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管、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32859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2 0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量子管、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量子管包括管体、多个第一荧光粒子以及多个第二荧光粒子。管体具有弧状出光面。第一荧光粒子设置于管体中。第二荧光粒子设置于管体中。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多个光源以及量子管。导光板具有弧状入光面。光源邻近于弧状入光面设置。量子管设置于弧状入光面与光源之间,且弧状出光面相对于弧状入光面。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块上。多个光源可以是发出相同色光的光源。藉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确保背光模块中的多个光源的发光效率与寿命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量子管,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弧状出光面的量子管、装设有此量子管的的背光模块及装设有此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如何兼具节能环保(例如,不使用彩色滤光片)以及显示质量(例如,动态画面反应时间(MotionPictureResponseTime,MPRT)),是液晶显示器要持续改善的问题。若可以利用高速液晶(例如,蓝相液晶),将可以实现兼具节能环保且优良显示质量的液晶显示装置。蓝相液晶是高速反应的液晶,上升时间(risingtime)和下降时间(fallingtime)都在1毫秒以下。高速液晶可以改善液晶显示装置严重的动态模糊(motionblur)。场色序法(FieldSequentialColor,FSC)是一种不需使用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的显示技术,少了彩色滤光片,可以增加显示面板的穿透率,但一定要搭配快速反应的液晶,才不会因为液晶的反应过慢,降低了背光源可以点亮的时间和增加驱动方式的复杂度。
请参考图1以及图2,图1是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10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装设有图1中的背光模块10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背光模块1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12,其中液晶显示面板12设置于背光模块10上。液晶显示面板12中具有位于上基板120与下基板122之间的蓝相液晶124以及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126。此外,液晶显示面板12还可于上基板120上形成触控感应电路128,以实现触控功能。
如图1与图2所示,背光模块10包括导光板100、多个红光光源102R、多个绿光光源102G、多个蓝光光源102B、反射片104以及光学膜片组合106。于实际应用中,导光板100上可形成有扩散点(dotpattern)或其它干涉结构,使得红光光源102R、绿光光源102G与蓝光光源102B发出之光线进入导光板100后,可被均匀扩散而朝向液晶显示面板12的方向发出。反射片104可将部分杂散光加以反射,以增加整体的出光效率。此外,设置在导光板100上方的光学膜片组合106是用以改善光线的光学特性,其中光学膜片组合106所包括的光学膜片可以是棱镜片、扩散片等,视实际应用而定。
现有技术是将多个红光光源102R、多个绿光光源102G与多个蓝光光源102B沿导光板100的侧边交错排列,再搭配快速反应的蓝相液晶124,以场色序法来驱动红光光源102R、绿光光源102G与蓝光光源102B发光。然而,由于红光光源102R、绿光光源102G与蓝光光源102B的发光效率及寿命有所差异,使得液晶显示装置1的显示画质与使用寿命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量子管、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管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量子管包括管体、多个第一荧光粒子以及多个第二荧光粒子。所述管体具有弧状出光面。所述多个第一荧光粒子设置于所述管体中。所述多个第二荧光粒子设置于所述管体中。
所述弧状出光面是凸面或凹面。
所述管体具有交错排列的多个第一隔间、多个第二隔间以及多个第三隔间,所述多个第一荧光粒子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一隔间中,所述多个第二荧光粒子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二隔间中。
所述多个第一荧光粒子与所述多个第二荧光粒子混合。
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多个光源以及如前所述的量子管。所述导光板具有弧状入光面。所述多个光源邻近于所述弧状入光面设置。所述量子管设置于所述弧状入光面与所述多个光源之间,且所述弧状出光面相对于所述弧状入光面。
所述多个光源发出第一色光,所述多个第一荧光粒子将所述第一色光转换为第二色光,所述多个第二荧光粒子将所述第一色光转换为第三色光。
所述弧状出光面通过光学胶贴附于所述弧状入光面上。
所述导光板具有开槽,所述弧状入光面位于所述开槽中,所述量子管嵌合于所述开槽中。
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背光模块上。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是蓝相液晶显示面板。
因此,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量子管、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将具有弧状出光面的量子管设置于导光板的弧状入光面与多个光源之间,且于量子管中设置多个第一荧光粒子与多个第二荧光粒子。因此,多个光源可以是发出相同第一色光的光源(例如,蓝光光源),再通过第一荧光粒子将第一色光(例如,蓝光)转换为第二色光(例如,红光)且通过第二荧光粒子将第一色光(例如,蓝光)转换为第三色光(例如,绿光)。藉此,本专利技术可确保背光模块中的多个光源的发光效率与寿命的一致性。此外,由于第一荧光粒子与第二荧光粒子是设置于量子管中,而不会直接与光源接触,可避免第一荧光粒子与第二荧光粒子受到光源产生的高热而发生光衰现象。再者,当量子管的弧状出光面是凹面,且导光板的弧状入光面是凸面时,可有效提高背光模块的中心辉度;而当量子管的弧状出光面是凸面,且导光板的弧状入光面是凹面时,可使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质更加均匀。更甚者,本专利技术可利用光学胶或其它类似胶体将量子管固定于导光板的外侧,或将量子管208直接嵌合于导光板的开槽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装设有图1中的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装设有图3中的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2液晶显示装置10、20、30、40、50背光模块
12、22液晶显示面板100、200导光板
102R红光光源102G绿光光源
102B蓝光光源104、204反射片
106、206光学膜片组合120、220上基板
122、222下基板124、224蓝相液晶
126、226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128、228触控感应电路
202光源208量子管
210管体212第一荧光粒子
214第二荧光粒子216光学胶
2000弧状入光面2002开槽
2100弧状出光面2102第一隔间
2104第二隔间2106第三隔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以及图4,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装设有图3中的背光模块20的液晶显示装置2的剖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背光模块20以及液晶显示面板22,其中液晶显示面板22设置于背光模块20上。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22中可具有位于上基板220与下基板222之间的蓝相液晶224以及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226。当液晶显示面板22中具有蓝相液晶224时,液晶显示面板22就是蓝相液晶显示面板,且液晶显示面板22可以是场色序法液晶显示面板。场色序法(FieldSequentialColor,FSC)是一种不需使用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的显示技术,少了彩色滤光片,可以增加液晶显示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量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管包括:管体,具有弧状出光面;多个第一荧光粒子,设置于所述管体中;以及多个第二荧光粒子,设置于所述管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量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管包括:
管体,具有弧状出光面;
多个第一荧光粒子,设置于所述管体中;以及
多个第二荧光粒子,设置于所述管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状出光面是凸面或
凹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具有交错排列的
多个第一隔间、多个第二隔间以及多个第三隔间,所述多个第一荧光粒子设
置于所述多个第一隔间中,所述多个第二荧光粒子设置于所述多个第二隔间
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荧光粒子与
所述多个第二荧光粒子混合。
5.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包括:
导光板,具有弧状入光面;
多个光源,邻近于所述弧状入光面设置;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量子管,设置于所述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彬林进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瀚宇彩欣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