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273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涉及诱捕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信息素扩散器和诱捕腔,所述信息素扩散器包括扩散器本体和超声波发生器,所述超声波发生器设置在扩散器本体内部,信息素通过超声波发生器的超声雾化,通过出雾通道管扩散至外界,增加了信息素气息的扩散范围,从而使得大范围内的昆虫能够被信息素引诱,从而实现大范围的昆虫诱捕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诱捕装置
,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
技术介绍
目前昆虫的主要防治手段仍然还是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随着害虫的抗性进化,具有抗杀虫剂的昆虫种类呈指数上升,并出现具有交叉抗性或进一步发展成具有多种抗性的昆虫,使得化学防治日益困难,而且化学防治产生的化学毒物和生物的放大作用,使得化学毒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人们对昆虫的防治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试验,并设计了多种昆虫诱捕装置,其中通过昆虫信息素对昆虫进行诱捕的装置较为理想,具有无毒无污染及害虫难以产生抗性的优点。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5年03月04日,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4381233A,名称为“一种信息素防治药材仓储害虫的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专利将仓储害虫的信息素与其他助剂均匀调和制成水分散剂剂,然后将信息素水分散剂剂浸入诱芯中,将诱芯装入诱捕器中,再将诱捕器安装在仓库里,在诱捕器上提上各种色彩的粘虫胶。本专利技术结合昆虫的趋性,达到诱捕害虫的目的,还能使雄成虫无法定向找到雌虫交尾,将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的经济阈值范围内。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陈本较低,低碳、长效、稳定、具有缓释的效果和环境友好性,对人畜安全,具有广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现有的利用信息素进行昆虫诱捕的诱捕器大多是将信息素诱芯放置在诱捕器中,然后通过诱捕器对昆虫进行捕捉,但是现有的昆虫诱捕器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端,信息素诱芯放置在诱捕器中,诱芯中的信息素完全依靠自然风力进行扩散,其扩散效果相对较弱,扩散范围较小,只能适用于小范围内的昆虫的诱捕,在一个大范围的环境中,昆虫诱捕器的作用就相对较弱,如果针对大范围的昆虫诱捕,就需要在该范围内设置多个昆虫诱捕器才能实现,这就使得现有的昆虫诱捕器在使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大范围的昆虫诱捕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本技术的昆虫诱捕器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昆虫诱捕工作,本技术通过将信息素雾化,增大其扩散范围,从而使得大范围内的昆虫能够被信息素引诱,从而实现大范围的昆虫诱捕的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素扩散器和诱捕腔,所述信息素扩散器包括扩散器本体和超声波发生器,所述扩散器本体内部空间由隔板Ⅰ和隔板Ⅱ由上至下依次分隔为蓄水区、雾化区和电路区;所述蓄水区内设置有信息素诱芯,所述蓄水区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安装有高压流量控制阀;所述超声波发生器对应设置在出水口下方,且固定在隔板Ⅱ上;所述雾化区侧壁上设置有静电电场电极;所述电路区内设置有控制超声波发生器、静电电场电极和高压流量控制阀的控制电路;所述扩散器本体内部还设置有出雾通道管,所述出雾通道管一端贯穿隔板Ⅰ且固定在隔板Ⅰ上,另一端连接在扩散器本体上端,所述扩散器本体上端设置有若干扩散孔,所述扩散孔与所述出雾通道管连通;所述诱捕腔设置在扩散器本体上方;所述诱捕腔是由遮雨板和粘网围成的诱捕腔,所述遮雨板通过连接条连接在扩散器本体上端,所述粘网围绕在遮雨板下方;所述连接条为伸缩式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包括外连接条和内连接条,所述外连接条内侧设置有凸条,所述内连接条外侧设置有对应外连接条内侧凸条的凹槽,内连接条在内连接条的凹槽与外连接条的凸条的配合下沿外连接条上下滑动。所述粘网围在外连接条外侧,且粘网上端固定在遮雨板底部。所述扩散孔的纵截面呈梯形。所述隔板Ⅰ上还镶嵌用于储放信息素诱芯的储存箱。所述扩散器本体下端上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控制电路电连接,用于控制控制电路的开启或关闭。所述蓄水区扩散器本体外壳与雾化区扩散器本体外壳之间为螺纹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带来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表现在:本技术包括信息素扩散器和诱捕腔,所述信息素扩散器包括扩散器本体和超声波发生器,本技术中所述的超声波发生器指的是超声波振动片,通过超声波振动片将信息素雾化。