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边机构,包括驱动部和旋转翻边部;驱动部包括上模斜楔、驱动滑块、翻边刀块、下模导滑板、侧导板及驱动导板;旋转翻边部包括活动凸模、旋转轴及活动凸模安装座;活动凸模通过旋转轴与活动凸模安装座转动连接;凸出部的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在工作状态下,驱动导板作用于耐磨层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驱动部和旋转翻边部结构,通过驱动部的驱动导板与旋转翻边部的活动凸模相作用,使得翻边机构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不需要额外气源驱动,即能够实现端部的负角翻边;同时通过旋转翻边部结构,实现负角翻边后不能取件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
,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翻边的模具中的翻边机构及模具。
技术介绍
翻边模具根据冲压方向不同分为垂直翻边模具、斜楔翻边模具和带扩张结构的翻边模具。在该侧围板覆盖件上有多个位置需要翻边,必须考虑模具结构实现的可能性。将斜楔机构用于模具,冲模通过斜楔将压力机滑块的垂直运动转换成斜楔的非垂直方向运动,以实现对零件的各种侧向冲压加工。对于有负角的冲压件,为方便取件,下模通常使用活动机构,现有技术靠双向运动斜楔或旋转斜楔实现。如图1所示为双向运动斜楔结构,包括下模座1、活动凹模2、压料板3、斜楔板4及活动凸模5;为了实现图1中的A部分所示位置翻边功能,即斜楔板4下行同时推动活动凸模5和活动凹模2平动,实现翻边。双向运动斜楔结构的缺点是,双向运动斜楔在对零件进行内翻边时,要考虑翻边后的零件取件以及凸、凹模强度,所以结构尺寸都比较大。如果活动凹模行程不够,可能退料就会产生问题,若活动凹模和活动凸模行程不够,会使零件翻边后产生弹性变形,造成零件尺寸精度差。为了克服现双向运动斜楔结构的缺点,现有技术对翻边机构提出改进,改进后的翻边机构的最大特点为,将现双向运动斜楔结构的水平运动改进为转动,这样降低了模具的使用空间,减少了模具费用。但是这样的改进,使得翻边机构比较复杂,此翻边机构的驱动机构是通过气缸来实现的,需要外接气源,气管的布线也比较复杂,另外气缸与模具下行的同步性出现差异时容易产生模具故障;并且当翻边部分狭窄时,结构过于复杂,而模具空间无法完成复杂翻边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边机构及使用这一翻边机构的模具,以解决翻边部件端部的负角翻边问题,同时节约模具空间降低模具费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翻边机构,包括驱动部和旋转翻边部;所述驱动部包括上模斜楔、驱动滑块、翻边刀块、下模导滑板、侧导板及驱动导板;所述上模斜楔固定于模具的上模上;所述驱动滑块与所述上模斜楔连接并可沿所述上模斜楔滑动;所述翻边刀块固定于所述驱动滑块上;所述侧导板固定于所述翻边刀块的侧面;所述驱动导板固定于所述翻边刀块的下部;所述下模导滑板固定于所述模具的下模上;工作状态下,所述驱动滑块沿所述下模导滑板滑动;所述旋转翻边部包括活动凸模、旋转轴及活动凸模安装座;所述活动凸模通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活动凸模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凸模安装座固定于所述下模上;所述活动凸模包括凸模本体及沿所述凸模本体下侧向外延伸的凸出部;在所述凸模本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活动凸模安装座及所述通孔;所述凸出部的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在工作状态下,所述驱动导板作用于所述耐磨层上。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翻边部还包括缓冲块和弹顶销;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弹顶销均固定于所述下模上;所述缓冲块的上端面与所述凸模本体活动接触;所述弹顶销与所述凸出部活动接触。所述活动凸模安装座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相互平行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弹顶销穿孔;在所述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第二侧边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旋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通孔及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弹顶销穿过所述弹顶销穿孔后,所述弹顶销上端与所述凸出部活动接触。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凸模本体连接处为弧面;所述凸出部的端部设置有弧形导角。在所述活动凸模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起吊孔;两个所述起吊孔对称设置。