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医用人体肠瘘引流器。它在普通肠瘘引流器上增加一个容器21,固定件36、盖子15,同时在引流罩1上设置气孔16,将引流罩1与引流罩固定板3分为两独立个体。容器21可取下清理。它十分方便患者对引流物的收集与处理。使用更方便,更卫生。更方便医护人员的工作。出院后病人佩带它,生活、工作、娱乐不受限制。它适合战、平时肠瘘患者;直肠癌术后腹部人造肛患者;腹部肝、胆、胰造瘘引流、腹部尿瘘等患者。(*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领域中为转移人体介质或为从人体内取出介质的器械。更确切地说,它属创口引流器。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在其先前的中国专利申请CN88210789U中曾提出过一种用于人体体表的肠瘘引流器。借助于固定带,通过挂钩与挂钩孔板的活动连接,使挂钩孔板将漏斗状卡盘固定向体表。为减轻漏斗状卡盘缘口对人体皮肤的压迫,两者间安置一具有气嘴、气嘴塞的气垫,导管与接嘴相接。接嘴、漏斗状卡盘、挂钩孔板是铸为一体的,固定带由松紧带、尼龙粘扣、挂钩组成。把该装置固定于体表肠瘘外口处,通过它以达到为医疗机构节省大量纱布,减少换药频率,使肠液对正常组织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因此,方便医疗护理,减轻患者痛苦。在这种公知的肠瘘引流器中,由肠腔排出的液体进入固定在瘘口周围的漏斗状卡盘,通过下部的接嘴流入导管然后排出。也许病人躺在病床上,地下放个或床边挂个瓶子一类的物品接着导管排出的液体;也许病人外出散步手里提着一个或腰里系着一个瓶子一类的物品接着导管排出的液体,然后再倒掉。这就产生了一个缺点从引流管排出的液体往哪里排放,如何收集和处理?由此可见它并没有解决引流液的收集和处理问题。作为一种理想的单独使用的医疗器械它并不完善。为此,病人还需付出一部分精力和劳动。行动上受到一定限制。这种公知的引流器的另一个缺点,是它的漏斗状卡盘小口上没有盖子。这样,外界的物体可以进入卡盘内;卡盘内的物体可以通过小口流至卡盘外,并使之产生污染,不卫生。另外,由于挂钩孔板、漏斗状卡盘、接嘴是铸为一体的,当患者变动体位需保持接嘴向下而旋转漏斗状卡盘时,挂钩孔板也同步转动,挂钩与挂钩孔板不脱离,整个漏斗状卡盘就无法转动,这就需要患者将固定带上的挂勾摘下,转动漏斗状卡盘一个角度,再把挂钩挂上。这是麻烦和费时的。再者,气垫需要充气,相应需要充气装置和封闭装置,这显然使用起来比较复杂。众所周知,佩戴这种肠瘘引流器有许多因素需不断注意解决;佩戴应舒适,它的形状是否能适应体表;使用要方便,各活动连接部分可随意调整,它们的连接、分离、旋转要灵活;密封要良好;不掌握这些情况是不利的。同时引流液依靠重力作用无阻力地顺利流出,保证腔内气压与腔外气压相等是必要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这些缺点和问题,并创造一种既利于引流物的收集与处理,又利于依靠重力作用引流物顺利排出,不使其外溢、无污染,佩戴舒适,密封性良好,引流器随体位变化而旋转灵活,更方便患者使用的肠瘘引流器,使医疗器械家庭化。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的肠瘘引流器上设置一个容器,它活动地连接在引流管(即现有技术中的导管)的下端,连接的密封性良好,使引流器内容物流不到腔外,容器通过与固定件的活动连接,完成与引流管的连接,并保证引流器整体性及相对位置稳定性。固定件上端与引流器上部相连,另一端与容器的连接与分离使容器与引流管具有连接与分离两种状态。可由人随意控制离或合。结合时,不经人操纵不能自动分离。容器可随意取下清理。同时,引流罩(即现有技术中的卡盘)小口上有活动安置的盖子,使引流器与人体皮肤组成一密闭的腔,外界物体不能进入引流器腔内;腔内容物流不至腔外产生污染。为保证引流物依靠重力作用自然排出,保持腔内与大气压相等,引流罩上设置气孔。引流罩固定板(即现有技术中挂钩孔板)与引流罩分为两独立个体,其连接为活动连接,转动引流罩时匆须摘下腰带(即现有技术中固定带)上的引流罩固定钩(即现有技术中挂钩)。一个使用更方便,操作更简单的最佳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垫子(即现有技术中气垫)为橡胶海棉做成,可省去充气手续。其结构外层是致密橡胶层,中心为海棉状橡胶。为更舒适佩戴,容器做成肾形。一个使用更方便、操作更简单的最佳实施例,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分为固定带,固定卡。固定卡由卡体及插件组成。卡体与插件的连接为活动连接,插件与容器是做成一体的。当然,也可采用不设置专门用的固定件,而依靠接嘴、引流管、容器间的活动连接,如螺旋连接、卡入连接等,自身起固定件的作用(图中未画出)。此外,还可把固定件上端与引流罩相连,而不与引流罩固定钩相连。下端与容器相连(图中未画出)。另外,可将引流罩固定钩与引流罩固定板做成一体。或者将引流管与容器做成一体或者将引流管与引流罩接嘴做成一体。