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包括杀虫剂喷洒,蚯蚓富集修复,微生物分解三个过程。经过杀虫剂喷洒,蚯蚓富集修复,微生物分解三个过程即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修复周期,一个修复周期为2个月,共进行3个修复周期,从每年阴历3月份开始到9月份结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本发明专利技术选择能够减少土壤中重金属总量且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即生物修复(动物修复)为主,化学修复为辅的工艺技术;蚯蚓因其重金属富集量大、生长周期短、提取简单、效果明显等特点而成为土壤修复机具潜力的一项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合生物化学复合修复,顺利实现了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具有极其明显的效果,而且不产生对土壤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00011 分案申请,原申请号2014105573508,申请日2014.10.21,名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 生化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修复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化修复方 法,属于土壤修复方法领域。
技术介绍
自古以来,土壤一直就是我国广大农民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即使是在现代经 济生活中,土壤依然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和各种经济关系的载体。但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 发展,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日倶增,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给人类赖以生存的 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由于重金属进入土壤后不易分解、转化或富集,以及土壤系统本身 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变得十分困难。 土壤重金属来源:1、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 于能源、运输、冶金和建筑材料生产产生的气体和粉尘。除汞以外,重金属基本上是以气溶 胶的形态进入大气,经过自然沉降和降水进入土壤。2、随污水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利用污水 灌溉是灌区农业的一项古老的技术,主要是把污水作为灌溉水源来利用。由于我国工业迅 速发展,工矿企业污水未经分流处理而排入下水道与生活污水混合排放,从而造成污灌区 土壤重金属含量逐年增加。3、随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固体废弃物种类繁多,成分 复杂,不同种类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不同。其中矿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最为严重。这 类废弃物在堆放或处理过程中,由于日晒、雨淋、水洗重金属极易移动,向周围土壤、水体扩 散。4、随农药物资进入土壤的重金属。 目前,国内外用来降解或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物理法、化学 法和生物修复法等3大类。采用物理法不仅成本昂贵,且需要特殊的仪器和经过培训的专业 人员,更主要的是无法从根本上就解决问题。化学修复就是向土壤投入改良剂,通过对重金 属的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作用,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化学修复是在土壤原 位上进行的,简单易行。但是不是永久的修复措施。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技术治理污染土壤 的一种新方法。利用生物削减、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毒性。由于该方法效果 好,易操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热点。 公布号CN 102909215 A(申请号201210454286.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 化学淋洗和生物修复相结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该专利技术提出先进行化学淋洗修复 后进行生物修复的策略进行修复。具体方法为:首先,对不同类型的受污染的土壤,进行分 类:重度污染和轻度污染。然后对重度污染的土壤通过添加酸性螯合剂进行淋洗,提取出土 壤中高浓度的重金属,对淋洗不完全的部分残留的低浓度的受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公 布号CN 103785676 A(申请号201410018435.9)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重 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螯合剂联合竹柳吸收重金属。该方法利用 具有生长快、抗性强、材质好的优质速生竹柳对重金属离子?13、〇1、211工(1和(>进行吸收, 并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螯合剂促进竹柳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经过3~4年达到生 态修复的目的,竹柳生态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后,土壤中?13、〇1、211、0(1和(>浓度达到《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n类标准。