法,以解决目前作物种植空间和时间不能充分利用,管理投入大于实际所需,对于水、肥和人工的消耗大于实际所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育苗容器,其包括采用可自动降解材料制成的育苗盆,在所述育苗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进一步的,在所述育苗盆外套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成长盆,所述成长盆采用可自动降解材料制成,在所述成长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当所述成长盆为一个以上时,由内向外套设在所述育苗盆外的所述成长盆依次为第一成长盆、第二成长盆、……、第N成长盆,N大于1;所述第一成长盆至所述第N成长盆的口径及深度依次增大。进一步的,在最外侧的所述成长盆外侧套设有一个成熟盆,在所述成长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进一步的,将一个以上的所述第N成长盆置于一个成熟盆内,在所述成长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进一步的,在所述育苗盆外侧套设有一个成熟盆,在所述成长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进一步的,将一个以上的所述育苗盆置于一个成熟盆内,在所述成长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进一步的,所述育苗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进一步的,所述成长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成熟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的任意一种。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移动式育苗方法,其按如下步骤进行实施:(1)规划作物培育区;(2)培育生长;(3)成苗成熟;(4)成熟收获;其中,所述步骤(1)规划作物培育区:根据作物生长实际所需规划作物的培育区,所述培育区分为生长区和成熟区,所述生长区的用地面积小于所述成熟区的用地面积;所述步骤(2)培育生长:将所述作物的幼苗种植于育苗盆内,然后将种植有所述幼苗的所述育苗盆紧密摆放于所述生长区内,并对所述幼苗进行成长培育管理,直至所述幼苗成长为成苗;所述步骤(3)成熟:将所述成苗连同所述育苗盆整体移栽至成熟盆内,然后将所述成熟盆紧密摆放于所述成熟区内,并对所述成苗进行成熟培育管理,直至收获;与此同时,在所述生长区内重复所述步骤(2)操作;所述步骤(4)成熟收获:所述成熟区内果实成熟收获后,在所述成熟区内重复所述步骤(3)操作。进一步的,所述生长区分为幼苗区和成长区,所述幼苗区的用地面积小于所述成长区的用地面积,所述成长区的用地面积小于所述成熟区的用地面积,种植有所述幼苗的所述育苗盆紧密摆放于所述幼苗区内,待所述幼苗生长为成长苗后,将种植有所述成长苗的所述育苗盆整体移栽至成长盆内,并将所述成长盆紧密摆放于所述成长区内,直至所述成长苗生长为成苗;与此同时,在所述幼苗区内重复进行将所述幼苗种植于所述育苗盆内的操作。进一步的,所述成长区可以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当所述成长区为一个以上时,所述成长区包括第一成长区、第二成长区……第N成长区,所述成长区的用地面积由所述第一成长区至所述第N成长区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成长区摆放种植有随所述育苗盆整体移栽至第一成长盆的第一成长苗,所述第二成长区摆放有随所述第一成长盆整体移栽至第二成长盆的第二成长苗,以此类推,所述第N成长区摆放有随第N-1成长盆的整体移栽至第N成长盆的所述第N成长苗,最终的所述第N成长苗为所述成苗,然后所述成苗随同第N-1成长盆整体移栽至所述成熟盆内;每次将所述第N-1成长区的所述N-1成长苗移至第N成长区后,与此同时,都将所述第N-2成长区的所述N-2成长苗移至第N-1成长区。进一步的,所述成熟盆内可以摆放至少一个所述第N成长盆。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在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中不需更换栽培容器,作物可以随原盆整体移栽,解决了更换栽培容器对作物造成伤根的问题,避免了伤根缓苗影响作物生长的问题,大大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2)由于作物随原种植盆移动,避免移栽过程中产生废弃的容器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3)本专利技术育苗容器的育苗盆和成长盆由可降解材料制成,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安全环保;(4)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特定时间段对作物进行移动,使作物生长空间精准化,使其生长空间以及培育条件均符合其实际所需,避免作物生长占用过多的土地,避免对作物生长投入的管理成本、水、肥及人工大于作物生长的实际所需,提高了作物培育的管理效率,提高了对土地、水、肥及人工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作物培育成本;(5)使作物生长空间精准化,实现了作物生长的过程的动态连续循环,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资源,提高了作物种植效率,在相同的时间内,与传统种植方法相比,可使作物收获量大大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一种俯视图。图3为图1的另一种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一种俯视图。图6为图4的另一种俯视图。图7为实施例3的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采用可自动降解材料制成的育苗盆,在所述育苗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29 CN 20151063323971.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采用可自动降解材料制成的
育苗盆,在所述育苗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育苗
盆外套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成长盆,所述成长盆采用可自动降解材料
制成,在所述成长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当所述成长
盆为一个以上时,由内向外套设在所述育苗盆外的所述成长盆依次为
第一成长盆、第二成长盆、……、第N成长盆,N大于1;所述第一
成长盆至所述第N成长盆的口径及深度依次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最外侧的
所述成长盆外侧套设有一个成熟盆,在所述成长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
置有若干个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将一个以上
的所述第N成长盆置于一个成熟盆内,在所述成长盆的侧壁和底部均
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育苗
盆外侧套设有一个成熟盆,在所述成长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
个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将一个以上
的所述育苗盆置于一个成熟盆内,在所述成长盆的侧壁和底部均设置
有若干个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

\t所述育苗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2、3、4任意一项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
于,所述成长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3、4、5、6任意一项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
在于,所述成熟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的任意一种。
10.移动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按如下步骤进行实施:(1)
规划作物培育区;(2)培育生长;(3)成苗成熟;(4)成熟收获;其
中,
所述步骤(1)规划作物培育区:根据作物生长实际所需规划作
物的培育区,所述培育区分为生长区和成熟区,所述生长区的用地面
积小于所述成熟区的用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学志贾爱果袁虎张玉梅王丽梅倪生利
申请(专利权)人:冯学志贾爱果袁虎张玉梅王丽梅倪生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