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0924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养殖池选择:包括水泥池与排水渠,水泥池呈上大下小的结构,水泥池的底部设有以收集泥鳅粪便和残饵的集污坑,集污坑的下方设有连接集污坑与排水渠的集污管道;饲料的投喂:对泥鳅每天的饲料投喂量是其体重的2%,每隔5‑7天称量池塘泥鳅的总体重,并根据体重调整投喂量,根据水温的变化调整每天投喂的次数;水质管理:定期测量水质变化,定期换水,并通过集污管道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对水泥池进行排污;病害防治:控制单位容积内的放苗量,根据水温、水质及时调整投喂量,放苗前后对水泥养殖池进行消毒,该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克服喂食过量、水质易恶化以及药物残留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泥鳅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较大,价格较好,人工养殖利润高,见效快,养殖前景看好。国内泥鳅的养殖面积为1500万~200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和四川等地,养殖模式主要是池塘围网有土养殖。目前制约泥鳅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泥鳅生长速度慢,年生长速度很难达到3倍以上;饲料利用率极低,饵料系数一般在4.0~6.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8.0,严重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在自然环境中,泥鳅栖息于泥土,借以防御夏季的高温、冬季的低温以及躲避敌害。泥土为泥鳅提供了稳定和黑暗的环境以及泥鳅所需要的一些活饵如水丝蚓、摇蚊幼虫等。因此,野生泥鳅离不开泥土。但是,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泥鳅养殖密度高,一般每667m2在500kg以上,这样泥土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很多副作用:1)由于成本因素和泥鳅的摄食特性,目前泥鳅饲料主要以沉性饲料为主,饲料沉到水底后容易被污泥污染,影响泥鳅摄食,饲料浪费严重;2)大量剩余的饲料和泥鳅排泄物使养殖水体极易富营养化,下层水体贫氧,表层水体中硫化物、有机质和营养盐升高,残留药物积累,有害微生物和噬污生物占优势,养殖水域生态失衡,影响了泥鳅的摄食和生长。并且这种泥土带来的水质恶化无法通过换水、底质改良剂、微生物制剂等措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除非清除泥土;3)各类病害频繁发生,泥鳅死亡率增高,特别在养殖中后期尤为严重;4)由于养殖泥鳅长期栖息于腐败物污染的泥土中,土腥味比较重;5)泥鳅在低温季节入泥越冬,捕捞比较困难。综上所述,泥鳅无土养殖是未来泥鳅养殖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泥鳅无土养殖在生产中推广比较少,同时泥鳅的无土养殖技术亟待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可以克服目前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存在的喂食过量、水质易恶化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养殖池选择:包括水泥池与排水渠,所述水泥池呈上大下小的结构,所述水泥池的底部设有以收集泥鳅粪便和残饵的集污坑,所述集污坑的下方设有连接集污坑与排水渠的集污管道;饲料的投喂:对泥鳅每天的饲料投喂量是其体重的2%,每隔5-7天称量池塘泥鳅的总体重,并根据体重调整投喂量,根据水温的变化调整每天投喂的次数;水质管理:定期测量水质变化,定期换水,并通过集污管道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对水泥池进行排污;病害防治:控制单位容积内的放苗量,根据水温、水质及时调整投喂量,放苗前后对水泥养殖池进行消毒。进一步的:所述水泥池为上端直径为25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水泥池上端至池底中心至水面深2.8m,水泥池底设有集污坑,集污坑是上端直径为1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深0.4m。进一步的:所述集污坑的底端做成截面为25.5cm×25.5cm的方形出口与排污管道相连,这个方形出口内嵌有内孔为25cm×25cm的方形不锈钢框架,一个25cm×25cm的不锈钢多孔翻板与框架由中轴连接,翻板两边各拴一根能够打开或关闭翻板的拉绳。进一步的:所述集污坑的底端通过排污管道与排水渠底部相连接,利用水压强及虹吸原理排净所述养殖池中的饲料残饵及粪便,同时排水渠底部的排污管道出口上装有小孔网罩,用于回收从排污管跑出的泥鳅。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渠总长100-200m,截面为梯形,梯形上端宽5.5m,下端宽2m,深3.2m,所述排水渠的底部和两侧渠壁均为水泥构建。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与污水处理池连通,养殖池至污水处理池之间的排水沟底部高度逐渐降低,降低坡度为1-10度。进一步的:所述水温在15-35℃之间,投喂次数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所述水温高于35℃时,投喂次数随水温升高而减少,所述水温低于15℃,投喂次数随水温降低而减少。