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带炉的油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11743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带炉的油幕装置,包括油幕室,油幕室包括与炉膛落料口连通的上端口,油幕室的两侧对称设有与外部抽风机连接的废气风罩,油幕室的两侧还分别设有喷油嘴,两个喷油嘴分别连通与其对应的储油室,每个储油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油腔、第二储油腔和第三储油腔,第一储油腔与第二储油腔之间通过第一储油限流板隔开,第二储油腔与第三储油腔之间通过第二储油限流板隔开,喷油嘴与第三储油腔连通,每个储油室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幕装置形成的油幕帘喷射压力均匀,因此油幕帘能够打开且完全封闭淬火油液面,从而有效阻止了淬火时喷溅的淬火油和产生的废气进入加热炉膛,进而有效保证了炉内气氛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位于网带炉落料口的油幕装置,属于热处理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网带炉适用于批量性的中小型机械零件如标准件、轴承、链条、自攻螺钉、纺织五金、手工具、弹垫、各类纺织针、缝衣针在控制气氛中进行渗碳、碳氮共渗、淬火等热处理。炉体构架由箱体和支架构成,均采用优质型钢和钢板致焊接制作。为操作工检修或清理炉膛方便,炉膛可设计成上、下分体结构,可拆除上炉盖。网带淬火炉炉膛采用全纤维复合结构,保温性能好,在炉膛两侧和炉顶采用硅酸铝纤维毡,网带淬火炉可随炉盖整体拆装,保温性能好,比砖砌炉衬节能40%以上。网带淬火炉的加热元件采用优质电阻丝绕成,电阻丝水平地从炉体一侧插入炉膛,布置在炉管的上下方。该加热元件使用可靠、维护方便,需要时可在热态下不停炉进行更换。为了控制网带炉内的气氛,防止淬火油烟通过落料口进入炉膛,一般都会在炉膛的落料口设计一个油幕帘结构,通过油幕帘控制落料口的密封性,来阻止淬火油烟进入炉膛。但在网带炉工作过程中,当油幕帘打开仍不能完全密封落料口时,淬火加热炉内会窜入淬火油烟,导致炉内碳势大幅度波动,造成淬火产品外观颜色不好,炉内碳势不易控制。当油幕帘存在淬火油喷射横截面压力不均匀,油帘就不能有效封闭淬火油使其溅入炉内同时淬火油产生的废气也会窜入炉内,从而导致网带式淬火炉内窜入较多的废气和溅入的淬火油,影响炉内气氛,造成淬火产品不光亮。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位于网带炉落料口的油幕装置,该油幕装置从喷油嘴喷出横截油面各个点都流量均匀,从而能完全密封落料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网带炉的油幕装置,包括油幕室,所述油幕室包括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上端口与炉膛的落料口连通,所述下端口与淬火槽连通,所述油幕室上部的两侧对称设有废气风罩,所述废气风罩的出口与外部的抽风机连接,所述油幕室中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喷油嘴,两个所述喷油嘴分别连通与其对应的储油室,每个所述储油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油腔、第二储油腔和第三储油腔,所述第一储油腔与第二储油腔之间通过第一储油限流板隔开,所述第二储油腔与第三储油腔之间通过第二储油限流板隔开,所述喷油嘴与所述第三储油腔连通,每个所述储油室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油口。进一步优选,所述喷油嘴的长度为50~100mm,所述喷油嘴出口的宽度为2~6mm。进一步优选,两个所述喷油嘴的垂直高度差为50~100mm。进一步优选,所述废气风罩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30~45°。进一步优选,所述油幕室上端口通过法兰与炉膛的落料口连接。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储油腔与第二储油腔接通口的宽度为10~15mm,所述第二储油腔与第三储油腔接通口的宽度为8~10mm。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油幕装置能够形成双层油幕帘,且每层油幕帘在喷射时各横截面处流量均匀连续,不分叉,因此油幕帘能够打开且完全封闭淬火油液面,从而有效阻止了淬火时喷溅的淬火油和产生的废气进入加热炉膛,进而有效保证了炉内气氛的稳定性,也解决了淬火产品因此影响而产生的淬火变形问题;另外,本技术油幕装置还对称设有废气风罩,废气风罩能有效及时把油幕帘没有控制住的废气排掉,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炉内气氛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网带炉油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图2为本技术网带炉油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I;图3为本技术网带炉油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II。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技术。