所述旋转轴包括旋转轴本体、第一套环、第二套环、第一套管及第二套管;所述旋转轴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法兰;所述第一套环、所述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管及所述第二套管均套设于所述旋转轴本体上;所述第一套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套管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一种模具,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翻边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驱动部和旋转翻边部结构,通过驱动部的驱动导板与旋转翻边部的活动凸模相作用,使得翻边机构的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不需要额外气源驱动,即能够实现端部的负角翻边;同时通过旋转翻边部结构,实现负角翻边后不能取件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技术双向运动斜楔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待加工件端部负角翻边结构示意图;图3为另一种待加工件端部负角翻边结构示意图;图4为再一种待加工件端部负角翻边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翻边机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翻边机构后视图;图7为旋转翻边部分解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翻边机构开始工作时,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翻边机构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翻边机构结束工作状态时,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模具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下模座,2活动凹模,3压料板,4斜楔块,5活动凸模,01上模斜楔,02驱动滑块,03翻边刀块,04下模导滑板,05活动凸模,06旋转轴,07缓冲块,08活动凸模安装座,09弹顶销,010侧导板,011驱动导板,012上模,013下模,051凸模本体,052凸出部,501起吊孔,502耐磨层,503通孔,061法兰,601第一套环,602第一套管,603第二套环,604第二套管,081底座,082第一侧边,083第二侧边,801第一安装孔,802第二安装孔,803弹顶销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主要是用来解决负角翻边的翻边机构,具体是用来解决部件端部的负角翻边机构,待翻边部件如图2至图4所示部件的负角翻边。本技术方案的翻边机构不用于其它情况下的翻边。本专利技术的翻边位于尖角部位,如图2所示B处为尖角端部的负角翻边;如图3所示C处为尖角一侧右翻边型面;如图4所示D处为尖角一侧左翻边型面;本申请还包括其它情况下的端部负角翻边,在此无法一一列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边机构,如图5至图7所示,包括驱动部和旋转翻边部。所述驱动部包括上模斜楔01、驱动滑块02、翻边刀块03、下模导滑板04、侧导板010及驱动导板011。所述上模斜楔01固定于模具的上模012上,随着上模012的动作而运动;所述驱动滑块02与所述上模斜楔01连接并可沿所述上模斜楔01滑动;即在刚开始工作时,驱动滑块02随着上模012的向下运动,随着上模斜楔01一起向下运动,当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和旋转翻边部;所述驱动部包括上模斜楔、驱动滑块、翻边刀块、下模导滑板、侧导板及驱动导板;所述上模斜楔固定于模具的上模上;所述驱动滑块与所述上模斜楔连接并可沿所述上模斜楔滑动;所述翻边刀块固定于所述驱动滑块上;所述侧导板固定于所述翻边刀块的侧面;所述驱动导板固定于所述翻边刀块的下部;所述下模导滑板固定于所述模具的下模上;工作状态下,所述驱动滑块沿所述下模导滑板滑动;所述旋转翻边部包括活动凸模、旋转轴及活动凸模安装座;所述活动凸模通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活动凸模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凸模安装座固定于所述下模上;所述活动凸模包括凸模本体及沿所述凸模本体下侧向外延伸的凸出部;在所述凸模本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活动凸模安装座及所述通孔;所述凸出部的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在工作状态下,所述驱动导板作用于所述耐磨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部和旋转翻边部;
所述驱动部包括上模斜楔、驱动滑块、翻边刀块、下模导滑板、侧导板及
驱动导板;
所述上模斜楔固定于模具的上模上;所述驱动滑块与所述上模斜楔连接并
可沿所述上模斜楔滑动;
所述翻边刀块固定于所述驱动滑块上;所述侧导板固定于所述翻边刀块的
侧面;所述驱动导板固定于所述翻边刀块的下部;
所述下模导滑板固定于所述模具的下模上;工作状态下,所述驱动滑块沿
所述下模导滑板滑动;
所述旋转翻边部包括活动凸模、旋转轴及活动凸模安装座;所述活动凸模
通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活动凸模安装座转动连接;
所述活动凸模安装座固定于所述下模上;
所述活动凸模包括凸模本体及沿所述凸模本体下侧向外延伸的凸出部;
在所述凸模本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旋转轴穿过所述活动凸模安装座及所
述通孔;
所述凸出部的上表面设置有耐磨层;在工作状态下,所述驱动导板作用于
所述耐磨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翻边部还包
括缓冲块和弹顶销;所述缓冲块与所述弹顶销均固定于所述下模上;
所述缓冲块的上端面与所述凸模本体活动接触;所述弹顶销与所述凸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伟峰,陈馨,张国兵,赵烈伟,韩永志,刘程,徐迎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