进一步的:所述水质管理定期3天测量水质的变化,掌握水质是否超标,定期用芽孢杆菌或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调理高位进水池的水体,并使养殖池的日换水量在10-20cm。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池的亩放养量20-25万尾,规格为每公斤300尾,饲料投喂以沉性颗粒料为主。进一步的:放苗前,用2PPM的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清理所述养殖池;放苗后,每隔10-15天用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交替使用,进行一次消毒杀菌,用量视水温、水质情况酌情增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无土养殖泥鳅克服泥鳅池塘围网有土养殖和目前无土养殖存在的弊端,养殖的泥鳅鱼口味更好,没有了泥土的味道。2、该无土养殖泥鳅,其水质好,摄食量大,不易发病,高产稳产,可以达到15Kg/m3,产量是普通土池的3到4倍。3、该无土养殖泥鳅水环境优良,泥鳅摄食好,生长速度快,所以饲料系数低,比普通土池泥鳅可以降低3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土泥鳅养殖方法克服了目前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存在的喂食过量、水质易恶化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5、泥鳅无土养殖的残饵粪便排除池塘后,采取集中收集,然后晾干消毒,制成了有机肥,这样既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减少尾水对环境的污染,真正起到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养殖池选择:包括水泥池与排水渠,所述水泥池呈上大下小的结构,所述水泥池的底部设有以收集泥鳅粪便和残饵的集污坑,所述集污坑的下方设有连接集污坑与排水渠的集污管道;泥鳅养殖池塘为水泥池结构。水泥池为上端直径为25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水泥池上端至池底中心至水面深2.8m,水泥池底设有集污坑,集污坑是上端直径为1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深0.4m,一般泥鳅的粪便和残饵会集中在集污坑中。集污坑底的排污管道直通到排水渠,集污坑的底端做成截面为25.5cm×25.5cm的方形出口与排污管道相连,这个方形出口内嵌有内孔为25cm×25cm的方形不锈钢框架,一个25cm×25cm的不锈钢翻板与框架由中轴连接,翻板两边各拴一根能够打开或关闭翻板的拉绳,拉其中一根绳可以打开翻板,拉另外一根绳可以关上翻板,打开翻板由于水压强和虹吸原理可以将集污坑中的残饵粪便排入排水渠中,同时排水渠底部的排污管道出口上装有小孔网罩,用于回收从排污管跑出的泥鳅。排水沟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养殖池选择:包括水泥池与排水渠的选择,选取呈上大下小的结构的水泥池,所述水泥池的底部设置用于收集泥鳅粪便和残饵的集污坑,所述集污坑的下方设置连通集污坑与排水渠的集污管道;饲料的投喂:每天采用重量为泥鳅体重的2%的饲料对其进行投喂,在投喂过程中,每隔5‑7天称量养殖池中泥鳅的总体重,并根据称量结果调整饲料的投喂量,根据养殖池中水温的变化调整每天投喂的次数;水质管理:定期测量养殖池中水质的变化,定期换水,并通过集污管道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对水泥池进行排污,水中氨氮浓度应低于0.02mg/L,pH在7‑8.5之间,溶氧量大于4mg/L;病害防治:控制单位容积内的放苗量,根据养殖池中的水温、水质调整投喂量,放苗前后对养殖池进行消毒。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1.23 CN 20151081964141.一种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养殖池选择:包括水泥池与排水渠的选择,选取呈上大下小的结构的水泥
池,所述水泥池的底部设置用于收集泥鳅粪便和残饵的集污坑,所述集污坑的
下方设置连通集污坑与排水渠的集污管道;
饲料的投喂:每天采用重量为泥鳅体重的2%的饲料对其进行投喂,在投
喂过程中,每隔5-7天称量养殖池中泥鳅的总体重,并根据称量结果调整饲料
的投喂量,根据养殖池中水温的变化调整每天投喂的次数;
水质管理:定期测量养殖池中水质的变化,定期换水,并通过集污管道每
天上下午各一次对水泥池进行排污,水中氨氮浓度应低于0.02mg/L,pH在7-8.5
之间,溶氧量大于4mg/L;
病害防治:控制单位容积内的放苗量,根据养殖池中的水温、水质调整投
喂量,放苗前后对养殖池进行消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池为上
端直径为25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形,水泥池上端至池底中心至水面深
2.8m,水泥池底设有集污坑,集污坑是上端直径为1m的上大下小的倒置圆锥
形,深0.4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坑的底
端做成截面为25.5cm×25.5cm的方形出口与集污管道相连,这个方形出口内嵌
有内孔为25cm×25cm的方形不锈钢框架,一个25cm×25cm的不锈钢多孔翻板
与框架由中轴连接,翻板两边各拴一根能够打开或关闭翻板的拉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东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裕达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