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区喷淋系统及湿式电除尘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31055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场区喷淋系统及湿式电除尘器,该电场区喷淋系统用于对电场区收尘极、放电极进行清灰除尘,沿烟气流动方向,喷淋系统包括至少两组喷淋管组件,每一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区域均覆盖位于其下方的电场横向区域,并且位于电场区前部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大于位于电场区后部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考虑电场区不同位置粉尘沉积颗粒量、酸雾等污染物浓度情况不同,烟尘颗粒沉积量比较大的电场区前部,设置喷淋覆盖率比较大的喷淋管组件,保证电场得到及时有效清洗,有效解决电场区因酸雾颗粒凝结而造成的结垢及腐蚀现象;烟气颗粒沉积量比较小的电场区后部,设置喷淋覆盖率比较小的喷淋管组件,进一步降低喷淋冲洗耗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烟气净化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场区喷淋系统及湿式电除尘器
技术介绍
湿式电除尘器是一种用来处理含湿气体的高压静电除尘设备,其原理为:阴极电晕放电产生的离子与尘粒碰撞,实现了粉尘的荷电;荷电后的粉尘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到达收尘极而被捕集;清灰方式与传统干式电除尘器机械振打方式不同,被湿式电除尘器捕集的粉尘等污染物,通过上部喷淋冲洗系统,将水喷至收尘极上形成水膜,流动水膜将捕获的粉尘及其他污染物冲刷到灰斗中随水排出。喷淋冲洗的清灰方式避免了干式电除尘器机械振打清灰的二次扬尘现象,粉尘排放浓度得到有效降低。国内现有湿式电除尘器喷淋冲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连续的收尘极喷淋冲洗,配合间歇的收尘极和放电极喷淋冲洗。另一种为整体简易间歇的收尘极和放电极喷淋冲洗方式。对于连续的收尘极喷淋冲洗,配合间歇的收尘极和放电极喷淋冲洗。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收尘极的连续喷淋冲洗,系统必须提供足够多的喷淋冲洗水,耗水量大,导致项目运行成本高。同时由于喷淋用水量大,后续冲洗后的废水处理和回用量大,对于厂家也造成一定困难,运行成本将进一步提高。耗水量及废水处理量的过大,特别是对于一些缺水区域,使湿式电除尘器的运用推广得到一定程度上限制。为进一步解决耗水量问题,整体简易间歇的收尘极和放电极喷淋冲洗方式也就运用而生,即在湿式电除尘器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整体进行对收尘极和放电极的喷淋冲洗工作。该喷淋冲洗方式,由于减少了喷淋冲洗的时间,最终减少了湿式电除尘器的耗水量,节约运行成本。但是间歇喷淋冲洗的方式,在面对燃煤电厂及工业锅炉湿法脱硫后的饱和湿态烟气,特别是SO3酸雾的环境下,由于粉尘及酸雾的收集,未得到有效及时的冲洗,电场内部容易发生结垢现象,同时酸雾滴凝结成H2SO4溶液,造成酸性溶液对湿式电除尘器内部收尘极、放电极等内部构件的腐蚀现象,严重影响设备效率及使用寿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有效清除电场区内部灰尘及酸雾、且耗水量比较小的喷淋系统,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的电场区喷淋系统,用于对电场区收尘极、放电极进行清灰除尘,沿烟气流动方向,所述喷淋系统包括至少两组喷淋管组件,每一组所述喷淋管组件的喷淋区域均覆盖位于其下方的电场横向区域,并且位于电场区前部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大于位于电场区后部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与现有技术中整体均匀喷淋冲洗相比,本文充分考虑电场区不同位置粉尘沉积颗粒量、酸雾等污染物浓度情况不同,进行优化喷淋管的设置,对于烟气颗粒沉积量比较大的电场区前部,设置喷淋覆盖率比较大的喷淋管组件,保证电场得到及时有效清洗,可以有效解决电场区粉尘、酸雾颗粒的凝结而造成的结垢及腐蚀现象,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对于烟气颗粒沉积量比较小的电场区后部,设置喷淋覆盖率比较小的喷淋管组件,可以进一步降低喷淋冲洗耗水量,从而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另外,本文中喷淋系统包括至少两组喷淋管组件,每一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区域均覆盖位于其下方的电场横向区域,也就是说,沿烟气流动方向将电场区划分为至少两个区域,这样,与喷淋管组件配套的水泵、过滤装置、蓄水装置、废水处理循环装置等有利于小型化发展。可选的,沿烟气流动方向,各所述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呈减小趋势。可选的,所述喷淋管组件具体包括收尘极喷淋管组件和电场喷淋管组件,所述电场喷淋管组件用于对形成于收尘极和放电极间的电场进行喷淋,各所述收尘极喷淋管组件并排横置于电场区中相应收尘极的上方,且具有与收尘极相对设置的喷嘴;所述电场喷淋管组件位于同一电场所有所述收尘极喷淋管组件的上方,并且其喷嘴与所述收尘极喷淋管组件交错布置。可选的,每一所述收尘极喷淋管组件包括至少一根横向并行排列的喷淋管,各所述喷淋管的喷嘴间距等于相邻两所述收尘极的间距,并且沿烟气流动方向,后一组中喷淋管间距大于前一组中喷淋管间距。