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轮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1201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包括上外壳、下外壳、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和设置在上外壳和下外壳之间的中盖,中盖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中盖和第二中盖;第一中盖与第二中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第一中盖与第二中盖相对转动的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转轴和轴承,轴承设置在第一中盖,转轴包括固定端和转动端,固定端与第二中盖固定连接,转动端套设在所述轴承内;轮毂电机设置在所述中盖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要双脚就能控制车的前进后退和转弯,无需把手或者操作杆操作,释放了使用者的双手;中盖和外壳均对称设置,更加便于加工制造;由于转动轴一端和中盖固定,另一端与中盖通过轴承连接,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容易操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代步车
,具体涉及一种双轮平衡车
技术介绍
当前使用的交通工具有自行车、摩托车及汽车等,汽车具有体积大驾驶平稳、安全、舒适、快速及可挡风遮雨等优点,但是其价格昂贵、体积较大,笨重及灵活性差;摩托车虽速度快、灵活,但是安全性差。自行车虽结构简单、无污染,然而行驶速度缓慢,平衡性、舒适性及安全性差。随着对交通工具的安全性、舒适性、节能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城市里,随着人口的增加及汽车的增多,交通不畅,道路拥堵等问题日益明显。随着社会发展,一种较为方便的代步车应运而生,该代步车通常设置有车体及与所述车体连接的长把手,其体积比较小,使用携带比较方便,因而比其它交通工具更具优势。然而驾驶现有的代步车时,需通过双手握持所述把手,通过手旋转所述把手才能实现车体的转向,因而驾驶者的肢体受到较大束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需双手控制就能实现自平衡、而且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操控方便的双轮平衡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双轮平衡车,包括上外壳、下外壳和轮毂电机,还包括驱动系统和设置在上外壳和下外壳之间的中盖,其中:中盖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中盖和第二中盖;第一中盖与第二中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第一中盖与第二中盖相对转动的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转轴和轴承,轴承设置在第一中盖,转轴包括固定端和转动端,固定端与第二中盖固定连接,转动端套设在轴承内;轮毂电机设置在中盖的两侧。优选的,固定端的直径比转动端的直径大,固定端与第二中盖过盈配合固定。优选的,固定端与转动端的交接处设置有突出的隔离环。优选的,转向机构还包括轴套,轴套固定在轴承内部并通过卡簧固定在第一中盖。优选的,还包括限制第一中盖和第二中盖相对转动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轴、设置在第一中盖的环形凹槽,限位轴的一端与第二中盖连接,限位轴的另一端套设在环形凹槽。优选的,中盖设为铝合金中盖。优选的,驱动系统包括电池组件、控制器、驱动电路、传感器和陀螺仪,电池组件通过电池扣固定在中盖的底面,电池组件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分别与驱动电路、传感器和陀螺仪连接。优选的,上外壳包括左上外壳和右上外壳,下外壳包括左下外壳和右下外壳,左上外壳与右上外壳均设置有容置踏板的空腔。优选的,踏板包括硅胶层和塑胶层,硅胶层设置在塑胶层的顶部。优选的,还包括指示机构,指示机构包括充电指示灯、照明指示灯和开关指示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包括上外壳、下外壳、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和设置在上外壳和下外壳之间的中盖,中盖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中盖和第二中盖;第一中盖与第二中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第一中盖与第二中盖相对转动的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转轴和轴承,轴承设置在第一中盖,转轴包括固定端和转动端,固定端与第二中盖固定连接,转动端套设在所述轴承内;轮毂电机设置在所述中盖的两侧。使用时,启动驱动系统,当使用者的一只脚踏上踏板,传感器开始判断使用者的重心并调整平衡车的平衡位置,然后使用者再将另外一只脚踏上踏板,即可开始使用平衡车。行驶过程中,使用者通过调节自身的重心位置,即可前后或者转弯行驶本技术的一种平衡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只需要双脚就能控制车的前进后退和转弯,无需把手或者操作杆操作,释放了使用者的双手;第一中盖和第二中盖、左上外壳和右上外壳、左下外壳和右下外壳均对称设置,更加便于加工制造,从而节约了成本;由于转动轴一端和中盖固定,另一端与中盖通过轴承连接,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容易操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双轮平衡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双轮平衡车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双轮平衡车的中盖和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