雾化过程是通过出水口处的高压流量控制阀控制出水口处的出水流量和出水压力,使得信息素直接作用在超声波发生器上,超声波发生器对冲击下来的信息素进行雾化;经超声波发生器雾化后的信息素进入到静电场中,在静电电场电极的作用下,使得雾化的信息素带有相同的电荷;因为信息素雾滴是导体可与静电电场电极构成通路,雾滴带上与静电电场电极极性相同的电荷。同时,电极产生强电场,是周围空气电离形成正离子和负离子,负离子趋向电极被中和,正离子被通过的信息素雾滴带走,从而使信息素雾滴带有电荷。雾滴间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即凝聚现象不会产生,提高了信息素的扩散范围然后通过出雾通道管扩散至外界,增加了信息素气息的扩散范围,从而使得大范围内的昆虫能够被信息素引诱,从而实现大范围的昆虫诱捕的目的。本技术还设置伸缩式连接条,可以使诱捕腔形成伸缩式诱捕腔,增大诱捕腔的诱捕面积,能够诱捕大量的昆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扩散孔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信息素扩散器,2、诱捕腔,3、扩散器本体,4、超声波发生器,5、隔板Ⅰ,6、隔板Ⅱ,7、蓄水区,8、雾化区,9、电路区,10、信息素诱芯,11、出水口,12、高压流量控制阀,13、控制电路,14、出雾通道管,15、扩散孔,16、遮雨板,17、粘网,18、连接条,19、储存箱,20、开关,21、静电电场电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作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参照说明书附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包括信息素扩散器1和诱捕腔2,所述信息素扩散器1包括扩散器本体3和超声波发生器4,所述扩散器本体3内部空间由隔板Ⅰ5和隔板Ⅱ6由上至下依次分隔为蓄水区7、雾化区8和电路区9;所述蓄水区7内设置有信息素诱芯10,所述蓄水区7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1,所述出水口11处安装有高压流量控制阀12;所述超声波发生器4对应设置在出水口11下方,且固定在隔板Ⅱ6上;所述雾化区8侧壁上设置有静电电场电极21;所述电路区9内设置有控制超声波发生器4、静电电场电极21和高压流量控制阀12的控制电路13;所述扩散器本体3内部还设置有出雾通道管14,所述出雾通道管14一端贯穿隔板Ⅰ5且固定在隔板Ⅰ5上,另一端连接在扩散器本体3上端,所述扩散器本体3上端设置有若干扩散孔15,所述扩散孔15与所述出雾通道管14连通;所述诱捕腔2设置在扩散器本体3上方。所述诱捕腔2是由遮雨板16和粘网17围成的诱捕腔2,所述遮雨板16通过连接条18连接在扩散器本体3上端,所述粘网17围绕在遮雨板16下方;所述连接条18为伸缩式连接条。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本实施例包含了实施例2中的全部技术特征,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包括信息素扩散器1和诱捕腔2,所述信息素扩散器1包括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素扩散器(1)和诱捕腔(2),所述信息素扩散器(1)包括扩散器本体(3)和超声波发生器(4),所述扩散器本体(3)内部空间由隔板Ⅰ(5)和隔板Ⅱ(6)由上至下依次分隔为蓄水区(7)、雾化区(8)和电路区(9);所述蓄水区(7)内设置有信息素诱芯(10),所述蓄水区(7)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1),所述出水口(11)处安装有高压流量控制阀(12);所述超声波发生器(4)对应设置在出水口(11)下方,且固定在隔板Ⅱ(6)上;所述雾化区(8)侧壁上设置有静电电场电极(21);所述电路区(9)内设置有控制超声波发生器(4)、静电电场电极(21)和高压流量控制阀(12)的控制电路(13);所述扩散器本体(3)内部还设置有出雾通道管(14),所述出雾通道管(14)一端贯穿隔板Ⅰ(5)且固定在隔板Ⅰ(5)上,另一端连接在扩散器本体(3)上端,所述扩散器本体(3)上端设置有若干扩散孔(15),所述扩散孔(15)与所述出雾通道管(14)连通;所述诱捕腔(2)设置在扩散器本体(3)上方;所述诱捕腔(2)是由遮雨板(16)和粘网(17)围成的诱捕腔(2),所述遮雨板(16)通过连接条(18)连接在扩散器本体(3)上端,所述粘网(17)围绕在遮雨板(16)下方;所述连接条(18)为伸缩式连接条。...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08 CN 20152077366411.一种用于诱捕昆虫的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信息素扩散器(1)和诱捕腔(2),所述信息素扩散器(1)包括扩散器本体(3)和超声波发生器(4),所述扩散器本体(3)内部空间由隔板Ⅰ(5)和隔板Ⅱ(6)由上至下依次分隔为蓄水区(7)、雾化区(8)和电路区(9);所述蓄水区(7)内设置有信息素诱芯(10),所述蓄水区(7)底部设置有出水口(11),所述出水口(11)处安装有高压流量控制阀(12);所述超声波发生器(4)对应设置在出水口(11)下方,且固定在隔板Ⅱ(6)上;所述雾化区(8)侧壁上设置有静电电场电极(21);所述电路区(9)内设置有控制超声波发生器(4)、静电电场电极(21)和高压流量控制阀(12)的控制电路(13);所述扩散器本体(3)内部还设置有出雾通道管(14),所述出雾通道管(14)一端贯穿隔板Ⅰ(5)且固定在隔板Ⅰ(5)上,另一端连接在扩散器本体(3)上端,所述扩散器本体(3)上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珂杨瑶君李淼刘远志郭庆张露
申请(专利权)人:乐山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