公布号CN 103143559 A(申请号 201310111990.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所述方法的整 体过程如下:首先在土壤上繁育藻类,随后利用藻类能够吸收重金属离子的特性,让藻类在 生长过程中大量吸附重金属离子,当藻类生长较为旺盛之后养殖蚯蚓,蚯蚓喜食土壤中的 有机物,藻类成为蚯蚓进食的首选,这样藻类携带着重金属离子便被蚯蚓吞食,重金属离子 随着藻类有机质一起被蚯蚓的消化系统吸收,因此重金属在蚯蚓体内富集。最后通过收获 蚯蚓的方式将重金属从土壤系统中移除出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化修复方法,该生化修复方法是对 修复场地无污染和破坏,对环境友好的土壤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化修复方法,包括杀虫剂喷洒,蚯蚓 富集修复,微生物分解三个过程。 在所述杀虫剂喷洒过程中所述杀虫剂主要由有机肥280-320份,微生物菌剂28-32 份、苦参碱〇 . 05-0.1份,鱼藤0.03-0.09份、菌毒清0.02-0.03份和苏云金杆菌粉末0.02-0.06份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 优选的,所述杀虫剂主要由有机肥300份,微生物菌剂30份、苦参碱0.075份,鱼藤 0.06份、菌毒清0.025份和苏云金杆菌粉末0.04份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 所述杀虫剂的制备工艺是: A、 将有机肥置于无菌的塑料薄膜上,摊平,盖上无菌的塑料薄膜紫外线杀菌2-4天,掀 去薄膜,置于阴凉地,然后加入微生物菌剂混匀备用; B、 将苦参碱和鱼藤置于瓦罐内,用温度为15-25°C的温开水浸泡30-45分钟,用水量为 原料重量的2-6倍,无烟小火煎煮35-45分钟,冷却,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待用; C、 将菌毒清和苏云金杆菌粉末一同放入配药器中,搅拌均匀,再将步骤B所得上清液加 入到配药器中,混匀,倒入喷雾器中,兑水,均匀的喷洒在步骤A所得物上,即得杀虫剂。 所述蚯蚓富集修复为: A、 将所述杀虫剂均匀的撒在土壤上面,用翻土机将土壤翻匀,待1-2天后,放入养殖好 的蚯蚓; B、 每隔2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在上午的10点-下午1点; C、 蚯蚓收集:在收集蚯蚓的前3-5天停止浇水,将即将腐烂的树叶或者秸杆铺设在土壤 表面,招引蚯蚓在表层活动,收集蚯蚓。 在所述微生物分解过程为:蜣螂放置于已经收集过蚯蚓的土壤,待4-6天后,收集 蜣螂。 经过杀虫剂喷洒,蚯蚓富集修复,微生物分解三个过程即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修复 周期,一个修复周期为2个月,共进行3个修复周期,从每年阴历3月份开始到9月份结束。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化修复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所述的蚯蚓选用太平2号蚯蚓蚓 种。所述杀虫剂喷洒,优选的方案是,所用微生物菌剂为北京中科惠农EM菌。所述蚯蚓富集修复,优选的方案是,蚯蚓的富集修复周期为1个半月。 本专利技术所用主要材料的功能如下: 有机肥:有机肥指用作肥料的粪便、秸杆等有机物,包含粪肥、堆肥等。有机肥有利于提 高土壤的肥力。广义上的有机肥:俗称农家肥,包括以各种动物、植物残体或代谢物组成,如 人畜粪便、秸杆、动物残体、屠宰场废弃物等。与化肥相比:1)生物有机肥营养元素齐全;化 肥营养元素只有一种或几种。2)生物有机肥能够改良土壤;化肥经常使用会造成土壤板结。 3)生物有机肥能提高产品品质;化肥施用过多导致产品品质低劣。4)生物有机肥能改善作 物根际微生物群,提高植物的抗病虫能力;化肥则是作物微生物群体单一,易发生病虫害。 5)生物有机肥能促进化肥的利用,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单独使用易造成养分的固定和流 失。与精制有机肥相比:精制有机肥是畜禽粪便经过烘干、粉碎后包装出售的商品有机肥。 1)生物有机肥完全腐熟,不烧根,不烂苗;精制有机肥未经腐熟,直接使用后在土壤里腐熟, 会引起烧苗现象。2)生物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化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1)杀虫剂喷洒:所述杀虫剂由有机肥280份,微生物菌剂28份、苦参碱0.05份,鱼藤0.03份、菌毒清0.02份和苏云金杆菌粉末0.02份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制备工艺是:A、将有机肥置于无菌的塑料薄膜上,摊平,盖上无菌的塑料薄膜紫外线杀菌2‑4天,掀去薄膜,置于阴凉地,然后加入微生物菌剂(北京中科惠农EM菌)混匀备用;B、将苦参碱和鱼藤置于瓦罐内,用温度为15℃的温开水浸泡30分钟,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2‑6倍,无烟小火煎煮35分钟,冷却,静置4小时,取上清液待用;C、将菌毒清和苏云金杆菌粉末一同放入配药器中,搅拌均匀,再将步骤B所得上清液加入到配药器中,混匀,倒入喷雾器中,兑水,均匀的喷洒在步骤A所得物上,即得杀虫剂;(2)蚯蚓富集修复:A、将所述杀虫剂均匀的撒在土壤上面,用翻土机将土壤翻匀,待1‑2天后,放入养殖好的蚯蚓(太平2号蚯蚓);B、每隔2天浇一次水,每次浇水在上午的10点‑下午1点;C、蚯蚓收集:在收集蚯蚓的前3‑5天停止浇水,将即将腐烂的树叶或者秸秆铺设在土壤表面,招引蚯蚓在表层活动,收集蚯蚓;蚯蚓的富集修复周期为1个半月;(3)蜣螂放置于已经收集过蚯蚓的土壤,待4‑6天后,收集蜣螂;经上述三个过程即完成了一个完整的修复周期,一个修复周期为2个月,共进行3个修复周期,从每年阴历3月份开始到9月份结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苗庆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