双轮平衡车的转向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上外壳1、左上外壳11、右上外壳12、空腔111;下外壳2、左下外壳21、右下外壳22;电池组件31、电池扣311、控制器32、传感器33、陀螺仪34;轮毂电机4;第一中盖51、环形凹槽511、第二中盖52;轴承61、转轴62、固定端621、转动端622、隔离环623、轴套63、卡簧64、垫圈65;限位轴7;踏板8、硅胶层81、塑胶层82;充电指示灯91、照明指示灯92、开关指示灯9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上外壳1、下外壳2和轮毂电机4,还包括驱动系统和设置在上外壳1和下外壳2之间的中盖,其中:中盖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中盖51和第二中盖52;第一中盖51与第二中盖52之间设置有转向机构、其用于实现第一中盖51与第二中盖52相对转动;转向机构包括转轴62、轴承61和轴套63,轴承61设置在第一中盖51,转轴62包括固定端621和转动端622,固定端621的直径比转动端622的直径大,固定端621与第二中盖52过盈配合固定,转动端622套设在轴承61内;轴套63固定在轴承61内部并通过卡簧64固定在第一中盖51,卡簧64与轴承61之间设置有垫圈65。轮毂电机4设置在中盖的两侧。驱动系统包括电池组件31、控制器32、驱动电路、传感器33和陀螺仪34,电池组件31通过电池扣311固定在中盖的底面,电池组件31与控制器32连接,控制器32分别与驱动电路、传感器33和陀螺仪34连接。使用时,启动驱动系统的电池组件31的开关,当使用者的一只脚踏上踏板8,传感器33开始判断使用者的重心并调整平衡车的平衡位置,然后使用者再将另外一只脚踏上踏板8,即可开始使用平衡车。行驶过程中,使用者通过调节自身的重心位置,即可前后或者转弯行驶本技术的平衡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只需要双脚就能控制车的前进后退和转弯,无需把手或者操作杆操作,释放了使用者的双手;第一中盖51和第二中盖52、左上外壳11和右上外壳12、左下外壳21和右下外壳22均对称设置,更加便于加工制造,从而节约了成本;由于转动轴一端和中盖固定,另一端与中盖通过轴承61连接,使用者在使用时更加容易操控。本实施例中,固定端621与转动端622的交接处设置有突出的隔离环623。可有效限制第一中盖51和第二中盖52的在横向方向上的位移,也可以防止第一中盖51和第二中盖52在相对旋转过程中发生摩擦。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限制第一中盖51和第二中盖52相对转动幅度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轴7、设置在第一中盖51的环形凹槽511,限位轴7的一端与第二中盖52连接,限位轴7的另一端套设在环形凹槽511。可以通过设置环形凹槽511的长度,控制左右中盖的相对旋转幅度,从而保障使用者在使用平衡车时的安全。本实施例中,中盖设为铝合金中盖,铝合金材料的重量较轻,符合平衡车便携的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轮平衡车,包括上外壳、下外壳和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系统和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之间的中盖,其中:所述中盖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中盖和第二中盖;第一中盖与第二中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第一中盖与第二中盖相对转动的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轴和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第一中盖,所述转轴包括固定端和转动端,所述固定端与第二中盖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端套设在所述轴承内;所述轮毂电机设置在所述中盖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轮平衡车,包括上外壳、下外壳和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系统和设置在所述上外壳和所述下外壳之间的中盖,其中:
所述中盖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中盖和第二中盖;
第一中盖与第二中盖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第一中盖与第二中盖相对转动的转向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轴和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第一中盖,所述转轴包括固定端和转动端,所述固定端与第二中盖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端套设在所述轴承内;
所述轮毂电机设置在所述中盖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端的直径比所述转动端的直径大,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第二中盖过盈配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转动端的交接处设置有突出的隔离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是:所述转向机构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固定在所述轴承内部并通过卡簧固定在第一中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轮平衡车,其特征是:还包括限制第一中盖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宇满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车小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