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涤纶面料的纺织浆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1334009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3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涤纶面料的纺织浆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组合物是由丙烯酸酯组合物和纳米SiO2复合变性淀粉混合而成,所述丙烯酸酯组合物由(A)选自(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具有碳原子数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数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酯键合有碳原子数6以上的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丙烯腈、(D)复合引发剂和(E)链转移剂组成;纳米SiO2复合变性淀粉是将淀粉经酸化、交联、氧化、引入经表面改性过的纳米级SiO2、再经超声分散制得。该浆料能明显提高经纱上浆性能,提高纺织效率,适用于涤纶面料的经纱上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涤纶面料的纺织浆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目前广泛使用的纺织浆纱用浆料主要有四类:变性淀粉、聚乙烯醇、聚酯和聚丙烯酸酯浆料。变性淀粉浆料成膜性好,与天然纤维亲合力强,易于退浆,是纺织浆纱的主浆料组分;但淀粉浆料浆纱强力不够,不耐磨,而且与涤纶纤维亲合力不够。聚乙烯醇浆料浆膜强力大,柔韧性好,浆液流动性好;但是聚乙烯醇难于退浆,而且由于聚乙烯醇难于降解,易导致白色环境污染,欧盟已经立法禁止使用。聚酯浆料的化学结构与涤纶相似,故其与涤纤维亲合力强,尤其适用于含涤纤维,而且其退浆容易;但聚酯浆料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易降解,在煮浆和上浆过程中发生水解,导致浆纱强度下降,限制了聚酯浆料的应用。聚丙烯酸酯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浆纱辅助浆料组分,产品形式为聚丙烯酸乳液和固体丙烯酸酯。聚丙烯酸乳液固含量仅为25%,运输成本高;而且乳化剂的存在往往恶化其使用性能,譬如产生泡沫、影响其与其他类浆料的相容性等。固体丙烯酸酯浆料比较受欢迎,但市面上的固体丙烯酸酯浆料吸湿再粘严重,浆膜强度不够。因此,不论是聚丙烯酸乳液还是固体丙烯酸酯,均仍然不能完全替代聚乙烯醇。固体丙烯酸酯的合成可以采用乳液聚合破乳法和沉淀聚合法。乳液聚合破乳法:首先采用乳液聚合得到玻璃化温度>37℃的聚丙烯酸酯乳液,然后用Na2SO4或浓H2SO4破乳;该方法实验室小试尚且操作困难,更不便于工业化生产。而沉淀聚合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溶媒体系和聚合单体配方,使得聚合反应平稳进行,所得聚合物沉淀颗粒均一,收率高,不吸湿再粘,水溶性好,易退浆,与淀粉相容性佳,而且最关键的要求粘度可控从而控制膜强度和聚丙烯酸酯的渗透性,所以链转移剂的选择也很重要。因此,目前研究的重点还应放在固体丙烯酸酯的合成上,以期获得更好的经纱上浆性能,提高纺织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浆料耐磨性好、不吸湿再粘的用于涤纶面料的纺织浆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涤纶面料的纺织浆料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丙烯酸酯组合物与纳米SiO2复合变性淀粉按1:5-1:1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例如可以按1:5、1:6、1:7、1:8、1:9或1:10的质量比混合物而成,优选为1:6-1:8,进一步优选为1:7。其中,所述丙烯酸酯组合物由(A)选自(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具有碳原子数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数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酯键合有碳原子数6以上的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丙烯腈、(D)复合引发剂和(E)链转移剂组成。其中,所述(D)复合引发剂是由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和过氧化苯甲酰组成;(E)链转移剂是由黄原酸酯、亚硫酸氢钠和正十二硫醇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A)成分优选为选自具有碳原子数12以上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长链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所述数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A)成分进一步优选为选自氢化聚丁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氢化聚异戊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具有碳原子数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数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B)成分优选为酯键合有选自金刚烷基、降冰片基、异冰片基、二环戊基以及环己基的一种以上的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丙烯酸酯组合物中,以(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总量为基准,其中,(A)成分为10-90质量%,例如可以是10质量%、12质量%、15质量%、20质量%、24质量%、30质量%、40质量%、50质量%、60质量%、70质量%、80质量%或90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丙烯酸酯组合物中,以(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总量为基准,其中,(B)成分为10-80质量%,例如可以是10质量%、12质量%、15质量%、20质量%、24质量%、30质量%、40质量%、50质量%、60质量%、70质量%或80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丙烯酸酯组合物中,以(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总量为基准,其中,(C)成分为0.5-50质量%,例如可以是0.5质量%、10质量%、15质量%、20质量%、24质量%、30质量%、40质量%或50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丙烯酸酯组合物中,相对于(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D)成分的量为0.01-10质量份,例如可以是0.01质量份、0.1质量份、0.5质量份、1质量份、2质量份、5质量份、8质量份或10质量份,(E)成分的量为0.01-10质量份,例如可以是0.01质量份、0.1质量份、0.5质量份、1质量份、2质量份、5质量份、8质量份或10质量份。