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布线管理系统,包括:具有适于连接线缆连接器的多个端口的配线架,其中,在配线架上对应于至少部分端口设置有指示元件;多个第一通信单元,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相应线缆连接器上且被设置成当线缆连接器插入到端口后第一通信单元位于端口之外;多个第二通信单元,至少部分第二通信单元分别对应于一个端口,第二通信单元和相应的第一通信单元设置成可通过非接触方式进行通信;和一个或多个控制模块,配置成控制和读写至少部分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升级配线架,以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布线管理
,尤其涉及可升级的布线管理系统和配线架、以及用于该配线架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管理者面临大范围甚至超大范围的网络布线的管理。目前,在机房和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中,配线架主要采用交叉连接模式和直连模式。交叉连接模式是指采用两个配线架来实现交换机到终端用户的链路连接的连接模式。在此模式中,一个配线架的后端端口分别与交换机的相应端口相连接,另一个配线架的后端端口则分别与终端用户的相应端口相连接,而两个配线架之间采用跳线的方式来实现整个链路的连通。直连模式则是指采用一个配线架实现从交换机到终端用户的链接连接的连接模式。在此模式中,跳线的一端直接连接到交换机,另外一端连接到配线架的前端,配线架的后端再与终端用户相连接。然而,无论使用哪种模式,布线系统的管理都落后于网络开发的速度。而传统布线管理系统中,端口信息需要写在纸质文件上然后被人为地录入到后台管理计算机中。这一过程经常会由于人为错误而导致实际的连接和后台管理计算机中的信息不一致。此外,在机房或者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中,布线非常混乱,很难准确知道机房中端口使用率,例如哪些端口正在使用,哪些端口未使用。尤其是当综合布线发生变化时而需要改变交换机和配线架之间的网络连接时,非常容易出现错误。为了解决此问题,有人提出了采用智能布线管理的解决方案。目前较为流行的是接触式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这种解决方案中使用特殊的带有9针或者10针的线缆和适配器,但是这些特殊的线缆和适配器增加了用户的成本和更换的难度。同时,还有人提出了非接触式的使用RFID技术的解决方案。然而,在大多数使用RFID的解决方案中,RFID标签被直接设计在跳线的连接器里。在这些解决方案中,如果RFID标签坏掉需要更换时,那么带有标签的线缆也必须被更换,增加了成本并且浪费了线缆资源。尤其当应用在全金属的屏蔽适配器中时,由于RFID信号被金属屏蔽掉,导致不能在读写器和RFID标签之间进行通信。此外,现在的智能布线管理系统通常采用将有源的控制模块与无源的配线架结合为一体的设计,因此,如果用户在设计初始阶段没有计划用智能布线管理而随着系统地更新升级后又想换成智能系统的情况,则无法在原系统地基础上进行升级,只能切断网络,将机房里所有配线架全部换掉。这样不但浪费成本,而且使用及其不便。鉴于上述情况,业界亟待一种改进的布线管理系统和可升级配线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或者减轻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布线管理系统,其能够在不断网的情况下对插设在配线架端口处的线缆连接器上的通信单元进行增减和替换。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布线管理系统,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线缆连接器中的通信单元的信号遭受金属适配器屏蔽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布线管理系统,其通信信号可靠稳定,维护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线缆连接器中的通信单元的信号遭受金属适配器屏蔽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级配线架,其能够在不断网的情况下对插设在端口处的线缆连接器上的通信单元进行增减和替换。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级配线架,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线缆连接器中的通信单元的信号遭受金属适配器屏蔽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级配线架,其通信信号可靠稳定,维护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布线管理系统,包括:配线架,该配线架具有适于连接线缆连接器的多个端口,其中,在配线架上对应于至少部分端口设置有适于指示相应端口与线缆连接器互联状态的指示元件;多个第一通信单元,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相应线缆连接器上且被设置成当线缆连接器插入到端口后第一通信单元位于端口之外;多个第二通信单元,至少部分第二通信单元分别对应于一个端口,第二通信单元和相应的第一通信单元设置成可通过非接触方式进行通信;和—个或多个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配置成控制和读写至少部分第一通信单元和第二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进一步地,在配线架上对应于至少部分端口设置有安装开口,安装开口设置在端口的下方或上方且与端口间隔一定距离。详细地,线缆连接器设置有外套,外套可拆卸地安装到线缆连接器上,第一通信单元固定在外套的一底板上,且底板可贯穿于相应端口处的安装开口。更具体地,外套包括一收容结构,收容结构设置成可将至少部分线缆连接器收容在其内部。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两端分别具有线缆连接器的线缆,提供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成对的外套,并且在成对的外套上分别设置彼此匹配的一对第一通信单元。例如,成对的外套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成对的外套中的另一个上的柱状部和/或柱状口插接配合的柱状口和/或柱状部。进一步地,控制模块包括读写电路和控制电路,读写电路与多个第二通信单元连接并且配置成将信息从第一通信单元读出和/或写入第一通信单元,而控制电路连接读写电路并且配置成控制第二通信单元与第一通信单元之间的通信以及控制读写电路对第一通信单元的信息读写。详细地,控制模块和第二通信单元可拆卸地固定到配线架上。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和第二通信单元设置在一安装板上,安装板可拆卸地固定到配线架上。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控制电路还被配置成控制指示元件的启闭。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单元为射频识别标签,和第二通信单元为射频识别天线。优选地,第二通信单元或/和第一通信单元还设有信号加强部件。例如,信号加强部件包括铁氧体层。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布线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与控制模块通信并且配置成执行对控制模块的管理。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单元还可以配置成为指示元件和控制模块供电。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布线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中央管理单元,中央管理单元配置成以网络通信方式控制控制单元且具有人机交互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本体和外套,该本体设置成可与配线架的端口相连通以实现数据通信,而外套可拆卸地安装到线缆连接器的本体上。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外套包括收容结构和与收容结构平行设置的一底板,收容结构设置成可将至少部分线缆连接器的本体收容在其内部。其中,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信单元,第一通信单元包括射频识别标签。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对于两端分别具有线缆连接器的线缆,提供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成对的外套,并且在成对的外套上分别设置彼此匹配的一对第一通信单元。例如,成对的外套中的每一个具有与成对的外套中的另一个上的柱状部和/或柱状口插接配合的柱状口和/或柱状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升级配线架,该配线架具有适于连接线缆连接器的多个端口,在配线架上对应于至少部分端口设置有安装开口和指示相应端口与线缆连接器互联状态的指示元件,其中,安装开口设置在端口的下方或上方且与端口间隔一定距离。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安装开口适于将对应于相应的端口的外套带有第一通信单元的部分结构贯穿于其中以使第一通信单元被布置于端口之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升级配线架,还可以包括一安装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板上的多个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布线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线架(102),所述配线架具有适于连接线缆连接器(203)的多个端口(303),其中,在所述配线架(102)上对应于至少部分端口(303)设置有适于指示相应端口(303)与线缆连接器(203)互联状态的指示元件(304);多个第一通信单元(202),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分别可拆卸地固定在相应所述线缆连接器(203)上且被设置成当所述线缆连接器(203)插入到所述端口(303)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202)位于所述端口(303)之外;多个第二通信单元(401),至少部分第二通信单元(401)分别对应于一个所述端口(303),所述第二通信单元(401)和相应的所述第一通信单元(202)设置成可通过非接触方式进行通信;和一个或多个控制模块(601),所述控制模块配置成控制和读写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信单元(202)和第二通信单元(401)之间的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敏,魏坚,陆鸿,杨艳红,黄正,白晓阳,杨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