为达到肠瘘引流器的良好密封性,及保证它们的相对位置。把盖子及与其相应的配合件、引流管及与其相应的配合件等之间的配合关系都做成过盈配合。并在配合的两物体接触面上设有环状凹凸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解决方案,使它更适合战时,平时肠瘘患者;直肠癌术后腹部人造肛患者;肝、胆、胰造瘘引流、腹部尿瘘等不同患者。使佩戴更舒适,使用更方便,更卫生。更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治疗、观察、护理。它使患者十分方便地管理引流物的收集与处理。使医疗器械家庭化,患者出院后佩戴它,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旅游均不受限制。同时,上述增加物体采用了最便宜,最轻的材料,结构简单,几乎不增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所设计的肠瘘引流器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肠瘘引流器主视图沿A-A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肠瘘引流器主视图沿B-B线的剖视图;图4是显示图1所示肠瘘引流器引流罩固定板与引流罩固定钩活动连接的轴测图;图5是表示人体体表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图2中C、D、E局部结构放大图;图7是橡胶海棉垫子断面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案而设计的,它将引流罩固定板与固定钩做成一体;图9,图10是其它实施方案,引流管可分别与容器或与接嘴做成一体。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5示出一个有瘘口30的人体体表27。图1示出一个固定向人体体表的肠瘘引流器,固定件36由固定带18、固定卡19组成,固定卡19分为固定卡体23和插件22,固定带18下端扎或铆或其他方法固定在固定卡体23上的固定带环14上,其上端用同样方法固定在引流罩固定钩9的固定带环24上,也可固定在腰带10上。插件22进入固定体23内,靠自身的弹性张开,并紧卡在固定卡体23内,使其不能脱出,插件22与容器21是做成一体的。引流管6是橡胶制品,其下端口径略小于容器21上端瓶口13,弹性地套在瓶口13上。容器21做成长、扁瓶状,且是弯曲如肾形,使其更能与人体体表密切接触,佩戴舒适。将其上的插件22插入固定卡体23内;引流管6下端套在瓶口13外就完成容器21的连接。并保证引流器整体性和位置相对稳定性。按压固定卡体23两侧31,插件22退出;将引流管6下端从瓶口13上取下,则完成容器21的分离,可对其进行清理。瓶口13上有一环凸,引流管6相应部位有一环凹,如图6所示。这种结构是为了保证密封性,不使引流物流到引流器腔外及定位。引流管6被做成管壁纵剖面为波浪状的软管,使其在各方向弯曲时,管腔横断面不打折、不塌陷,形状保持其与接嘴2,瓶口13连接时横断面管腔形状一样。引流管6的上端接在接嘴2的下端,为了密封及定位。两者接触面上也有环形凹凸结构,如图6所示。假设瘘口30在脐左侧,患者由立位变为仰卧位时,将一侧固定卡体23和插件22分离,逆时针旋转引流罩1,使容器21保持最低位,并放在床上。图2示出的接嘴2与引流罩1是做成一体的。在引流罩1上与接嘴2相对的位置处设置一气孔16及凸出于引流罩1表面的按钮1/。它使引流器腔内气压与腔外大气压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人体体表的肠瘘引流器,借助于固定带即腰带10,通过挂钩即引流罩固定钩9与挂钩孔板即引流罩固定板3的活动连接,使挂钩孔板3将漏斗状卡盘即引流罩1固定向体表,为减轻卡盘缘口对人体皮肤的压迫,两者间安置一具有气嘴5、气嘴塞7的气垫即垫子4,导管即引流管6与接嘴2相接,接嘴2、挂钩孔板3、卡盘1是铸为一体的,固定带10由松紧带12、龙尼粘扣11、挂钩9组成,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一个与引流管6下端相连接的容器21,这种连接为活动连接,密封性良好,使引流器腔内容物流不到腔外,以及固定件36,容器21通过与其的连接完成与引流管6的连接,并保征引流器整体性及相对位置稳定性,固定件36上端与引流器上部相接,另一端与容器21的连接与分离使容器21与引流管6具有连接与分离两种状态,同时引流罩小口34上有活动安置的盖子15,盖子15与小口34的配合保证引流器腔内容物流不到腔外,引流罩1上设置气孔16,使引流器腔内外压力相等,引流罩固定板3与引流罩1分为两独立个体,其连接为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吕晶,刘宇,刘建华,刘震坤,
申请(专利权)人:刘广,吕晶,刘宇,刘建华,刘震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