根据本专利技术,(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是在末端具有丙烯酰基和/或甲基丙烯酰基、在骨架中含有二烷基聚硅氧烷的化合物。该(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大多情况下是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改性物,也可通过苯基或甲基以外的烷基代替甲基将二烷基聚硅氧烷骨架中的烷基的全部或一部分取代。作为甲基以外的烷基可以列举乙基、丙基等。作为这样的物质,具体地可以列举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X-24-8201、X-22-174DX、X-22-2426、X-22-2404、X-22-164A、X-22-164C。另外,(A)成分的(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可以使用具有丙烯酰氧基烷基末端或甲基丙烯酰氧基烷基末端的聚二烷基硅氧烷,具体地可以列举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末端聚二甲基硅氧烷、(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基)末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丙烯酰氧基末端环氧乙烷二甲基硅氧烷-环氧乙烷ABA嵌段共聚物、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末端支链聚二甲基硅氧烷等。其中,优选使用(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基)末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丙烯酰氧基末端环氧乙烷二甲基硅氧烷-环氧乙烷ABA嵌段共聚物。(A)成分的长链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为含有长链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作为长链烷基可以列举碳原子数12以上的烷基,具体地可以列举例如十二烷基、月桂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包含硬脂基)、二十烷基、三十烷基以及四十烷基等。另外,碳原子数12以上的烷基还可以是来自聚丁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涤纶面料的纺织浆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是由丙烯酸酯组合物与纳米SiO2复合变性淀粉按1:5‑1:10的质量比组成;其中,所述丙烯酸酯组合物由(A)选自(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具有碳原子数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数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酯键合有碳原子数6以上的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丙烯腈、(D)复合引发剂和(E)链转移剂组成;其中,所述(D)复合引发剂是由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和过氧化苯甲酰组成;(E)链转移剂是由黄原酸酯、亚硫酸氢钠和正十二硫醇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涤纶面料的纺织浆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是由丙
烯酸酯组合物与纳米SiO2复合变性淀粉按1:5-1:10的质量比组成;
其中,所述丙烯酸酯组合物由(A)选自(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硅油、具有碳原
子数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数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亚烷基
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种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B)酯键合有碳原子数
6以上的脂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C)丙烯腈、(D)复合引发剂和(E)
链转移剂组成;
其中,所述(D)复合引发剂是由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和过氧化苯甲酰组成;
(E)链转移剂是由黄原酸酯、亚硫酸氢钠和正十二硫醇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成分为选自具有碳
原子数12以上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长链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所述数
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成分为选自氢化聚
丁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以及氢化聚异戊二烯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具有碳原子
数12以上的烷基的烷基(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数均分子量400以上的聚乙二醇二
(甲基)丙烯酸酯。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成分为酯键合
有选自金刚烷基、降冰片基、异冰片基、二环戊基以及环己基的一种以上的脂
环式烃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组合物
中,以(A)成分、(B)成分和(C)成分的总量为基准,其中,(A)成分为10-90质量%、
(B)成分为10-80质量%、(C)成分为0.5-50质量%,相对于(A)成分、(B)成分和
(C)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D)成分的量为0.01-10质量份,(E)成分的量为

\t0.01-10质量份。
6.如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SiO2复合变
性淀粉由二氧化硅溶胶和变性淀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长安曙光手套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