可选的,沿烟气流动方向,同一所述收尘极喷淋管组件中相邻两所述喷淋管之间的距离渐增;或者,沿烟气流动方向,同一所述收尘极喷淋管组件中相邻两所述喷淋管之间的距离相等。可选的,所述电场喷淋管组件包括至少一根横向并排设置的喷淋管,各所述喷淋管均设置有若干喷嘴,沿烟气流动方向,相邻所述喷淋管之间的间距均呈增大趋势;并且,沿横向所述电场喷淋管组件中相邻喷嘴的间距大于所述收尘极喷淋管组件中相邻喷嘴的间距。可选的,前一喷淋管上的喷嘴间距小于等于后一喷淋管上的喷嘴间距。可选的,每一所述喷淋管组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子喷淋管组件,且同一列所述子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相同。可选的,还设置有以下部件:电控阀,与各组所述喷淋管组件一一设置,用于控制流入相应所述喷淋管组件的喷淋介质流量;控制器,用于控制各所述电控阀的阀口开度、工作持续时间、开启频率三者中至少一者。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湿式电除尘器,包括电场区以及用于对电场区进行清灰除尘的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场区喷淋系统。因湿式电除尘器包括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的电场区喷淋系统,故湿式电除尘器也具有电场区喷淋系统的上述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湿式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收尘极喷淋管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电场喷淋管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湿式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的收尘极喷淋管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4中电场喷淋管组件的俯视示意图;图7a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电场的划分示意图;图7b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电场的划分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6中:进口均流区1、均流板11、电场区2、收尘极20、第一电场区21、第二电场区22、放电极23、出口喇叭3、电控阀4、A区喷淋管组件51、B区喷淋管组件52、C区喷淋管组件54、D区喷淋管组件55、第一电场喷淋管组件53、第二电场喷淋管组件56。具体实施方式针对现有技术中整体简易间歇的收尘极和放电极喷淋冲洗方式(以下简称“整体间歇冲洗”)冲洗不能有效去除部分收尘极及放电极上沉积的颗粒物的技术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在经过整体间歇冲洗后,越靠近电场区烟气进口位置,清洗后收尘极、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的电场区喷淋系统,用于对电场区收尘极、放电极进行清灰除尘,其特征在于,沿烟气流动方向,所述喷淋系统包括至少两组喷淋管组件,每一组所述喷淋管组件的喷淋区域均覆盖位于其下方的电场横向区域,并且位于电场区前部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大于位于电场区后部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式电除尘器的电场区喷淋系统,用于对电场区收尘极、
放电极进行清灰除尘,其特征在于,沿烟气流动方向,所述喷淋系统
包括至少两组喷淋管组件,每一组所述喷淋管组件的喷淋区域均覆盖
位于其下方的电场横向区域,并且位于电场区前部的喷淋管组件的喷
淋覆盖率大于位于电场区后部的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区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烟气
流动方向,各所述喷淋管组件的喷淋覆盖率呈减小趋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场区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
淋管组件具体包括收尘极喷淋管组件和电场喷淋管组件,所述电场喷
淋管组件用于对形成于收尘极和放电极间的电场进行喷淋,各所述收
尘极喷淋管组件并排横置于电场区中相应收尘极的上方,且具有与收
尘极相对设置的喷嘴;
所述电场喷淋管组件位于同一电场所有所述收尘极喷淋管组件
的上方,并且其喷嘴与所述收尘极喷淋管组件交错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场区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
述收尘极喷淋管组件包括至少一根横向并行排列的喷淋管,各所述喷
淋管的喷嘴间距等于相邻两所述收尘极的间距,并且沿烟气流动方向,
后一组中喷淋管间距大于前一组中喷淋管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场区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烟气
流动方向,同一所述收尘极喷淋管组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昌周宗勇詹秋月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