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8940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2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出外壳、内芯和电缆芯线,其中:底出外壳包括:一底板,若干挡板,一组架线板,一连接部;内芯,放置于底出外壳的连接部内,其包括:一板体,其表面均匀开设有一组端子孔,边缘开设有定位凹陷,所述定位凹陷与连接部定位凸起相配合;一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针体及与针体连接的焊杯,所述焊杯表面开设有与板体上的端子孔相配合的卡槽;一限位块,与内芯板体连接,其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连接部限位槽对应,并卡入限位槽内;一组电缆芯线,其首端与导电端子焊杯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节省材料,并实现在电缆中间设置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针式电缆连接器,结合电源线和数据线,特点是减少占位面积并降低安装和成本,适用于过程自动控制及工业应用、自动化设备,电子设备,电子仪器仪表,传感器,商业运输,以及军用/航空应用。目前,我国主要存在如下专利:中国专利号:200820093004.9,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插座连接器、一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接插座、一第一弹性套管、一接插管、一第二弹性套管、一螺接座,接插座包括若干弹片,接插座插设在第一弹性套管中,第一弹性套管插设在插接管中,接插管凸设有若干弹片,接插管插设在第二弹性套管中,第二弹性套管插设在螺接座中;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入件、一第三弹性套管、一插入管、一第四弹性套管、一螺接头;插入件包括一插针,插针对应插入接插座的若干弹片之间,插入件插设在第三弹性套管中,第三弹性套管插入插入管中,插入管插设在第四弹性套管中,插入管对应插入接插管的若干弹片之间,第四弹性套管插入螺接头中,螺接头和螺接座通过螺纹连接。然而,该连接器耗材较多,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包括底出外壳、内芯和电缆芯线,其中:底出外壳包括:一底板,其表面沿长度方向两端开设有定位孔;若干挡板,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于底板长边上,并与底板所在平面垂直;一组架线板,包括第一架线板和第二架线板,分别设置于底板两侧短边上,并与底板所在平面垂直,所述架线板远离底板一端开设有架线口;一连接部,其端面位于底板底面中央,其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螺栓和螺纹,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定位凸起和限位槽;内芯,放置于底出外壳的连接部内,其包括:一板体,其表面均匀开设有一组端子孔,边缘开设有定位凹陷,所述定位凹陷与连接部定位凸起相配合;一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针体及与针体连接的焊杯,所述焊杯表面开设有与板体上的端子孔相配合的卡槽;一限位块,与内芯板体连接,其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连接部限位槽对应,并卡入限位槽内;一组电缆芯线,其首端与导电端子焊杯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电缆芯线和端子孔的数量均为4~5个。另,所述底出外壳表面有原始的火花纹。另有,所述底出外壳的挡板外侧设置有限位块。再,所述底出外壳的底板长边以及架线板一侧短边中央均设置有定位凸起。再有,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所述底出外壳连接部的螺栓为六角螺栓。还,所述电缆芯线穿过底出外壳的连接部通孔,并架设于架线板的架线口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耗材较少,有利于环保;底出外壳提供足够的支撑,可实现在电缆中间设置连接器;设置架线板可避免电缆芯线与底板摩擦造成磨损;设置螺栓和螺纹可实现连接器螺旋连接,增加连接器连接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的底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的4芯线内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的5芯线内芯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照图1~图5,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包括底出外壳1、内芯2和电缆芯线3,其中:底出外壳1包括:一底板11,其表面沿长度方向两端开设有定位孔12;若干挡板13,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于底板11长边上,并与底板11所在平面垂直;一组架线板14,包括第一架线板和第二架线板,分别设置于底板11两侧短边上,并与底板11所在平面垂直,所述架线板14远离底板11一端开设有架线口141;一连接部15,其端面位于底板11底面中央,其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螺栓151和螺纹152,内部开设有通孔153,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定位凸起154和限位槽(未图示);内芯2,放置于底出外壳1的连接部15内,其包括:一板体21,其表面均匀开设有一组端子孔22,边缘开设有定位凹陷23,所述定位凹陷23与连接部定位凸起154相配合;一组导电端子24,所述导电端子24包括一针体241及与针体连接的焊杯242,所述焊杯242表面开设有与板体上的端子孔相配合的卡槽243;一限位块25,与内芯板体21连接,其表面设有限位凸起251,所述限位凸起251与连接部限位槽(未图示)对应,并卡入限位槽(未图示)内;一组电缆芯线3,其首端与导电端子焊杯242焊接。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端子24、电缆芯线3和端子孔22的数量均为4~5个。另,所述底出外壳1表面有原始的火花纹。另有,所述底出外壳1的挡板14外侧设置有限位块142。再,所述底出外壳1的底板11长边以及架线板13一侧短边中央均设置有定位凸起111和131。再有,所述连接部15一体成型。且,所述底出外壳连接部15的螺栓151为六角螺栓。还,所述电缆芯线3穿过底出外壳的连接部通孔153,并架设于架线板的架线口141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耗材较少,有利于环保;底出外壳提供足够的支撑,可实现在电缆中间设置连接器;设置架线板14可避免电缆芯线3与底板11摩擦造成磨损;设置螺栓151和螺纹152可实现连接器螺旋连接,增加连接器连接的牢固性。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出外壳、内芯和电缆芯线,其中:底出外壳包括:一底板,其表面沿长度方向两端开设有定位孔;若干挡板,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于底板长边上,并与底板所在平面垂直;一组架线板,包括第一架线板和第二架线板,分别设置于底板两侧短边上,并与底板所在平面垂直,所述架线板远离底板一端开设有架线口;一连接部,其端面位于底板底面中央,其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螺栓和螺纹,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定位凸起和限位槽;内芯,放置于底出外壳的连接部内,其包括:一板体,其表面均匀开设有一组端子孔,边缘开设有定位凹陷,所述定位凹陷与连接部定位凸起相配合;一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针体及与针体连接的焊杯,所述焊杯表面开设有与板体上的端子孔相配合的卡槽;一限位块,与内芯板体连接,其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连接部限位槽对应,并卡入限位槽内;一组电缆芯线,其首端与导电端子焊杯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式底出型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出外壳、内芯和电缆芯线,其中:
底出外壳包括:
一底板,其表面沿长度方向两端开设有定位孔;
若干挡板,沿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于底板长边上,并与底板所在平面垂直;
一组架线板,包括第一架线板和第二架线板,分别设置于底板两侧短边上,并与底板所在平面垂直,所述架线板远离底板一端开设有架线口;
一连接部,其端面位于底板底面中央,其表面沿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螺栓和螺纹,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定位凸起和限位槽;
内芯,放置于底出外壳的连接部内,其包括:
一板体,其表面均匀开设有一组端子孔,边缘开设有定位凹陷,所述定位凹陷与连接部定位凸起相配合;
一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针体及与针体连接的焊杯,所述焊杯表面开设有与板体上的端子孔相配合的卡槽;
一限位块,与内芯板体连接,其表面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连接部限位槽对应,并卡入限位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志周文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华郡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