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非充气轮胎,其中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与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间隔了作为外筒体(13)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的外筒宽度(W1)的0.25倍以上且0.9倍以内的距离。第一弹性连接板(21)的一端部(21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配置在与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W1)的0.1倍以内的范围。第二弹性连接板(22)的一端部(22a)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H)上配置在与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外筒体(13)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H)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W1)的0.1倍以内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在内部不充填加压空气的情况下使用的非充气轮胎。本申请要求2013年11月15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37104号和2013-237105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在充填加压空气使用的现有充气轮胎中,爆胎的发生是在结构上不可避免的问题。近些年,为了解决该问题,例如,如以下专利文献1所公开地,已经提出了一种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体,其安装于车轴;外筒体,其被构造成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安装体;以及连接构件,其被构造成使安装体与外筒体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671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现有技术的非充气轮胎中,轮胎的转弯性能存在改进的空间。另外,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在现有技术的非充气轮胎中,在该非充气轮胎的行进期间,会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发生不期望的侧向力。考虑到上述事实,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改善转弯性能、抑制行进期间侧向力的产生以及改善操纵稳定性的非充气轮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安装于车轴;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所述安装体;以及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被构造成使所述安装体与所述外筒体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包括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弹性连接板和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弹性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在该第一弹性连接板在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部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在该第二弹性连接板在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了作为所述外筒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外筒宽度的0.25倍以上且0.9倍以内的距离,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并且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上述中央部与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上述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了外筒宽度的0.25倍以上且0.9倍以内的距离,所以抑制了这两种弹性连接板在变形时彼此缓冲,能够在提高作为连接构件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刚性的侧向刚性的同时抑制非充气轮胎的重量增加。也就是,当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上述中央部与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上述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间隔小于外筒宽度的0.25倍时,不能容易地确保作为连接构件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构件宽度,可能难以提高连接构件的侧向刚性。另外,当上述间隔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大于外筒宽度的0.9倍时,连接构件的构件宽度过大,可能难以抑制非充气轮胎的重量的增加。这里,由于以这种方式在提高连接构件的侧向刚性的同时抑制了非充气轮胎的重量的增加,所以在非充气轮胎转弯时产生的转弯力能够被连接构件容易地接收。此外,在非充气轮胎中,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以下,称作“外筒体的一侧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外筒体的一侧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另外,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以下,称作“外筒体的另一侧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外筒体的另一侧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因此,当非充气轮胎转弯并被输入外倾时,能够抑制在这两种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处产生应力。也就是,当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伸出外筒体的一侧端缘,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朝向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外侧伸出外筒体的另一侧端缘时,一端部均被直接输入外倾,可能会显著地增大一端部处产生的应力。另外,当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外筒体的一侧端缘间隔了大于外筒宽度的0.1倍的距离,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与外筒体的另一侧端缘间隔了大于外筒宽度的0.1倍的距离时,可能在一端部中容易地形成应力集中部位。因此,由于能够以上述方式抑制转弯时在这两种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处产生应力,所以与连接构件的对转弯时产生的转弯力的易接收性组合,例如,能够使非充气轮胎转弯时的姿势稳定化等,能够改善转弯性能。另外,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可以在从所述外筒体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延伸的同时朝向轮胎周向上的相反侧延伸,并且该两种弹性连接板的所述一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可以为所述外筒宽度的0.7倍以下。在该情况下,由于这两种弹性连接板在从外筒体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延伸的同时朝向轮胎周向上的相反侧延伸,所以当在非充气轮胎行进时轮胎径向上的压缩负载施加于非充气轮胎,并且连接构件沿轮胎径向压缩变形时,力从这两种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朝向轮胎周向上的相反侧作用于外筒体。这里,由于这两种弹性连接板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不同位置处,所以如上所述的力从这两种弹性连接板的一端部作用于外筒体时,绕着沿轮胎径向延伸的轴线的力矩产生在外筒体的供连接构件连接的部分。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发现:非充气轮胎产生上述力矩,并且该力矩在非充气轮胎行进时会产生不期望的侧向力。这里,在这两种弹性连接板中,与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之间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为外筒宽度的0.7倍以下。因此,能够在不使结构复杂化的同时抑制上述力矩的产生,能够提高非充气轮胎的直进性,以改善操纵稳定性。因此,不仅能够改善转弯性能,而且还能够改善直进性,能够可靠地改善非充气轮胎的操纵稳定性。另外,可以设置有外装于所述外筒体的圆筒状的胎面构件,当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图中观察时,所述胎面构件的外周面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充气轮胎,其包括: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安装于车轴;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所述安装体;以及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被构造成使所述安装体与所述外筒体以能够移位的方式连接,所述连接构件包括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弹性连接板和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弹性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在该第一弹性连接板在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部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在该第二弹性连接板在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了作为所述外筒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外筒宽度的0.25倍以上且0.9倍以内的距离,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并且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15 JP 2013-237104;2013.11.15 JP 2013-237101.一种非充气轮胎,其包括:
安装体,所述安装体安装于车轴;
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围绕所述安装体;以及
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被构造成使所述安装体与所述外筒体以能够移
位的方式连接,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配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的、位于轮胎宽
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第一弹性连接板和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
弹性连接板,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在该第一弹性连接板在所述安装体和所述
外筒体之间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部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在该第二弹性
连接板在所述安装体和所述外筒体之间延伸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在轮胎宽度
方向上彼此间隔了作为所述外筒体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的外筒宽度的
0.25倍以上且0.9倍以内的距离,
所述第一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
向上的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
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度
方向上的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外筒宽度的0.1倍以内
的范围,并且
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的与所述外筒体连接的一端部的位于轮胎宽度方
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配置在与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宽
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相同的位置处,或者配置在所述外筒体的位于轮胎
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缘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在所述外筒宽度的0.1
倍以内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连接
板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板在从所述外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部明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