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源及其充放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886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及其充放电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移动电源及其充放电电路,当移动电源的输入输出端口外接上输入电源或者用电设备时,由MCU处理器通过采样唤醒模块检测具体状态,通过两个脉冲输入来控制充放电模块的开闭完成降压充电和升压放电工作。当外部电源插入对内置电池进行充电时,此时充放电模块中的升压放电电路处于关闭状态;当放电时,外部设备插入,MCU处理器对插入信号进行判别,当判断是给外部负载放电时,控制充放电模块中的升压放电电路对设备进行充电动作。将充放电模块集成在一起,使得占用空间小,在同等条件下把空间留给电池使其电池容量最大化,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源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及其充放电电路
技术介绍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都走进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为避免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不足,人们在外出时经常需要携带一个移动电源。移动电源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其可以为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但是,现有的移动电源的电路结构都较为复杂,一般都是按照常规线性降压芯片、升压芯片以及MCU控制器等组成的电路,其在PCB上占有空间大,材料成本高,其进行转换时的发热量也较大。因此,如何减小移动电源的体积也成了移动电源制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首先即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的充放电电路,以解决现有移动电源内部电路结构复杂、空间占有大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电源的充放电电路包括依次连接在移动电源的输入输出端口与电池之间的采样唤醒模块、MCU处理器、检测模块以及充放电模块;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用于外接输入电源或者用电设备;所述采样唤醒模块连接在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与所述MCU处理器之间,在所述输入输出端口外接上输入电源或者用电设备时通过采样电流唤醒所述MCU处理器,所述MCU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采样电流控制所述检测模块的关闭;所述充放电模块连接在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电池之间,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电流信号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放电。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模块包括电感L1、二极管D1、开关管Q1、开关管Q2、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电感L1串接在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接所述开关管Q1的低电位端和所述开关管Q2的高电位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为所述充放电模块的输出端、同时接所述输入输出端口,所述开关管Q1的高电位端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电阻R7和电阻R8串接在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脉冲输入端之间,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接所述电阻R7与电阻R8的共接端,所述电阻R9和电阻R10串接在第二脉冲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之间,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接所述电阻R9与电阻R10的共接端,所述开关管Q3的低电位端接所述电池的负极。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串接在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电池的负极之间,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的共接端接所述MCU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4和电阻R3串接在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MCU处理器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电阻R4和电阻R3的共接端同时接地。进一步地,所述采样唤醒模块包括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串接在所述MCU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1和电阻R2的共接端接所述输入输出端口。进一步地,所述电路还包括并接在所述电池两端的电容C1。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模块还包括并接在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电池负极的电容C2。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路还包括并接在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两端的电容C3。此外,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电源,作为改进,所述移动电源包括如上所述任一形式的充放电电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及其充放电电路,当移动电源的输入输出端口外接上输入电源或者用电设备时,由MCU处理器通过采样唤醒模块检测具体状态,通过两个脉冲输入来控制充放电模块的开闭完成降压充电和升压放电工作。当外部电源插入对内置电池进行充电时,此时充放电模块中的升压放电电路处于关闭状态;当放电时,外部设备插入,MCU处理器对插入信号进行判别,当判断是给外部负载放电时,控制充放电模块中的升压放电电路对设备进行充电动作。将充放电模块集成在一起,使得占用空间小,在同等条件下把空间留给电池使其电池容量最大化,也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的充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的充放电电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的充放电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所示:一种移动电源的充放电电路,包括依次连接在移动电源的输入输出端口J1与电池BT之间的采样唤醒模块400、MCU处理器300、检测模块200以及充放电模块100。具体地,输入输出端口J1用于外接输入电源或者用电设备;采样唤醒模块400连接在输入输出端口J1与MCU处理器300之间,在输入输出端口J1外接上输入电源或者用电设备时通过采样电流唤醒MCU处理器300,MCU处理器300根据接收到的采样电流控制检测模块200的关闭;充放电模块100连接在检测模块200和电池BT之间,根据检测模块200的电流信号对电池BT进行充电或者对用电设备进行放电。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电源的充放电电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同样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所示:作为一优选实施例,充放电模块100包括电感L1、二极管D1、开关管Q1、开关管Q2、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电感L1串接在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接所述开关管Q1的低电位端和所述开关管Q2的高电位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为所述充放电模块的输出端、同时接所述输入输出端口,所述开关管Q1的高电位端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电阻R7和电阻R8串接在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脉冲输入端之间,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接所述电阻R7与电阻R8的共接端,所述电阻R9和电阻R10串接在第二脉冲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之间,所述开关管Q3的控制端接所述电阻R9与电阻R10的共接端,所述开关管Q3的低电位端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检测模块200包括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和电阻R6;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串接在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电池的负极之间,所述电阻R5和电阻R6的共接端接所述MCU处理器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4和电阻R3串接在所述电池的负极与所述MCU处理器的输入端之间,所述电阻R4和电阻R3的共接端同时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电源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依次连接在移动电源的输入输出端口与电池之间的采样唤醒模块、MCU处理器、检测模块以及充放电模块;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用于外接输入电源或者用电设备;所述采样唤醒模块连接在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与所述MCU处理器之间,在所述输入输出端口外接上输入电源或者用电设备时通过采样电流唤醒所述MCU处理器,所述MCU处理器根据接收到的采样电流控制所述检测模块的关闭;所述充放电模块连接在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电池之间,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电流信号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放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依次连接在
移动电源的输入输出端口与电池之间的采样唤醒模块、MCU处理器、检测模
块以及充放电模块;
所述输入输出端口用于外接输入电源或者用电设备;所述采样唤醒模块连
接在所述输入输出端口与所述MCU处理器之间,在所述输入输出端口外接上
输入电源或者用电设备时通过采样电流唤醒所述MCU处理器,所述MCU处
理器根据接收到的采样电流控制所述检测模块的关闭;所述充放电模块连接在
所述检测模块和所述电池之间,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电流信号对电池进行充电
或者对所述用电设备进行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的充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
电模块包括电感L1、二极管D1、开关管Q1、开关管Q2、电阻R7、电阻R8、
电阻R9和电阻R10;
所述电感L1串接在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之间,所述
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接所述开关管Q1的低电位端和所述开关管Q2的高电位
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为所述充放电模块的输出端、同时接所述输入输出
端口,所述开关管Q1的高电位端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所述电阻R7和电
阻R8串接在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脉冲输入端之间,所述开关管Q1的控
制端接所述电阻R7与电阻R8的共接端,所述电阻R9和电阻R10串接在第二
脉冲输入端与所述电池的负极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迈思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