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434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2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其中R1选自氢、C1-C4的烷基、C2-C6烯基-C1-C6的烷基;R2和R3可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选自C1-C6的烷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式I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可用于防治真菌病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杀菌剂领域。涉及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杀菌用途。
技术介绍
由于杀菌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病害会对其产生抗性,因此,需要不断专利技术新型的和改进的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和组合物。4-二氟甲基吡唑酰胺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已有报道。如农药学学报,2011,13(6):576-580公开了化合物KC1、KC2和KC3(分别为文章中化合物7g、7f和7a)及其离体杀菌活性。CN1646494A公开了化合物KC4(专利中化合物11),该化合物已经商品化,英文通用名bixafen。现有技术中,结构如本专利技术通式I所示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杀菌活性更好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它可应用于农业或林业上病害的防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式中:R1选自氢、C1-C4的烷基、C2-C6烯基-C1-C6的烷基;R2和R3可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选自C1-C6的烷基;本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通式I中:R1选自氢、C1-C4的烷基、C2-C4烯基-C1-C3的烷基;R2和R3可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戊基。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通式I中:R1选自氢、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C2-C4烯基-C1-C3的烷基;R2选自甲基或乙基;R3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戊基。本专利技术中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通式I中:R1选自氢、甲基、异丁基、烯丙基、2-甲基烯丙基、丁-3-烯-2-基或2-甲基-丁-3-烯-2-基;R2选自甲基或乙基;R3选自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或戊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通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除另有注明外,反应式中各基团定义同前。方法一:通式II化合物与通式III化合物在适宜的溶剂中、适宜的碱存在下,温度为-10℃到适宜溶剂的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制得目标化合物I。适宜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己烷、苯、甲苯、乙酸乙酯、乙腈、四氢呋喃、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等。适宜的碱包括碱金属如锂、钠或钾的氢化合物如氢化钠,碱金属如锂、钠或钾的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还可以是碱金属的碳酸盐如碳酸钠,也可以是有机碱如三乙胺、叔丁醇钠等。通式II化合物可参考下列文献制备:CN101979375A。通式III化合物可参考下列文献制备: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2012,20(3):1213-1221;农药,2007,46(5):307-309。方法二:式中,X代表卤素。通式II化合物与通式IV化合物在适宜的溶剂中、适宜的碱存在下,温度为-10℃到适宜溶剂的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制得化合物V。适宜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己烷、苯、甲苯、乙酸乙酯、乙腈、四氢呋喃、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等。适宜的碱包括碱金属如锂、钠或钾的氢化合物如氢化钠,碱金属如锂、钠或钾的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还可以是碱金属的碳酸盐如碳酸钠,也可以是有机碱如三乙胺、叔丁醇钠等。通式V化合物与通式VI化合物(市售)在适宜的溶剂中、适宜的碱存在下,温度为-10℃到适宜溶剂的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制得目标物化合物I。适宜的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己烷、苯、甲苯、乙酸乙酯、乙腈、四氢呋喃、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亚砜等。适宜的碱包括碱金属如锂、钠或钾的氢化合物如氢化钠,碱金属如锂、钠或钾的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钠,还可以是碱金属的碳酸盐如碳酸钠,也可以是有机碱如三乙胺、叔丁醇钠等。通式IV化合物为市售试剂或可参考下列文献制备: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5):59-63。表1列出了部分通式I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表1部分通式I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部分化合物的1HNMR(300MHz,CDCl3)数据如下:化合物1:8.09(brs,1H),7.99(s,1H),7.33-7.34(m,1H),7.19-7.25(m,1H),7.03-7.06(m,1H),6.91(t,1H),6.65-6.69(dd,1H),4.55-4.59(m,1H),3.92(s,1H),1.28(d,6H)。化合物2:8.13(s,1H),7.98(s,1H),7.33-7.34(t,1H),7.19-7.24(t,1H),7.02-7.05(m,1H),6.91(t,1H),6.66-6.69(m,1H),4.29-4.35(m,1H),3.92(s,3H),1.59-1.77(m,2H),1.25-1.30(d,3H),0.94-0.99(t,3H)。化合物3:8.10(s,1H),7.99(s,1H),7.32-7.33(d,1H),7.19-7.24(m,1H),7.03-7.07(m,1H),6.89(t,1H),6.65-6.71(dd,1H),4.38-4.40(m,1H),3.93(s,3H),1.60-1.71(m,2H),1.47-1.58(m,2H),1.25(d,2H),0.91-0.98(t,3H)。化合物6:8.17(s,1H),7.99(s,1H),7.35(s,1H),7.19-7.26(t,1H),6.74-7.10(t,1H),7.03-7.06(d,1H),6.66-6.69(d,1H),4.12-4.16(m,1H),3.90(s,1H),1.63-1.73(m,4H),0.88-0.97(t,6H)。化合物7:8.02(s,1H),7.91(brs,1H),7.53-7.51(m,1H),7.18-7.13(m,1H),6.88(t,1H),6.76-6.73(m,1H),4.51(m,1H),3.95(s,3H),2.16(s,3H),1.30(d,6H)。化合物8:8.02(s,1H),7.95(s,1H),7.42-7.44(d,1H),7.11-7.16(t,1H),6.92(t,1H),6.71-6.74(d,1H),4.26-4.32(m,1H),3.87(s,3H),2.16(s,3H),1.59-1.80(m,2H),1.20-1.29(d,3H),0.95-1.00(t,3H)。化合物9:8.06(s,1H),7.95(s,1H),7.40-7.43(d,1H),7.11-7.17(t,1H),6.76-7.17(t,1H),6.72-6.74(d,1H),4.35-4.37(m,1H),3.86(s,3H),2.15(s,3H),1.41-1.55(m,4H),1.27-1.28(d,3H),0.91-0.94(t,3H)。化合物10:7.99(s,1H),7.94(s,1H),7.47-7.50(d,1H),7.12-7.18(t,1H),6.74-7.07(t,1H),6.70-6.74(d,1H),4.33-4.36(m,1H),3.93(s,3H),2.16(s,3H),1.34-1.73(m,6H),1.25-1.27(d,3H),0.88-0.94(t,3H)。化合物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PCT国内申请,权利要求书已公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25 CN 20131060644301.一种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如通式I所示:式中:R1选自氢、C1-C4的烷基;R2和R3可相同或不同,分别独立的选自C1-C6的烷基。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中:R1选自氢、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R2选自甲基或乙基;R3选自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或戊基。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通式I中:R1选自氢、甲基;R2选自甲基或乙基;R3选自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亮李玉钢单中刚吴沙沙王斌刘吉永刘鹏周继中杨辉斌李斌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