结合图1~3,本技术网带炉的油幕装置,包括油幕室3,油幕室3包括上端口1和下端口26,油幕室3上端口1通过法兰2与炉膛的落料口连接,下端口26与淬火槽连通,油幕室3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废气风罩4和废气风罩5,废气风罩4和废气风罩5对称设置,废气风罩4和废气风罩5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均为30~45°,废气风罩4和废气风罩5的出口分别与外部的抽风机连接,油幕室3中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喷油嘴24和喷油嘴25,喷油嘴24和喷油嘴25分别连通与其对应的储油室27和储油室28,储油室27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油腔13、第二储油腔15和第三储油腔17,第一储油腔13与第二储油腔15之间通过第一储油限流板19隔开,第二储油腔15与第三储油腔17之间通过第二储油限流板21隔开,喷油嘴24与第三储油腔19连通,喷油嘴24呈扁长型,喷油嘴24通道长度为50~100mm,喷油嘴24出口的宽度为2~6mm,储油室27还包括两个设置在其侧边的进油口6和进油口7,进油口6和进油口7对称设置,储油室28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油腔12、第二储油腔14和第三储油腔16,第一储油腔12与第二储油腔14之间通过第一储油限流板18隔开,第二储油腔14与第三储油腔16之间通过第二储油限流板20隔开,喷油嘴25与第三储油腔16连通,喷油嘴25呈扁长型,喷油嘴24通道长度为50~100mm,喷油嘴25出口宽度为2~6mm,储油室28还包括两个设置在其侧边的进油口8和进油口9,进油口8和进油口9对称设置,喷油嘴24和喷油嘴25的垂直高度差为50~100mm,能够在落料口处形成双层油幕帘。另外,第一储油腔12或13与第二储油腔14或15接通口的宽度为10~15mm,第二储油腔14或15与第三储油腔16或17接通口的宽度为8~10mm。本技术油幕装置的储油室27采用法兰盖11作为室体外壁,储油室28采用法兰盖10作为室体外壁,法兰盖11和法兰盖10能够从室体上拆卸下来,从而便于工人清理油幕室3(内的堵塞物)。淬火油通过进油口6和进油口7双向对称进入储油室27的第一储油腔13中,第一储油腔13实现淬火油的第一次缓冲,淬火油在第一储油腔13内通过第一储油限流板19调整淬火油的流量和压力,接着淬火油从第一储油腔13与第二储油腔15的接通口进入第二储油腔15中,第二储油腔15实现淬火油的第二次缓冲,淬火油在第二储油腔15内通过第二储油限流板21调整其流量和压力,淬火油通过第二储油腔15与第三储油腔17的接通口进入第三储油腔17中,第三储油腔17实现淬火油的第三次缓冲,淬火油在第三储油腔17内经过长扁型喷油嘴24形成横截面连续均匀的油幕帘,保证油幕帘完全封闭淬火油液面;同时淬火油通过进油口8和进油口9双向对称进入储油室28的第一储油腔12中,第一储油腔12实现淬火油的第一次缓冲,淬火油在第一储油腔12内通过第一储油限流板18调整淬火油的流量和压力,接着淬火油从第一储油腔12与第二储油腔14的接通口进入第二储油腔16中,第二储油腔14实现淬火油的第二次缓冲,淬火油在第二储油腔14内通过第二储油限流板20调整其流量和压力,淬火油通过第二储油腔14与第三储油腔16的接通口进入第三储油腔16中,第三储油腔16实现淬火油的第三次缓冲,淬火油在第三储油腔16内经过长扁型喷油嘴25形成横截面连续均匀的油幕帘(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带炉的油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幕室,所述油幕室包括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上端口与炉膛的落料口连通,所述下端口与淬火槽连通,所述油幕室上部的两侧对称设有废气风罩,所述废气风罩的出口与外部的抽风机连接,所述油幕室中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喷油嘴,两个所述喷油嘴分别连通与其对应的储油室,每个所述储油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油腔、第二储油腔和第三储油腔,所述第一储油腔与第二储油腔之间通过第一储油限流板隔开,所述第二储油腔与第三储油腔之间通过第二储油限流板隔开,所述喷油嘴与所述第三储油腔连通,每个所述储油室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油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带炉的油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幕室,所述油幕室包括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上端口与炉膛的落料口连通,所述下端口与淬火槽连通,所述油幕室上部的两侧对称设有废气风罩,所述废气风罩的出口与外部的抽风机连接,所述油幕室中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喷油嘴,两个所述喷油嘴分别连通与其对应的储油室,每个所述储油室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储油腔、第二储油腔和第三储油腔,所述第一储油腔与第二储油腔之间通过第一储油限流板隔开,所述第二储油腔与第三储油腔之间通过第二储油限流板隔开,所述喷油嘴与所述第三储油腔连通,每个所述储油室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进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带炉的油幕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晓霖袁福东左永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科润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